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高陵區概況
◆概況 2020年,高陵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居民委員會,86個村民委員會。土地面積294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2.15千公頃。戶籍總人口37.3萬人。常住人口44.2萬人,城鎮化率65.6%。人口出生率12.09‰,死亡率5.44‰,人口自然增長率6.65‰。有31個民族成分,共2418人。
◆農業和農村經濟 2020年,高陵區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完成60.1億元,比上年增長3.6%。農業增加值36.7億元,比上年增長3.8%,其中,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24.06億元、1億元、5.63億元、0.15億元、5.93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8%、224.2%、-6.5%、129.3%、4.3%,糧食生產穩定增收,新增現代設施農業0.2公頃。全面完成6項農村國家級改革試點任務。“共享村落”被自然資源部稱為“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中的創新之舉”。張橋村、楊官寨村等4個村級集體經濟合作社獲市級“十佳”社,打造市級農業科技示范項目3個,建設高標準農田0.13公頃。農村宅基地數字化平臺建設順利,全市首宗農村土地流轉履約保證保險和集體資產經營權入市公開拍賣落地高陵。西安市首家搭建起區、街、村三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發放全省首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抵押貸款,完成產權抵押貸款677宗2.4億元,產權交易總額超過6億元。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證書發放率達到96.5%。成立88個農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50%的村集體年經營收益達10萬元以上。
◆工業 2020年,高陵區科學應對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影響,綜合實施運行監測、要素保障、風險防范等措施,全力保持經濟在合理區間運行,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74.49億元,增長2.1%,增速居全市13區(縣)第7。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29.98億元,比上年減少55.53億元。全年工業增加值189.22億元,比上年增長0.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90家,比上年增加64家,產值過億元企業達到70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2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65家。面對疫情影響,高陵區堅持多措并舉,召開落實“六穩”“六保”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推進大會,先后出臺《西安市高陵區2020年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區實施方案》《西安市高陵區支持工業企業發展獎勵政策》等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復商復市系列政策措施,為企業爭取各類扶持獎勵資金5360萬元,落實減稅降費2.57億元。扶持達產達效及成長型企業20家。
◆招商引資 2020年,高陵區堅持項目為王,不斷增強發展后勁。積極推進“云洽談”,全年簽約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342.8億元。成功簽約上海博康光刻材料及光刻設備項目,填補了全市乃至全省半導體光刻領域的產業空白。產教園區被確定為市政府重點支持項目,并完成概念性規劃編制,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西安工商學院等5所院校已成功簽約,為加快形成“南有大學城、北有產教園”的格局奠定了堅實基礎。舉辦“才聚涇渭·智匯高陵”2020年新時代高質量發展人才峰會,現場簽約來自機械工程、知識產權、新興產業園區發展規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投融資等領域的9名專家學者。舉行2020年高陵區投資環境推介暨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簽約5大項目320億元。
◆重點項目建設 2020年,高陵區133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95.5億元,8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28.6億元,完成年計劃的135.5%。國道310過境公路、國道210改線工程、西營十字跨線橋、涇河入渭口特大橋、店子王涇河大橋建成通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熱電聯產項目投入運營。完成西安公共衛生中心項目用地征遷交付,為全市、全省疫情防控做出高陵貢獻。全面啟動占地43平方千米的幸福社區規劃編制,地鐵10號線全面開工建設,陜重汽擴能項目僅用18天完成征遷任務。
◆商貿服務業 2020年,高陵區服務業增加值完成140.2億元,比上年增長6.2%,增速居全市13區(縣)第3。第三產業占比增加到3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77.86億元,增長25.2%,增速居全市13個區(縣)第1。新增限上商貿企業17家、規上文化企業9家。
◆教育 2020年,高陵區教育總支出7.65億元。新建、改擴建學校18所,總投資3.09億元,增學位1.2萬余個。其中小學15所,新增學位7290個;中學3所,新增學位4950個。創建省級示范幼兒園1所,市一級幼兒園3所,市二、三級幼兒園10所。2020年,高陵區繼續深化“區管校聘”管理制改革,累計轉任、分流180余人到缺編學校,緩解結構性缺編問題。新組建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3個,區級“名師+”共同體區級5個、校級7個,11所市級確定的公辦學校質量提升學校全部納入“名校+”聯合體,實現全區“名校+”工程、教育學校質量提升全覆蓋。高陵一中創建市級特色示范校。高陵區人民政府獲“陜西省推進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持續推進職中創建工作,新設立護理、眼視光及配鏡、廣播影視制作等專業,機械加工專業試點現代學徒制。積極貫徹落實《西安市社區教育促進條例》,制定《高陵區社區教育聯席會議制度》,指導各街辦成立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完善相關制度。持續推進社區教育三級體系建設,新建社區教育教學點55所。高質量完成“15分鐘教育圈”年度建設任務。創建西安市民終身學習體驗基地1所,市民級終身學習品牌項目1個。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成功創建市級教育信息化創新應用示范學校2所,西安市中小學創客教育實踐室建設優秀學校5所,市級智慧校園3所。完成全區105所校園的企業微信搭建、開通以及信息錄入工作。
◆衛生 2020年,高陵區持續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新建改擴建醫療用房1.7萬平方米,千人床位數達到6.7張。公立醫院25種藥品平均降價52%。與陜西中醫藥大學簽訂教育教學和醫聯體項目戰略合作協議,緊密型醫共體實現全覆蓋。區婦幼保健院成功創建省級兒童早期發展示范基地。85%的殘疾人享受到精準康復服務,全市首家建成殘疾人康復廣場。區醫院、區中醫醫院順利通過二級甲等醫院復審,被評為全省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先進區、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工作先進縣。持續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年共簽約10.4萬人,簽約率為28.71%。重點人群簽約8萬人,簽約率為56.59%。貧困人口全覆蓋,簽約率100%。深入推進城鄉醫院對口幫扶,區級醫院下派醫務人員累計50人,長期駐扎10家街道衛生院。扎實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成立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專家庫。全面落實計生獎扶政策,兌現國家獎扶金2641人439.15萬元,兌現獨女戶獎扶金325人54.6萬元,為計生特殊家庭104人兌現特別扶助金110.76萬元。為符合條件的7716戶獨生子女家庭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422.52萬元。為9867戶農村計生家庭發放節育獎勵補助金564.12萬元。為失獨家庭發放一次性補助4戶12萬元。為31名農村計生貧困家庭女學生辦理教育資助金12萬元。持續加大衛生監督執法力度,全年依法監督檢查醫療機構85家次,消毒產品生產單位7家,放射診療醫療機構25家,民營口腔專科醫療機構22家,醫療美容機構1家,查處各類衛生計生行政處罰案件87件,罰款金額15.8萬元。
◆文化 2020年,高陵區舉辦9省1市黃河流域文化會演、“涇渭分明”馬拉松賽等文化體育活動、賽事20余場。開展演出活動70場次。其中,完成因疫情影響2019年度推遲的陜西省文化惠民演出8場次,完成2020年度陜西省文化惠民演出10場次,定向服務內容為秦腔經典劇目《春江月》和新創劇目《玉鎖緣》。完成2020年西安市戲劇惠民演出27場次,完成高陵區節慶宣傳、秦腔大賽活動及相關惠民演出25場次。全年共開展各類線上、線下閱讀推廣活動約113場次,參與群眾讀者近3.5萬人次。高陵區首家陜西省“家庭親子閱讀體驗基地”在區圖書館正式掛牌。高陵區圖書館張卜街辦廟西村分館、西安市高陵區圖書館崇皇社區正式掛牌并向群眾免費開放,滿足基層群眾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組織策劃“保護傳承弘揚相約幸福黃河”2020年黃河流域群眾文化聯展聯演聯講活動,受益群眾達3萬余人次。開展“相約西安·筑夢全運”2020年高陵區“秦音唱高陵”秦腔大賽,營造全民參與文化活動的熱烈氛圍,在高陵逐漸形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文化品牌,有力促進了地方戲曲藝術事業的蓬勃發展。建成高陵文化館數字化服務平臺,與國家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項目——高陵公共文化服務“110”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全方位立體服務模式,為群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創造了更為便捷的方式和更為完善的內容,全年瀏覽量達20萬余人次。
◆勞動就業和社會保障 2020年,高陵區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積極落實中央、省、市各項促進就業政策措施,穩定就業總量,改善就業結構,提升就業質量。全區城鎮新增就業705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5%,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25萬人。2020年,高陵區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740元、560元。新增各類養老服務機構59家,養老床位總數達到2215張。319戶574人高標準脫貧,助力白河縣脫貧摘帽。新增廉租住房租金補貼保障家庭12戶,累計保障家庭98戶、152人,全年共發放廉租住房租金補貼資金40.39萬元。做好為農民工服務工作,加強對企業勞動用工的指導和服務,組織轄區25家企業開展2020年度薪酬調查工作。加強用工服務保障,開展農民工百日免費線上技能培訓,培訓268人。組織45家企業開展線上培訓,參訓9000余人,撥付培訓補貼資金510萬元。按時完成69918人的農民工實名制數據核查任務。深入實施根治欠薪行動,開展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清欠農民工工資2221萬元。做好離退休職工養老金發放工作,全年共為9625名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2.53億元,按時足額發放率100%。按照上級文件精神,為全區9543名退休人員調整增加養老金,人均增加130.34元,并補發1月至7月調待金額,實現數字零差錯。扎實推進就業扶貧,實現全區貧困勞動力“一戶一就業”目標。強化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宣傳和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先后開展建筑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檢查、職工帶薪年休假檢查、用人單位勞動保障年檢、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清理整頓、高溫勞動保護檢查等。暢通投訴舉報受理渠道,落實案件辦理公示制度,全年接待來訪投訴767批1733人次,處理投訴354起,有效維護了廣大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貫徹落實“預防為主、調解為主、基層為主”的工作原則,建立完善調、裁、審銜接機制,全力做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全年受理勞動爭議案件253件,結案244件,其中,裁決89件,調解13件,撤訴142件,調撤率63.5%,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259.02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