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張卜鎮位于縣境東南部,南臨渭河與耿鎮接壤,西近榆楚鎮,北與鹿苑街辦、藥惠管委會為鄰,東及東南靠臨潼區新市、西泉、北田三街辦。東西寬約7.6公里,南北長約l0.25公里,總面積47.63平方公里,是全縣最大的鄉(鎮)。鎮政府駐地奉正原上的張卜村,位于縣城南偏東約6.9公里、西禹高速以東l.65公里處。
原為張卜鄉。l958年公社化時,與原榆楚鄉合建為先鋒公社,取此名意在做農業生產之先鋒,同年10月15日改公社為先鋒耕作區。1959年1月1日,高陵、三原、涇陽、淳化四縣合并為三原縣,高陵縣改為高陵公社,該耕作區改為張卜管區。 1961年5月20日,高陵公社撤銷,將張卜管區改為張卜公社,歸三原縣管轄。同年9月1日,高陵恢復縣制,將原張卜鄉轄地改為高陵縣張卜公社。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曾改名為戰斗公社。l972年復名張卜公社。1984年6月實行政社分設,又恢復原名張卜鄉。2012年12月改鄉為張卜鎮。轄張卜、賈蔡、塬后、張家、南郭、韓家、張橋、新建、東關、杏王、曹家、崖王、廟西等13個村委會,l07個村民小組,68個自然村,8014戶,31886人。
張卜鎮轄地大部分在奉正原東端,南瀕渭水、驪山勝景歷歷在目。歷史上王侯將相多葬于此地,故又名降駕原。唐西平郡王李晟、元天文學家楊恭懿等葬于此。2002年2月15日為配合西禹高速公路建設,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張卜村東發現古代墓葬72座、其中清理發掘戰國秦墓14座、西漢墓20座、東漢墓13座、唐墓14座。說明遠在幾千年前,這里就是宜居之地。
奉正原東西橫貫于轄區中部,形成中間稍高,南、北略低的地勢。原頂平廣。最低海拔354米,最高海拔392.3米。原面土壤主要為灰塿土。原邊或原面凹地多為黃墡土。原下主要是灌淤土,灌淤土所占比重最大。曹家村委會范圍內全為灌淤塿土,它具有良好的質地層次剖面,肥力較高。張橋、新建兩村委會范圍內有少數田塊遇澇常有地下樓積,含堿量大。全鄉土質大多良好,土壤肥力居全縣第七位。1957年隨著涇惠九支渠的修建,奉正原一改千年旱地的狀況,糧棉產量大幅提高,如今為陜西省糧食生產示范基地。近年來建筑業異軍突起,成為主導產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