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第一節 水資源
天然水資源
天然水資源,是本縣水資源補給的主要來源之一。據1921~1980年降水資料記載,60年間平均降水量為543.6毫米。降水年際豐枯比值為3.6倍,且年內分配不均,變化明顯。冬季寒冷干旱,降水不大,平均降水僅占全年的5.3%;春季降水較多,平均降水占全年總量的21.9%;夏季是明顯的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總量的44.1%;秋季多陰雨,占28.7%。地表徑流,豐水年911萬立方米,平水年738萬立方米,偏枯年619萬立方米,特枯年467萬立方米。平均年徑流量754萬立方米,可利用量6381萬立方米。
客水資源
根據涇惠渠1958~ 1980年供水資源記載,涇惠渠年均向本縣供水6080萬立方米,豐水年可供6628.4萬立方米,一般年可供5726萬立方米,偏枯年可供4775萬立方米,特枯年可供4440萬立方米。渭惠渠有記載情況的只有3年,年均供水62萬立方米。涇渭河年平均徑流量56.36億立方米。本縣可利用客水資源總量為年6737萬立方米。水質較好,可滿足灌溉。
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約為年1 1074萬立方米。每平方公里37.67萬立方米。潛水礦化度由西向東遞增。沿河邊緣地區,水層滲透性好,水利交替作用強,礦化度一般較小。地表水重復利用,每年約6443萬立方米,每平方公里為23.2萬立方米。
全年水資源以平水年計算,河川徑流量為年56.36億立方米;地表徑流量為年738萬立方米,可利用量為年6381萬立方米;地下水總資源為年11074萬立方米,允許開采量為年6787萬立方米,年可總利用量至少在13168萬立方米以上。
1965年,省、縣水利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勘測發現,全縣10個鄉鎮的地下,程度不同的有肥水存藏。其地域可分三個類區:第一類區,包括灣子鄉西部,通遠鎮、藥惠鄉南部,姬家鄉、鹿苑鎮北部,肥水分布比較普遍集中,一般含硝態氮15%~100%,礦化度平均為3.32‰ 。第二類區,包括灣子鄉東部、通遠鎮、藥惠鄉、崇皇鄉、榆楚鄉、張卜鄉北部,姬家鄉南部,肥水存藏相對減少,一般含硝態氮15%~50%,礦化度平均為2.56‰ 。第三類區,包括馬家灣鄉和張卜鄉、榆楚鄉、崇皇鄉的塬區,存藏量較小,一般含硝態氮15.2%左右,礦化度平均為1.7‰ ~ 2.3 ‰。根據多年開發利用證實,肥水灌溉小麥、玉米較甜水井灌溉平均增產35 ~ 50公斤。隨著開發利用時間的推移,其肥力逐漸減少。經專家分析認為,這些肥水是地上地下的有機物腐爛溶解和農用速效肥滲透所造成的。
第二節 資源利用
1989年,全縣水資源開發利用總量11057.3萬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資源利用量6832.3萬立方米,占供水量的61.8%;客水利用量4225萬立方米,占供水總量的38.2%。利用總量中,本縣利用10507.3萬立方米,占95%;向境外調水(西安飛機制造公司)550萬立方米,占5%。在地下水開采利用總量中,農灌井取水量5106萬立方米;城鎮生活及工業生產水源井開采量828.8萬立方米;農村人畜生活及鄉鎮企業取水井開采量347.5萬立方米;西安飛機制造公司取水量550萬立方米。地下水已出現超量開采。在客水資源利用總量中,涇惠渠灌溉引水3431.4萬立方米,占81.2%;寶雞峽灌溉引水35萬立方米,占0.8%;抽水站抽水758.6萬立方米。
農灌用水 1989年,農灌用水總量9331萬立方米,占全縣年用水總量的88.8%,其中縣北部渠井雙灌區用水量5439.8萬立方米(渠水2441.8萬立方米,井水2998萬立方米),灌溉定額每畝年276.8立方米;中部塬地抽、提、引互補區用水量3384.6萬立方米(渠水1018萬立方米,抽水758.6萬立方米,井水1608萬立方米),灌溉定額每畝年264.8立方米;南部高漫灘純井灌區用水量506.6萬立方米,灌溉定額每畝年261.6立方米。
工業用水 年用水總量727.25萬立方米,其中縣辦工業用水量620.6萬立方米,占85%;鄉鎮企業用水量106.65萬立方米,占15%。全部為機井水。
城鄉生活用水 年用水量449.05萬立方米,其中城鎮用水62.77萬立方米,占14%;農村人畜用水386.28萬立方米,占86%。大部為機井水,農村少量用人工土井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