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周、秦、漢、唐時,縣境渭水是國都長安與東南各地漕運的動脈。春秋時,秦穆公曾利用渭水向晉國漕運關中糧食。楚漢相爭時,劉邦利用渭河將關中糧食輸送關東,又利用渭水接納關東大量粟米。唐高宗時,在東渭橋置東渭倉,將漕運關東的粟米轉輸長安。天祐年間(公元904~907),朱全忠遣牙將寇彥卿挾昭宗遷都洛陽,宮苑使張遷范拆毀長安宮室、百司庭宇及民間廬舍,取其材通過胃水運往洛陽。至民國時,有山西煤、鐵、鹽等逆渭供應縣內。民國末年,梁村渡仍有大小船只多艘,漕運貨物供應西安。新中國成立后,隨著陸路交通事業的發展,水運遂被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