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上院村位于鹿苑街道轄境西北部,東靠北街村,南接古城村,西鄰通遠鎮史喻村和華邑村,北與何家村和通遠鎮史喻村毗連。1958年為上院大隊,以大隊部駐地上院村而得名,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更名為紅星大隊,1972年復名上院大隊,1984年6月改制時為上院村委會。轄上院、下院、官廂、文家、胡家5個自然村6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上院村,距街辦駐地西偏北約1.53公里處。2011年有620戶, 2120人。以農業為主,耕地面積2695畝,全可灌溉。主產小麥、玉米、棉花。糧食作物面積390公頃,總產2818噸,公頃產7195.5公斤。有小學、醫療站、代銷店各1個。地勢平坦,高永路穿街而過,交通方便。村民均為漢族。
上院,位于街辦駐地西偏北約1.28公里處,高永路南側,有250戶,760人。據載,明萬歷年間,李氏有異父同母兩兄弟,皆官至都堂,人稱“一母二都堂”。兄在此村有邸院,居北;弟在附近的李家莊有邸院,居南。后漸改稱弟居之李家莊為下院(下指南);稱兄居之此村為上院(上指北)。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志》記為“上苑”。光緒七年(1881年)《高陵縣續志》記作“上苑”或“上院”。據清《高陵縣續志》記,明萬歷乙未(1595)進士李仙品、崇禎戊辰(1682)進士李仙風兄弟二人,皆官巡撫,郭下里人,墓俱在上院西南。巡撫就叫督堂,督堂是明代朝廷派遣到外省督察軍民政務、安撫百姓的總督、巡撫的總稱,上院屬郭下里。所以,除是否異父尚待考證,傳說與這一記載完全相符?!陡吡昕h志》(2000)記為“上院”。
下院,位于街辦駐地西約0.9公里處,有72戶,225人。據談,明中葉,以村民姓氏得名李家莊。明末葉,改稱下院。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志》記為“下苑”。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記作“下苑”或“下院”?!陡吡昕h志》(2000)記為“下院”。(見上條)
關廂,位于街辦駐地西約0.7公里處,高茹路以北。有40戶,145人。明末,這里為官員侯謁都堂的官邸,邸在都堂宅上院、下院側旁,側旁稱廂,故名。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志》記為“官廂李”。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記作“關廂李”或“關廂”。改“官”為“關”,可能是村又在縣城西關側旁的緣故?!陡吡昕h志》(2000)記為“關廂”。(參見《上院》條)
文家,位于街辦駐地西偏北約2.25公里處,有155戶,524人。據談,明末,因村旁有唐昌連渠、文姓居之得名渠上文。后渠廢,改稱文家。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志》記為“文家”。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記作“渠上文”。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倛D》又記作“文家”。《高陵縣志》(2000)記為“文家”。
胡家,位于街辦駐地西偏北2公里處,高永路南側,有133戶,473人。清代成村。胡姓所建,故名。清雍正十年(1732)《高陵縣志》記為“胡家堡”。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始記為今名。《高陵縣志》(2000)記為“胡家”。
改革開放后,上院村開展設施農業建設,流轉土地500余畝,新引進企業3家:占地120畝的西北信鴿俱樂部,百順生態觀光園,黃瓜研究所產品展示廳。100余棟大棚正在建設中。園內的基礎設施路、渠、電、井已配備到位。有勞動力1200多名,外出務工人員達620名,以勞務輸出為主,主要從事建筑、餐飲服務,環衛等。采用農忙回家務農,農閑務工的生產模式。
2009年被定為新農村建設示范村,籌集資金完成村組道路水泥硬化,共硬化道路26500多平方米,告別了泥土路。在胡家組修筑排水暗渠1100多米,在下院組、上東組修筑明渠1250多米。全村安裝路燈76盞??偼顿Y168.13萬元。
在文家組建成了文化健身廣場,面積3900多平方米,總投資25.35萬元。上院村地勢低洼,地下水含堿量大,嚴重危害著群眾的身體健康,在縣水務局的支持下,群眾籌資,花費70余萬元,解決村民吃水難的問題。在縣創衛辦的支持下,投資58500多元在下院組、胡家組新建和改建無公害廁所130多個。
李仙品 字云卿,郭下里(今鹿苑街辦上院村)人。曾為明代戶部右侍郎。出身儒學士大夫家庭,在篤信理學的父親教導下,從小尊崇孔子,苦讀儒家經典,研求宋明理學,志堅勤奮。明萬歷二十年(1593)中舉,二十三年(1595)一榜中進士。后任揚州江防,承天府知府,川北遵義道長,湖廣偏遠巡撫。居官剛正廉潔,不畏權貴,敢于直言。初任長治知縣時,整治官吏貪污受賄惡習,不徇私情。當地養蠶業并不發達,官府卻要求百姓日送樣綢一匹,不少地方只得出錢買緞送給上級,都被貪污。到任后,體恤民情,力排眾議廢除這一苛政,深受百姓歡迎。
在任承天府知府時,楚府皇親打死巡撫,但無人敢查辦,報告朝廷后,皇帝也當沒聽見,企圖包庇不予處理。到任后親自查明案情,并上書疏列出楚府皇親種種罪行,在事實面前給以治罪,民心大快。
在任職川北遵義道期間,負責四川省行政工作,該地區奢崇明稱霸一方,燒殺搶劫,重慶、成都百姓怨聲載道。到職后組織兵力,精心部署,隨軍沖鋒陷陣,身先士卒,搗毀匪徒巢穴,擒殺奢崇明,四川全省秩序井然,百姓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