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shù):次
米家崖村位于涇、渭二水交匯處的夾角地帶,鹿苑原頭,涇渭街道轄境中部,東臨西營村,南臨渭河沿岸,西臨梁村塬村,北臨店子王村。1958年為米家崖大隊,以當時大隊部駐地米家崖村而得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為旭東大隊,1972年復(fù)名米家崖大隊,1984年6月改建為米家崖村委會,轄新莊、西營、店子王、米家崖、馬家灣5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1985年全鄉(xiāng)自然村、組進行調(diào)整,新莊、西營、店子王分出,僅轄米家崖、馬家灣2個自然村,4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米家崖。建國初有250人。1980年增加到654人。2011年有256戶、991人。
馬家灣,位于鹿苑原東段北麓,南臨渭河與未央?yún)^(qū)草灘鄉(xiāng)王家棚、市三奶牛場相望,系街辦駐地。據(jù)談,村系窯子頭馬姓所建,位在源頭彎道處,故名。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志》即記有此村。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xù)志》記為今名。《高陵縣志》(2000)記為“馬家灣”。
米家崖,位于街辦駐地西約0.3公里處,鹿苑原北麓,西接咸陽市涇陽縣高莊鄉(xiāng)聶馮村。據(jù)考,原系回民村落,清同治元年回民起義后盡族西遷,后來遷入的居民仍沿用其原名。因村處崖下,故稱米家崖。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qū)保總圖》始記有此村名。《高陵縣志》(2000)記為“米家崖”。舊時,村南渭河上設(shè)有渡口1處,后來有引渭抽水站1個。
村南有龍山文化遺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村南原上有一古墓,傳為霍去病之母墓,明《高陵縣志》據(jù)傳聞?wù)f此為“王秋官尚書河間公墓”,經(jīng)縣文物部門多方考證,認為系唐河間王李孝恭之子秋官尚書李晦之墓。20世紀90年代中期,陽陵考古隊曾對該墓葬進行搶救性發(fā)掘,出土有墓志銘及139件精美唐三彩等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