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概況】 高陵縣地處陜西關中平原腹地,位于西安市城區北部,東靠臨潼區,南接灞橋、未央兩區,西連涇陽縣、咸陽市渭城區,北臨閻良區、三原縣。地理坐標為東經108°56′16″~109°11′15″,北緯34°25′07″~34°37′30″。屬西安市近郊縣,距西安鐘樓20公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17公里,與西安市行政中心、地鐵張家堡站一河之隔。西禹、西銅高速、210國道穿境而過,西安至延安、西安至侯馬鐵路橫貫南北,涇河火車站位于其中。
2012年,轄5鎮、3個街辦,88個行政村,740個村民小組。東西長20.55千米,南北長20.10千米,總面積294平方千米。耕地總面積14948公頃,灌溉面積14914公頃。戶籍總人口314821人,人口密度1071人/平方公里。男女性別比為1︰1。人口出生率為14.9‰,死亡率為5.3‰,自然增長率為9.6‰??h域內有6個少數民族,共92人。
2012年,全縣地方生產總值完成228.16億元,增長18%;工業總產值完成603億元,增長19.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1.27億元,增長19.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億元,增長27.2%;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3.49億元,增長20.0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7.47億元,增長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53億元,增長3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462元,增長15.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673元,增長17.9%。縣域經濟綜合實力進位到陜西“十強縣”第4位。
經濟與社會發展主要指標表
指 標 | 單位 | 數量 | 比上年增減(%) |
地方生產總值 | 億元 | 228.16 | 18 |
第一產業 | 億元 | 20.33 | 6.4 |
第二產業 | 億元 | 184.14 | 19.4 |
第三產業 | 億元 | 23.69 | 15.2 |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 億元 | 9.53 | 36.1 |
公共財政預算支出 | 億元 | 16.3 | 31.5 |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 | 億元 | 226 | 27.2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億元 | 17.47 | 18 |
工業總產值 | 億元 | 603 | 19.7 |
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167.5 | 18.8 |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161.27 | 19.5 |
農林牧漁業總產值 | 億元 | 33.49 | 20.05 |
實際利用外資 | 萬美元 | 1114.6 | 5.2 |
實際利用內資 | 億元 | 17.1 | 0.8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23462 | 15.5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元 | 10673 | 17.9 |
【財政收入】 收入方面: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95340萬元,完成預算的114.9%,增長36.1%。其中:國稅部門完成9693萬元,完成預算的77.4%,增長–7.1%;地稅部門完成49227萬元,完成預算的109.9%,增長37.3%;財政部門完成36420萬元,完成預算的141.9%,增長53.3%。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129992萬元,完成預算的108.3%。
支出方面: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162754萬元,完成預算的99.9%,增長31.5%,重點保障了民生支出需要。全縣民生支出完成127637萬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8.4%,其中“十個全覆蓋”項目支出完成20073萬元,占民生支出的15.7%。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136458萬元,完成預算的98.9%,主要保障了城鄉統籌項目的實施。
【農 業】 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積極圍繞《高陵縣15萬畝都市現代農業展示區規劃》,整合資金和技術,扶持發展高標準農業示范園,輻射帶動規劃區農業生產向專業化、標準化、規?;D型升級。全年新建現代農業示范園20個,高標準建成總面積近2萬平方米的智能溫室。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個、無公害農產品8個,新增各類設施農業面積1.1萬畝,蔬菜總產達40萬噸,農民專業合作社總數達71個,輻射8000余戶。藥惠示范園躋身省級農業示范園,“稞青”牌蔬菜獲省級馳名商標和名牌產品,耿鎮胡蘿卜地理標志通過農業部審定。成為全市首家“高校蔬菜供應基地縣”和“農校對接示范縣”。糧食生產實現“九連豐”,總產保持在20萬噸以上。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33.49億元,增長20.05%。
服務意識不斷提高。全年共開展農業技術服務30余次,技術培訓10場次,現場服務和培訓群眾達5000余人次。積極搭建農校對接平臺,成立了全省首家縣級農產品營銷服務中心,提高了農業發展的組織化程度。農業附加值水平不斷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首次突破萬元大關。
落實惠農富農政策。全年落實各項惠農富農政策資金3693萬元,其中:落實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2229萬元,綜合直補標準較上年每畝增加21.4元;落實家電下鄉、摩托下鄉補貼881萬元;落實能繁母豬、小麥玉米良種、設施蔬菜保險補貼583萬元,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加大農林水事務投入。全年縣本級農林水事務支出27201萬元,占財政支出的16.7%。主要用于技術推廣與培訓、病蟲害控制、災害救助;森林培育、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森林資源管理、森林防火;農業防汛、抗旱等方面。
【工業】 緊抓西安建設渭北工業區的戰略機遇,啟動高陵裝備工業組團規劃編制工作,出臺“工業十條”,堅定了企業投資發展的信心和決心,確保了工業經濟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實現平穩較快增長。以涇河工業園區為重點的工業板塊迅速擴張,已經延伸到榆楚、張卜、鹿苑。裝備制造、新型材料等支柱產業鏈條不斷拉伸、規模持續壯大,陜重汽、天力復合等43個產值過億元以上企業運行平穩,康特管樁、雨中晴等12個中小企業快速壯大。全年新增規模以上企業24家,新增產值50多億元。全縣工業總產值完成635億元,增長22%;工業增加值完成167.5億元,增長18.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161.27億元,增長19.5%,占全市比重提高到14%,提高了2.9個百分點。截至2012年底,全縣累計引進企業422家,合同投資額919億元,已投產企業258家,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75.2%。
【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30個,完成投資125億元。其中,以四個十大重點項目集群為主的新開工項目57個,開工率和投資規模均創歷史新高。工業投資明顯增強,寶石鋼管一期、中興林產一期、西安石油機械廠等17家竣工投產,陜西萬方、藍曉科技等28家快速推進,陜西奧龍、長慶油氣等45家開工建設,完成年度投資9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總量的41.6%。合作共建成效顯著,涇渭新城已經延伸到崇皇、通遠和灣子,新增開工項目11個,投產項目總數已達73個,渭北工業區高陵裝備工業組團規??焖賶汛?。全年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6億元,同比增長27.2%。
【招商引資】 堅持“招大引強、招名引優”,積極參加西洽會和“陜粵港澳經濟合作周”等招商活動,扎實開展“招商季”活動,成功舉辦第四屆中國西部汽車產業發展論壇、高陵·重慶招商推介會等招商引資活動。建立了招商引資聯合考察會審新機制,招商引資的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全年引進中化近代新基地、陜西地電濱水小鎮等項目32個(其中工業項目20個),總投資208.2億元,其中過10億元項目3個,過億元項目17個。實際利用外資1114.6萬美元,增長5.2%,實際引進內資17.1億元,增長0.8%。
【投資環境】 堅持“三個絕不容忍”,扎實開展“兩打擊一整治”、建設領域施工環境綜合整治等活動,依法查處建設領域違法案件51件,處理企業投訴170件,辦結率均達100%。成立了“招商項目落實辦”,為企業提供了更為便利、更加優越的“一站式”、“陪伴式”服務。不斷強化政策幫扶,落實財政支持產業項目發展資金1215萬元,新增貸款余額9億元。高陵縣連續三年躋身“中國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示范縣”,進位到第51位。鹿苑、耿鎮被評為西部最具投資潛力百鎮。
【重點項目】 2012年,5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6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120%,130個縣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25億元,完成年度計劃的91%,四個十大項目集群完成投資55.2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劃的90%;篩選總投資15.8億元的12個項目,參加了市上組織的3次集中開工活動,同時籌劃26個工業項目、18個統籌城鄉發展項目先后舉行了2次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累計開工重點項目44個,累計投資120億元,投資規模和項目開工率均創歷史最好水平。
【商貿】 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企業參與”的思路,出臺了“服務業十二條”,有力推進了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壯大。全年新增限額以上企業8家,新增工商經營戶420戶。涇渭國際、五福臨門等中高檔酒店建成投用,華潤萬家、都客潤等大型超市開業運營。農村市場體系不斷完善,新建、改建“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店78家。發放“家電下鄉”、“摩托車下鄉”等惠農補貼881萬元。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7.47億元,同比增長18%。
【城鄉建設】 始終堅持以建設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新區為標準,積極優化城市布局,加快建設道路網絡、綠化廣場和市政設施,有力提升了城市承載力。
高標準編制完善了《高陵縣城總體規劃》、《高陵縣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縣城規劃面積擴大到15平方公里,控制區面積達到30平方公里。鹿苑渭河大橋及南北引線建設快速推進,二網北橫線建成通車,渭北大橫線(高陵段)啟動,加速了高陵融入大西安的進程。旅游專線、渭陽路、六橫路、上林二路、上林三路、昭慧東路、西閻引線等城市道路的建設,有力加快了“縣城南擴西進、園區東進北延”的步伐。全縣城鎮化率提高到60.8%,被陜西省人民政府評為“陜西省縣城建設先進縣”。
完成了縣體育場、涇渭苑廣場、水景公園、昭慧廣場等休閑文化廣場的改造和建設。新增集中供熱管道1.6公里,全縣供熱總面積達到245萬平方米。新增天然氣管道4.2公里,燃氣輸配氣量達到4830萬立方米。鋪設人行道14萬平方米,配套安裝路燈300盞,城市亮化率達到100%。改造提升了南新街和南北正街,東方紅路、文衛路等4條嚴管示范街建設卓有成效。提高了保潔員工資待遇,保潔水平不斷提升。農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的長效管理機制全面建立,垃圾處理率達到93%以上。城鄉環境衛生管理水平不斷提升,獲得全國愛國衛生工作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生態環境治理】 啟動了西安北大門工程,完成渭河高陵段右岸堤防建設,涇河右岸一期和渭河左岸堤防工程快速推進。建成了灣子、東樊農村污水處理站。縣城污水處理廠、陵雨干溝提標改造進展順利。南區截污干管建成投用,污水全部收集進入涇渭污水處理廠,在全省率先實現沿渭河污水“零直排”。省級生態縣創建開局良好。建立和完善符合發展實際的節能方案,將節能工作落到實處,全面完成節能減排任務,推進結構減排,否決重污染、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區域總體規劃的建設項目入駐,節能減排成效明顯,年度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環境空氣質量穩步提升,全年優良天數達到317天。綠化美化穩步推進,完成植樹造林1000畝,8個村達到“三化一片林”綠色家園標準。榮獲省級園林縣城稱號。
2012年,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與上年相比降低了0.5個百分點;萬元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3.8%,與上年相比持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5%?;瘜W需氧量減排1396噸、二氧化硫減排234.7噸、氮氧化物減排29噸,氨氮減排99噸。著力推進技術減排,積極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工作,完成了全市2012年最大的拆爐并網項目—涇渭苑物業服務處80蒸噸鍋爐的拆除,年減少用煤量2.5萬噸,實現減排二氧化硫400噸,氨氮化物92噸。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 編制實施《高陵縣農村新社區布局規劃》,出臺《高陵縣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實施辦法》,成立三陽農村新社區建設公司,設立統籌城鄉發展基金,構建了新社區建設的政策推進體系。東樊村、田家組和縣城集中安置區573戶群眾喜遷新居。何村一期和姬家一期安置樓全部封頂,曹家村“空心村”改造進展順利,啟動了桑家、田家二期等新社區建設,城西、北樊等新社區前期準備已經完成,新型農村社區進入了整縣推進階段。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鹿苑、灣子兩個鎮街農村產權確權登記試點全面完成,其余8個鎮街(管委會)產權改革全面推進。累計流轉土地8.95萬畝,躋身全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規范化管理和服務試點縣。88個村的“三資”監管實現全覆蓋,成為全國農村集體“三資”管理示范縣。開辟了農村融資新渠道,全省率先啟動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房屋所有權抵押貸款試點,累計發放各類產權抵押貸款2.5億元。農村信用體系不斷完善,被確定為全省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
【社會管理】 在全縣41個主要路口安裝“紅綠燈”,新增交通標志26塊、交通標線50公里,有效整治非法營運電動三輪車,交通管理向城市化邁進。新增治安監控探頭416個,重點區域覆蓋率達到100%。公安、鎮街(管委會)、社區和村組共同參與的治安巡防體系日益完善,“平安高陵”創建成效顯著。安全生產實現“九個全覆蓋”( 安全教育全覆蓋、安全檢查全覆蓋、安全檔案全覆蓋、“五道防線”全覆蓋,安委會職能全覆蓋、素質形象全覆蓋、安全文化全覆蓋、監管職能全覆蓋、工作前瞻性全覆蓋)和“五道防線”( 企業對安全隱患自查自糾防線;中介機構安全專家對企業安全隱患協查防線;行業主管部門、鄉鎮、街辦政府對企業安全隱患日常檢查防線;安全生產協會對企業隱患互查互糾防線;安監部門對企業、中介機構、行業部門、基層政府、安全生產協會開展綜合督查,構建安全生產督查防線)目標。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位列國家級示范縣,藥品安全示范縣通過省檢。矛盾排查調處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難事不出鎮(街、管委會)、大事不出縣”,保持了“三無”( 無進京非正常訪、無來省集體訪、無信訪積案)區縣榮譽稱號。戶籍一元化改革穩步推進,累計完成3.6萬余人轉戶工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現新突破,在西部縣域內首家撤鄉鎮設立鹿苑、涇渭、崇皇三個街道辦事處,完成灣子、張卜、榆楚三個鄉的撤鄉建鎮,促進了行政管理模式向城市化轉變。
【精神文明建設】 圍繞“堅持科學發展,推進城鄉統籌,全力打造繁榮文明和諧幸福的現代城市新區”,以“共建共享·大美高陵”主題活動為統攬,以“六項”主題活動為承載,扎實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公民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水平、社會誠信建設全面提升。
李長全、楊新民、李娟、魏紅利等4人參加西安市十大道德模范聯評,李長全、楊新民等2人榮登“中國好人榜”。道德模范在社區、農村等作報告50場。28個鄉鎮、部門參加“地稅杯”迎十八大文明禮儀知識競賽。成立高陵縣志愿者服務大隊和20支志愿者中隊,在冊登記志愿者2847名。開展“愛我高陵 文明出行”綠色環保騎行活動,招募500余名青年志愿者組建巡防隊伍,開展群防群治活動?!耙辉P愛計劃”活動,共收到社會各界捐款33萬元,資助了50名尿毒癥和白血病患者、52位應屆畢業貧困大學、170名留守兒童。
創建省級文明單位標兵1個,省級文明單位2個,市級文明單位4個,縣級文明單位(村)9個。圍繞“鄉風文明十進農家”活動,評出“十星級文明戶”654戶,“五好文明家庭”120戶,好媳婦、好婆婆56人,創建各級文明村3個。56個部門為幫建村訂閱《陜西日報》、《西安日報》等報刊563份,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村入戶。
建成鄉村少年宮1家,申報鄉村少年宮項目3家??破震^、文化館、圖書館、體育場館等免費開放。在校園周邊地區設立治安亭和流動巡警車。5000人次參與“手拉手交朋友”文明禮儀知識講座、“文明出行我先行”、“文明餐桌行動”活動。向省市推薦文明小公民6名。2000名中小學生參與讀書月活動,28名學生進入決賽,評選優秀征文作品34篇,繪畫19幅。針對全縣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生活學習狀況進行專題調研,開展巾幗志愿者服務留守兒童和農民工子女等系列活動。2000余名“五老”人員輔導學生500名、電話咨詢輔導學生50余名,舉辦法制報告會5場次、禁毒圖片展3場次、個人習慣養成教育報告4場次、環境保護教育2場次,受教育人3000多人次。
【社會各項事業】 始終堅持把發展成果全民共享作為幸福高陵的重要內涵和根本,著力推進以十個全覆蓋為重點的民生工程,有力提升了城鄉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數。全年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12.7億元,占財政總支出的78.4%。
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全年用于教育投入37195萬元,增長33.2%,占財政支出的22.9%。率先實現十五年免費教育和蛋奶工程全覆蓋。新建改建校舍1.5萬平方米,新增標準化操場5個,縣第二幼兒園、藥惠中心幼兒園等6所公辦幼兒園建成投用,職教中心激光加工實訓樓全面告竣,西安工業大學北信學院啟動開工。扎實推進教育大提升工程,培訓教師1100多人次,更換課桌凳2.4萬套,啟動518個多媒體教室和5所心理輔導室的配套工作,建成義務教育段標準化學校12所。高考本科上線率提升到71.7%。
衛生體制改革全面推進。全年醫療衛生投入16066萬元,占財政支出的9.8%??h醫院遷建完成投資6000萬元,門診樓、住院樓主體封頂??h衛生監督所業務樓、縣精神衛生中心快速推進。新增各類醫療設備60余臺,招錄醫務專業人員103名。縣鄉村三級醫療服務網絡不斷完善。農民免費參加新合療實現全覆蓋,藥品價格實現零差率,就醫付費更加便捷、接診服務更加高效、報銷比例不斷提升,切實為城鄉居民提供了便利、減輕了負擔。全省首家設立農村計生家庭節育獎勵補助金,農村獨生子女保健費提高到每月50元。
文體廣電事業快速發展。全年文化事業投入2519萬元,占財政支出的1.5%,增長24.7%??h圖書館免費開放,縣文化館遷建項目完成,10個村級文化活動室全面建成,累計投入440萬元的“農家書屋”建成投用,總投資220萬元完成了88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廣場設施配套和10個體育廣場改造,健身廣場、農家書屋等城鄉公共文體設施實現全覆蓋,全年共舉辦各類文化活動300余場,人民群眾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顯著改善。榮獲“陜西文學之鄉”稱號。縣內外電視新聞宣傳、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深入實施。全年投入科技研發經費1500萬元,較上年增長25%。
社會保障更加強勁。全年社會保障投入17389萬元,,增長12.9%,占財政支出的10.7%。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和失業保險體系更加完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13.4萬人,已有3萬人享受待遇,基礎養老金分別提高到每月200元和130元。全省首家推行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移,已經惠及1180人。城鎮基本醫療參保人數達3.53萬人。大力推進就業培訓全覆蓋,全年培訓人數達4000余人,積極構建各類職介平臺,發放創業小額擔保貸款4932萬元,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6.6萬人次,新增城鎮就業5800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07人,城鎮失業率控制在2.97%。發放廉租住房補貼70.6萬元,農村危房改造400戶、災后重建186戶。674套保障性住房建設順利推進,3棟住宅樓已經封頂。積極實施暖心工程,發放各類救助資金2925萬元。扶貧工作卓有成效,1114人實現脫貧。深入推進放心工程,新增6個放心饅頭銷售點和4個放心糧油銷售點,“放心饅頭”加工配送覆蓋縣城。農村安全飲水提質達標,張卜廟西村、新建村率先實現優質水源供水。(縣志辦)
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領導人員名單
縣委書記:李毅
縣委副書記:范九利 胡建超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新興
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張少華 王 龍 張保才 陳新武
縣 長:范九利
副縣長:張韶輝 張水利 王曉玲(女)李 斌 韋 紅
政協主席:劉海燕(女)
政協副主席:曹秀芳(女) 趙軍民 張護安
紀委書記:王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