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概況 2014年,高陵縣轄5鎮、3個街道辦事處、88個村民委員會。土地面積285.03平方千米,耕地面積15200公頃,城鎮化率63.18%。常住人口34.22萬人,人口出生率11.42‰,自然增長率5.37‰。有19個少數民族,共920人。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00.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0%﹔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2.54億元,增長13.5%,總量占全市比重的17.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15.83億元,增長32.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25億元,增長15.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8億元,增長13.6%﹔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288萬美元,增長9.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81元,增長9.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3618元,增長11.9%。
◆農業與農村經濟 2014年,高陵縣實現農業總產值46.81億元,比上年增長17.18%﹔農業增加值28.61億元,增長5.9%。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分別為26.81億元、0.35億元、15.61億元、0.16億元、3.89億元,分別增長23.24%、193.71%、6.05%、16.51%、20.71%。全年糧食總產19. 04萬噸,蔬菜總產39.59萬噸,果品總產5.8萬噸。新增設施農業533.33公頃,新認定中王、尚石里等4個省、市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新認定3個無公害基地和5個無公害農產品,全縣農業生產規模經營率不斷提升。加大農村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發展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95家、標準化養殖場5個﹔新增家庭農場1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35家,新認定職業農民75人。中王、稞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被農業部評為“國家示范社”。設立耕地保護基金,整理高標準農田666.67公頃。建立“電子菜箱”網絡銷售平臺,探索農產品網上銷售新模式,促進農業生產效益不斷提升。在陜西省率先完成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確權登記,發放各類產權證書8.5萬本﹔完成6個鎮(街道) 55個村3.8萬戶土地確權登記任務,發放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3.6萬本,發證率97.4%。9月,發布《高陵縣農村產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農村產權交易行為更加規范。累計組織各類農村產權交易1700余宗,交易金額6億元,其中流轉土地面積0.72萬公頃,涉及農戶1.6萬戶,交易金額1.5億元。鼓勵金融機構支持“三農”發展,郵政儲蓄銀行開通農村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業務,發放各類產權抵押貸款5.1億元。2014年,高陵縣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11個部門確定為“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被農業部等13個部門確定為“全國第二批農村改革試驗區”。新建農村污水處理站4座,新增垃圾轉運箱300個、垃圾收集桶1.6萬個,污水、垃圾處理率分別達到85%和99%。23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通過省級驗收,涇渭堡、米家崖和繩劉3個行政村被命名為“市級生態村”,何村入選“全市十大最美鄉村”。創新開展農村信用信息評價工作,被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為陜西省唯一的“國家農村信用體系建設試驗區”。
◆工業 2014年,高陵縣實現工業總產值870億元,比上年增長16%﹔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856億元,增長17.26%﹔工業增加值219.8億元,增長13.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12.54億元,增長13.5%。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順利完成產品結構調整升級,天然氣重卡銷售突破1.4萬輛,市場份額位居行業首位。招商和投資模式加快轉變,建成標準化廠房52.7萬平方米,簽約中小微企業120家,陜西長安線纜實業有限公司、西安典雅包裝有限公司入駐融豪工業城并投產。園區經濟效益在陜西省108個縣域工業集中區中排名第一。
◆重點項目建設 2014年,高陵縣實施重點項目208個,完成投資122.9億元,其中30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53.5億元,超年度計劃23個百分點。工業投資持續較快增長,中興林產、鑫天益等22個項目竣工投產,陜西奧龍、航天德林等36個項目加快推進,完成投資206億元,比上年增長58.3%。民間投資完成211.6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的50.9%。制定《高陵縣人民政府耕地保護補償基金實施辦法》,加強土地管理和利用,土地征用、出讓金管理等工作更加規范。大力開展整治違法用地“清網行動”,清理收回長期未動工項目用地116公頃,恢復閑置土地133.33公頃,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占用建設用地面積下降12.9%。
◆招商引資 2014年,高陵縣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總投資30億元的華南城乾龍電商物流信息產業園順利落戶,成為高陵縣自主引進的最大規模產業類項目。全年引進項目38個,合同投資額161億元。實際引進內資20.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87.5萬美元。首次被《2014年中國中小城市綠皮書》評為“中國最具投資潛力中小城市百強縣市”。
◆商貿 2014年,高陵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58億元,比上年增長13.6%。服務業增加值完成30.15億元,增長10%。傳統消費市場活躍,百貨零售、大眾餐飲等消費市場呈現購銷兩旺、持續活躍的態勢,都客潤、家樂福、五福臨門等24家規模以上企業增勢良好,完成銷售額8. 9億元,增長16.3%。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速,新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7家。海富華、東盈等物流園區建成投用,京東商城、嘉民集團等知名企業簽約落戶,集倉儲、配送、電商于一體的現代物流商貿產業鏈加快形成。昭慧天街、高川廣場等商業綜合體主體完工,國美、人人樂、文投影院等大型企業相繼落戶。
◆科技、教育、文化、衛生 2014年,高陵縣實施科技計劃項目25個,培育高新技術企業4家。德仕奧聯、泰普瑞等10家企業通過陜西省科技廳“省級民營科技企業”認定,陜西萬方、藍曉科技等8家企業被列入市級“科技小巨人”計劃。
教育事業長足發展。建成涇渭、灣子等公辦幼兒園6所,北樊小學、涇渭中學等標準化中小學9所,高陵一中通過陜西省教育廳“省級示范高中”驗收。有中、小學專業任職教師2290人,中、小學在校學生26882人。“校車工程”覆蓋6個鎮(街道) ,“19年無憂教育”和“營養改善計劃”惠及學生2.3萬人。被陜西省教育督導團認定為“省級‘雙高雙普’合格縣”。引進的第一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北方信息工程學院”順利開學。
《楊官寨遺址保護規劃》向國家文物局報批,《第二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目錄》編制完成,中共高陵歷史紀念館建成開放。開展春節和“夏日文化廣場”系列群眾性文體活動1400余場次,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先進縣”。
醫療保障能力持續提升。衛生機構有床位1436張,衛生技術人數2112人。高陵縣精神衛生中心建成投用,耿鎮、張卜等6個鎮(街道)衛生院改造工程主體完工,新建的高陵縣醫院即將投入使用。“新農合”籌資標準提高至430元/人,參合農民230570人。農民個人籌資的80元由縣財政全部承擔,全縣所有農民均免費參加“新農合”,參合率100%。“新農合”補償金額8420.38萬元,補償58.14萬人次。縣級公立醫院實現網上預約掛號和“一卡通”就診、藥品“三統一”和“零”差率銷售,為群眾節省藥費1026萬元。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2014年,高陵縣實施就業優先政策,免費培訓勞動力3050人次,發放自主創業小額擔保貸款3835萬元。城鎮新增就業5950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7%以內。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民生支出17.2億元,占公共預算支出的84.7%,比上年增加2.3億元。繼續推行“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節育獎勵補助金”政策,累計惠及農村獨生子女及雙女戶家庭17492戶,發放資金1022.8萬元。啟動10鎮(街道) 70764戶城鄉居民財政惠民補貼資金“一卡通”財政惠民工程。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分別提高至260元和190元,職工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提高到全額工資的17%,農村教師崗位補助、城鄉居民大病保險、環衛工人養老保險和人身意外保險等政策有效落實。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向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轉移8446人, 1960人享受待遇。農村“優質飲水工程”擴展至9個行政村,惠及群眾3萬余人。改造50戶農村居民危房,發放廉租房補貼95.7萬元。新建、配建廉租房、經濟適用房各32套,“金鹿尚居”項目12棟樓主體全部封頂。新增廉租房租金補貼保障家庭100戶,全年發放補貼資金95.7萬元。新建、改建“農村幸福院”10個,完成殘疾人康復中心規范化建設。全面放開縣城和建制鎮落戶限制,戶籍一元化改革轉戶9968人。(縣志辦)
中共高陵縣委、人大、政府、政協、紀委
縣委書記: 楊曉東
副書記: 范九利 胡建超
縣人大常委會主任: 張新興
副主任: 張少華 王龍 張保才 陳新武
縣長: 范九利
副縣長: 張韶輝 張水利 王小玲(女) 李斌 韋紅
縣政協主席: 劉海燕(女)
副主席 :曹秀芳(女) 趙軍民 張護安
縣紀委書記: 王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