瀏覽次數(shù):次
如淳,東漢馮翊(今高陵縣)人。生于公元141年。曾為東漢光祿大夫,主政文化教育。
如淳,先祖為周代史官,從小勤學博識,精通五經(jīng)、六籍,是一個學識淵博、很有抱負的人。對儒、道、墨、法各家學說都有研究。二十歲左右,他就能夠背誦五經(jīng)全文和《左傳》。加上他性格平和,才思敏捷,很快就顯名于當時。
如淳是東漢有名的學者,著有《漢書音義》112冊。在注疏中,他通過辨識解釋先秦字詞,建立了比較系統(tǒng)完整的訓話方法,為后代的古籍整理和語言文字研究留下了寶貴的財富。這些成就也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的地位。除注疏外,他還有不少著述,包括賦、頌、書、記、表、七言、琴歌、對策等各種文體,都很受讀者歡迎。
東漢靈帝時,如淳被召,授為散騎侍郎。他具有寬嚴相濟的施政才能,清廉、剛直的品德,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推崇和尊敬。他任陳郡相時,有幾個富戶人家,子女不學無術,想被推薦做官,多次送禮給他,他都婉言謝絕。舊時的一些朋友鄰里長輩,見他生活儉樸,便勸他為后代購置家產(chǎn),他都一概謝絕。他說:“我要使后代成為清白的后代,靠自己的勤勞去生活,才是最光榮的。”他一生始終保持清廉作風,直至去世。臨終前,還諄諄叮嚀其子孫說:“死后一切從簡,以雜木為棺,萬萬不要鋪張?!边@和那些生前巧取豪奪,死后鋪張厚葬的封建士大夫形成了鮮明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