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主筆 李羽平 馬力勇
高陵縣位于關中盆地中部,處第四系固市凹陷與西安凹陷之間。地層屬華北地區層,汾渭 分區,渭河小區。地質構造簡單,地表出露地層單一,全境地表均被第四系覆蓋,局部地段有第三系出露。未見基底巖裸露。
地層
地表出露地層 全境地表僅出露第四系上更新統~全新統地層。上更新統上部為馬欄組風積層,分布趙家村~張卜奉正塬及馬家灣鹿苑塬,巖性為灰黃色疏松狀垂直節理發育的砂質黃土,底部可見厚4~5米富含鈣質結核的古壤層,厚度20~30米;下部為乾縣組沖積層,分布僅在馬家灣~渭河橋二級階地底部局部出露,巖性為粘質砂土、砂質粘土及砂卵石層(未見底)。
全新統上部沖積層分布于涇、渭河的河漫灘地帶,巖性為沖積砂、砂礫卵石層及亞砂土、亞粘土,厚度2~38米;下部沖積層分布于涇、渭河一級階地沖積平原內,巖性為砂質粘土、粘質砂土、砂、砂卵石層,厚度80米左右。
井下地層 井下地層為上第三系中新統~第四系全新統。但渭河南北在沉積厚度、巖性、巖相上均有較大差異。
渭河以北,第四系中更新統~全新統,上部淺土黃色黃土、粘土、粉砂質土與砂礫層不等互層,下部土黃、灰黃、棕黃色粉砂質粘土夾砂、礫層厚603米;下更新統三門組,灰、灰黃色粉砂質粘土、粘土質粉砂巖與棕黃、灰黃色粘土互層厚168米;上第三系上新統永樂店群張家坡組,淺綠灰、黃棕色泥巖夾粉砂質泥巖、細砂巖、泥質粉砂巖厚411.25米;藍田灞河組,黃棕、深黃色泥巖、粘砂質泥巖夾粉砂巖及少量石膏、灰質結核,下部夾粗砂巖、含礫粗砂巖,厚747.75米;上第三系中新統高陵群,黃棕、淺褐色泥巖、沙質粉砂巖與雜色砂巖互層,含灰質結核,鉆孔厚度588.52米(未見底)。
渭河以南,第四系中更新統~全新統,淺灰黃色礫狀粗砂、含礫石粗砂、砂礫層與粉砂質粘土互層,厚481.25米;下更新統三門組,灰白、灰黃、棕黃色中至粗粒砂巖層(或含礫)與粉砂質粘土互層,厚310.5米;上第三系上新統永樂店群張家坡組,淺綠灰、灰黃色粉砂泥巖、泥巖與粗砂巖、中砂巖互層,厚513.75米;藍田灞河組,黃棕、灰黃、灰白色含礫(或礫狀)中至粗砂巖與粉砂質泥巖、泥巖互層,底部為粉砂質泥巖夾砂巖,厚879米;上第三系中新統高陵群淺褐、灰白色粉砂質泥巖夾細至粗砂巖,鉆孔厚度560.18米(未見底)。
構造
本縣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汾渭斷陷渭河斷陷區域,地表覆蓋層深厚,基底隱狀斷層很多,主要有寶雞~咸陽~渭南斷層及涇陽~高陵~渭南斷層組成一地壘式結構的構造形式。
寶雞~咸陽~渭南斷層 為秦嶺地槽褶皺帶與陜甘寧臺坳的分界,呈北東東向由寶雞~咸陽經縣境至渭南。是一早期為壓性,后期為張性的長期活動的深層斷裂,傾向南,傾角70°~75°,斷距大于1000米。
涇陽~高陵~渭南斷層 北側低重力,南側高重力,屬淺~深層斷裂,斷面北傾,傾角68°,斷距大于1000米。
涇河~灞河斷層 為北西~南東走向,傾向北東,斷層通過處黃土塬區有清楚陡坎,屬晚近時期活動斷裂。
三原斷層 走向北西~南東,中層深度斷裂,傾向北東,傾角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