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高陵區概況
◆概況 高陵區地處關中平原,涇河、渭河兩岸。東靠臨潼區,南接未央區、灞橋區,西連咸陽市渭城區、三原縣、涇陽縣,北臨閻良區。因境內有奉正原,原體高隆,稱原為陵,故名高陵。
2021年,高陵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17個居民委員會,86個村民委員會。土地面積294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37.8萬人。常住人口45.75萬人,城鎮化率65.67%。人口出生率9.94‰,死亡率8.52‰,人口自然增長率1.42‰。有漢族、回族、蒙古族、壯族、滿族、苗族、哈薩克族、土家族等32個民族成分,有民族人口2148人,占全區總人口的0.6%。
◆農業和農村經濟 2021年,高陵區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完成62.7億元,比上年增長4.2%。農業、林業、牧業、漁業、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分別為24.8億元、1.1億元、6.億元、0.1億元、6.3億元,分別增長2.9%、12.3%、20.3%、-17.3%、5.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8元,增長9.9%。糧食播種總面積17300公頃,總產量12.41萬噸,實現“十八連豐”。其中夏糧種植面積8740公頃,產量5.85萬噸;秋糧種植面積8560公頃,產量6.56萬噸。蔬菜種植面積9533公頃,總產量63.1萬噸。其中,設施蔬菜2733公頃,產量17.7萬噸;露地蔬菜面積6800公頃,產量45.4萬噸,引進蔬菜新品種9個。林雜果種植面積733.33公頃,總產量1.6萬噸。畜禽規模養殖場26家,生豬存欄5.09萬頭,牛存欄0.39萬頭,禽類總存欄40.36萬羽,羊存欄1.78萬只。年產飼料32.9萬噸,占全市飼料總產量的三分之二。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建成高標準農田1000公頃。不斷發展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全年新培育農民專業化合作社30家,創建市級農業示范園區1家、農業產業化聯合體6家,新增家庭農場14家,有初級高素質農民962人,中級高素質農民101人,高級高素質農民17人。成功創建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通遠街道何村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中王農產品合作社、七色彩無公害果蔬專業合作社入選2021中國農民合作社500強。先后被確定為全省鄉村振興示范縣、全省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示范區、全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
◆工業 2021年,高陵區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11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減少10.9%。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090.9億元,增長6.9%。區屬規上工業增加值減少21.9%,區屬工業投資同比減少55.9%,區屬工業技改投資減少43.3%。全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7家(限上貿易企業5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家、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入庫83家,支持101家工業企業申報省市項目25個。支持21家企業申報西安市2021年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強市支持政策6個專題項目,有效提高陜汽在地配套率。新增光華榮昌、陜西新思維、新興電機等7家汽配企業,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新增安特高壓、西電避雷器、赫元機械等裝備制造業企業13戶。積極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完成萬方汽車零部件、國康瑞金、博華高低壓開關3家企業兩化融合貫標試點工作。出臺《西安市高陵區2021年扶持工業企業發展政策》及《關于兌付2020年支持工業企業發展扶持政策的通報》,申報高企每家支持2萬元、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每家支持2000元、成果轉化項目每個支持2萬元、R&D費用投入及技術合同認定按照市級獎補資金1∶1進行配套支持,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對萬方零部件、萬方天運等40家企業兩化融合項目、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技術中心等項目予以扶助,對雨中情防水等11戶突出貢獻企業進行扶持,共兌現區級資金1805萬元。
◆招商引資 2021年,高陵區實施精準招商、上門招商,外出叩門招商6次,對接洽談企業220余家。新簽約合同項目15個,總投資36.3億元。創新推出《2021招商引資機會清單》和《2021產業招商地圖》,組織2021年高質量發展“雙招雙引”(招商引資、招才引智)宣傳推介會、2021年絲博會高陵區招商引資推介會、高陵區2021年(北京)“雙招雙引”推介會和西安市高陵區2021年“雙招雙引”政企座談會等6場招商推介活動,全力推進區域高質量發展。制定《高陵區進一步加強招商引資項目存在問題解決服務工作方案》,建立“一份清單+五項制度”,加快項目手續辦理,強力推進項目建設。協調解決聯東U谷高陵產業園、雨中情總部、衛達醫療垃圾處理等重點招商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問題14個。處置招商引資未落地工業項目,協議退出10家。
◆重點項目建設 2021年,高陵區牢固樹立“以項目發展論英雄”的理念,優化項目建設全周期管理、全過程跟蹤服務,全力保障重點項目建設。全年共實施重點項目120個,其中在建項目71個,15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01.3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任務的115.75%。組織全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儀式2次,19個項目參加集中開工,總投資153億元。西安市公共衛生中心(西安市第八醫院新院區及西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址)項目年度計劃投資24.16億元,截至年底,完成投資24.23億,占年度投資的100.29%。加快高陵·經開共建區建設,推動吉利汽車、隆基樂葉、眾邦電纜等一批大型制造業項目投產運行,全年實現產值195.6億元,占全區工業總產值的17.9%。共建區舉辦大型招商推介活動3次,簽約引進矩陣增程器、重藥集團華氏醫藥產業園、西北國際中醫藥產業園等產業項目,全年實際引進內資12.6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040萬美元。
◆商貿服務業 2021年,高陵區全年服務業增加值實現150.7億元,增長6%。有限上商貿企業49家、加油站41家,其中限上餐飲住宿10家、加油站4家。規上服務業39家,其中區屬規上企業30家,全年培育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5家。在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0.68億元,比上年增長1.6%。區屬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3.68億元,減少9.8%。按照高陵區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安排下達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計劃906萬元,其中建設項目類安排280萬元,通過專項資金扶持加快服務業發展,促進服務業企業轉型升級。結合“服務‘十四運’奉獻我的城”“五一”消費節等系列活動,鼓勵轄區重點商場、綜合體開展各類促銷宣傳活動,全面提升經營效益,為商貿企業爭取市、區獎勵資金1157.44萬元。
◆教育 2021年,高陵區有各類學校178所,其中幼兒園100所(含民辦幼兒園),小學61所,初中13所,高中2所,特殊教育1所,中職1所。年度招生1.62萬人,校生合計5.84萬人。年內新建、改擴建昭慧中學等18所學校并順利投用,新增學位12240個,投資5812萬元為義務段學校更新、添置教學儀器及多媒體設備。實施12所“新優質學校成長計劃”。啟動高中招生改革,高陵三中開始藝術特長生招生。職教中心順利完成陜西省中等職業學校“雙達標”復核及高水平示范性學校實地驗收。產教園區建設納入西安市“十四五”教育事業專項規劃和西安市本輪國土空間規劃。推行校長職級制改革,設立小學中心教研組。創建市級“名校+”教育聯合體8個、區級“名校+”教育聯合體25組,區校級“名師+”研修共同體60個,組建市級“名校長+”領航研修共同體1個,區級2個。強化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督查和監管,成立“雙減”(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工作領導小組,落實常態化監管,建立長效機制。
◆衛生 2021年,高陵區醫共體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區域內緊密型醫共體實現全覆蓋。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區共簽約17.98萬人,重點人群簽約11.44萬人,貧困人口簽約率100%。為全區36.54萬名居民建立電子健康檔案,電子健康檔案動態使用率63.35%。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8%以上,傳染病疫情報告率100%,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相關信息報告率100%。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生育政策,取消再生育審批制度,實行家庭自主生育。落實計生獎勵扶助政策,為3246人兌現國家獎扶金、特扶金648.23萬元。為符合條件的7422戶獨生子女家庭發放獨生子女保健費405.51萬元。為10407戶農村計生家庭發放節育獎勵補助金593.16萬元。扎實推進基層中醫藥工作,成功申報市級科研項目2項,創建省級示范中醫館3家,市級示范中醫館1家。全面開展愛國衛生工作,做好病媒生物防治,推進健康高陵建設,推薦省市區級健康村莊6個。提升老齡工作水平,為3.23萬名高齡老人發放生活保健補貼2353.03萬元。組織創建老年友好型社區,崇皇街道崇皇社區被命名為首批陜西省老年友好型社區。持續改善群眾就醫環境,在通遠衛生院開展“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以高陵區醫院為試點打造智慧醫院項目,提供全程線上服務,簡化線下就診環節,提升群眾就醫體驗。
◆文化、旅游、體育 2021年,高陵區新增等級民宿2家,創建鄉村旅游示范村1個,改造提升鄉村民宿5個,新增精品旅游線路2條、特色鄉村旅游線路3條,全年實現旅游業總收入24.7億元。全面建成“兩館一站一室”三級文化服務網絡。全區103個行政村、社區實現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聯合社會各界力量開展各類文旅活動,全年舉辦大小型文體活動300余場次。組織開展馬拉松賽、干部職工籃球賽、乒乓球賽、端午節非遺民俗展等各類品牌活動80余場次。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90名。舉辦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暨喜迎“十四運”石上丹青——畫面石藝術展、“同心筑夢慶百年華誕”朗誦大賽、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書畫攝影剪紙藝術展等活動20余場次。在全區開展讀書月活動9場次,參與人數達千余人,形成濃厚的閱讀氛圍。編制完成《楊官寨遺址公園規劃》。成功舉辦“長安夜·我的夜”“盛世全運·嗨購高陵”等活動。圍繞“千年古都·常來長安”文化旅游新品牌,策劃推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節慶品牌,通過各大媒體平臺宣傳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艱苦歷史,使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的影響力從省內走向全國各地。
◆城鄉環境建設 2021年,高陵區全力推進“三改一通一落地”,完成老舊小區改造27個,架空線纜落地1.3千米,完成草市街、鹿嶺路、東街3條背街小巷改造。新增停車位409個,發展天然氣用戶9859戶。完成桑軍大道至旅游大道片區、創想小鎮等區域14千米供水管網鋪設。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項目建成投用,生活垃圾填埋場完成封場。渭北崇皇棚戶區改造、梁村塬村綜合改造、馬北村更新等項目有序推進。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五年提升行動,持續推進農村廁所、污水、飲水提升等工程。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4.2%,完成5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項目。實施10處農村供水管網改造工程,總投資2229萬元,3.35萬人飲用水水質得到提升。創建農村“美麗庭院”539戶,新增美麗宜居村莊4個。著力拓展城市綠色空間,新增城市綠地3.53萬平方米,栽植各類喬木7200余株,完成鹿苑大道南段、南一橫等道路綠化提升項目。深入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建立“陵聽陵動430”為民服務機制(通過在全區建設以紅色家園、紅色港灣、紅色管家、紅色物業為核心內容的“紅色領航”四大聯動體系,全方位解決群眾關心關切問題;組建由社區居委會、小區業委會和物業服務方組成的“三方協同治理”機構,及時為民排憂解難;開展“黨建引領、服務有+”系列活動,暢通問題收集渠道、優化問題處置流程,真正打通為民服務“最后一厘米”,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鹿苑街道水景社區獲陜西省和諧示范社區、姬家街道涇環南路社區獲陜西省綜合減災示范社區稱號。
◆勞動就業 2021年,高陵區扎實做好穩就業保就業工作,全區城鎮新增就業661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51%。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3839人。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161萬元,其中小微企業貸款2675萬元,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16萬元。全年開展職業技能培訓5525人,其中穩崗留工培訓464人,就業培訓634人,創業培訓798人,重點人群培訓3109人,其他各類培訓520人。“以工代訓”培訓企業職工1.6萬人。成功舉辦首屆“技能之星”大賽,評選出12名“技能之星”。舉辦“春風行動”“民營企業招聘月”等線上招聘會23場,累計達成就業意向2萬余人。舉辦線下專場招聘會1場,常規招聘會22場,1800余人達成就業意向。開展就業援助月專項活動,公益性崗位累計安置321人。扎實開展根治欠薪專項行動,加強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全年受理欠薪投訴373起,為2107名勞動者解決拖欠工資1714.38萬元。做好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工作,審結各類勞動人事爭議案件385件,為勞動者挽回經濟損失194.79萬元。
◆社會保障 2021年,高陵區加強民生保障工作,民生支出27.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0.5%。兩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將農村居民和城鎮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分別調整為243元和313元,被征地農民443元,全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登記14.35萬人,為41333名城鄉居民發放養老金1.4億元。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103戶2438人、1802.36萬元,特困人員生活補助金281人、468.78萬元;臨時救助732人次、108.19萬元;教育資助金19人、9.3萬元。加快推動養老和社會福利事業發展。新建成3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7個社區養老服務站,新增養老床位400張。改造提升1個敬老院、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完成177戶分散供養特困人員脫貧人口和城鄉低保對象中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的適老化改造。累計撥付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運營補貼、建設補助等293.96萬元。為全區8206名困難老年人購買意外傷害險。發放生活困難失能老人護理補貼34人、10.71萬元,農村喪失勞動能力和貧困老年人生活補貼114人、6.79萬元;殘疾人“兩項補貼”(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755人、373.68萬元;孤兒生活補助金11人、13.1萬元;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補助32人、30.0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