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新建村位于張卜鎮轄境東北部,南靠東關村,西連張橋、廟西兩村,北接張橋村和藥惠鄉江流村,東與臨潼區鹽店村為鄰。1958年為新建大隊,以大隊部駐地新建村而得名,l984年6月改為新建村委會。轄新建村、關馬寺、三姓莊、轆轤把、新建北頭5個自然村,7個村民小組。村委會駐新建村,距鎮政府駐地東北約4公里。2011年有588戶,2336人。以農為主。耕地3150畝,全可灌溉。主產小麥、玉米。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52公頃,總產2601噸,公頃產7389公斤。有小學、醫療站各l個。
新建村,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約4公里處,涇惠七支渠南側。2011年有140戶,455人。l957年遭水災后,三姓莊(山西莊)部分居民遷此建立新村,故名。《高陵縣志》(2000)記為此名。
關馬寺,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約3.5公里處,涇惠七支渠以南。2011年有141戶,581人。據傳,村建于官家牧馬處,初名官馬村。后來回民關、馬兩姓在村旁修建了一所清真寺,乃改名關馬寺。清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始載有此村,名“官馬村”,并注明為客戶所居。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保總圖》記作“關馬市”。 “市”系“寺”之誤。《高陵縣志》(2000)記為此名。
三姓莊,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約4.43公里處,東與臨潼區西堡為鄰。2011年有99戶,398人。據傳,村為陳、雷、祁三姓所建,故名三姓莊。清光緒七年(1881)《高陵縣續志》和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保總圖》皆記作“山西莊”,系因諧音訛誤。也有稱山西莊子的。l982年9月1日,高陵縣人民政府定名為三姓莊。清《高陵縣續志》注明村民為客戶。《高陵縣志》(2000)記為此名。
轆轤把,位于鎮政府駐地東北約4.25公里處,涇惠七支渠南側,東與臨潼區新市鄉西堡為鄰。2011年有143戶,602人。相傳,村系清同治年間三原縣轆轤把村一個趙姓村民所建,故以原籍村名為名。民國30年(1941)《高陵縣區保總圖》始記有此村,但將名字誤為“轆轆把”。《高陵縣志》(2000)記為此名。
新建北頭,位于鎮政府駐地北偏東約4.83公里處,東與臨潼區王莊為鄰。2011年有65戶,300人。位置處三姓莊北端,得名三姓莊北頭。清末因三姓莊誤稱為山西莊而改為山西莊北頭。l958年又因村在新建大隊部北邊更名為新建北頭。《高陵縣志》(2000)記為此名。
新建村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業為主,同時大力發展紅苕等露地蔬菜種植和奶牛、生豬等畜牧養殖業。多渠道招商引資來帶動全村經濟發展。同時積極引導廣大群眾結合個人技能組建建筑工隊、從事交通運輸以及勞務輸出。全村種植業、運輸業占村集體經濟總量的90%以上。依托發展運輸業、養殖業等安置農村勞動力800余人。村級組織活動場所位于該村小學院內,建筑面積280平方米,設有黨員活動室、遠程教育辦公室、村級便民服務室、閱覽室等。2011年底,全村參加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共1260人,參保率98.1%,享受人員310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960人,參保率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