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理發
清朝末年,陳振東在縣城開設理發店。從業4人,有剃頭、理發等,收時幣5分錢。
民國時期,縣城開設有復發堂、明盛堂、生發堂、忠新堂、玉全堂、永勝堂、自立堂等。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全縣有個體理發店6家,流動剃頭擔約48人。理發技師多善推、拉、捶、捏舒筋醒目手藝。1956年后,組成為合作理發店。60年代初,店內沿用老式木椅、轉椅,后漸為鐵制旋轉理發椅所取代。改革開放后,個體理發業發展較快。發式、造型趨向多樣化,尤以女性頭式新穎,工序繁多。至1989年,縣城有理發店30多家,從業158人。散居農村和小集鎮的個體理發戶,則為數更多。
浴池
民國時,縣城內無浴池。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全縣第一家國營浴池開業,設有大池塘、淋浴等,使用鍋爐燒水。因經營管理上存在問題,成本高,費用大,入不敷出,嚴重虧損。后僅在冬春季開放。1985年,縣飲食服務公司對浴池重加修繕,設備條件有很大改進,實行全天向外開放。另外,較大企業造紙廠、氮肥廠、奶粉廠等,也有專用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