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第一節 陸路運輸
公路運輸
民國時期,縣內公路運輸工具以畜力貨運大車和畜力客運轎子車為主,兼有短距離擔挑和車推。客運車由訓練有素的騾馬駕馭,貨運車使用各類役用牲畜。運輸車為農戶所有。農忙務農,農閑運輸。貨運車大多結幫,遠至渭南、蒲城、潼關、大荔、咸陽、鳳翔,近至西安、三原、富平、涇陽、永樂店等地。小麥、棉花、油料等農副產品為主要出境運輸,日雜、煙、酒、茶、煤、布匹、紙張、鹽、糖、鐵、木材等主要為入境運輸。幫車大多數十輛或幾十輛。客運車一般單輛。主要運輸線路有高陵~西安、高陵~三原、高陵~永樂店。
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縣供銷合作社購置小道奇4.5噸黑色貨車1輛。1951年,組成長年專業運輸隊,有大車294輛。1952年,發展到560輛。由供銷合作社運輸股統一組織貨源、統一分配運輸任務。1956年,農業生產合作社開始組織運輸隊,與縣專業運輸隊同時接受統一分配的運輸任務開展運輸。1958年,縣有拖拉機59臺,其中7.1%參加運輸。1960年,專業運輸隊全部改用膠輪大車,有膠輪車25輛。1963年,縣運輸合作社組裝三輪機動車6輛。1970年,有客運、貨運汽車各1輛。1975年,三輪機動車發展至13輛。1989年,全縣已有公、私、集體大中小型汽車653輛,其中貨運車627輛,客運汽車26輛;大、中、小型拖拉機2300輛。還有不少新式三輪機動車、三輪腳踏車、架子車參與運輸。
高陵縣1970~1986年公路運輸統計表
表9-3
┏━━━━━┳━━━━━━┳━━━━━━┳━━━━━━━━┳━━━━━━┳━━━━━┳━━━━━━━━┓ ┃ ┃ ┃ 客運量 ┃ 周轉量 ┃ ┃運輸量 ┃ 周轉量 ┃ ┃ 年份 ┃客車(輛) ┃ ┃ ┃貨車(輛) ┃ ┃ ┃ ┃ ┃ ┃(萬人次) ┃(萬人/公里) ┃ ┃(萬噸) ┃(萬噸/公里) ┃ ┣━━━━━╋━━━━━━╋━━━━━━╋━━━━━━━━╋━━━━━━╋━━━━━╋━━━━━━━━┫ ┃ 1970 ┃ 1 ┃ —— ┃ —— ┃ 1 ┃ 0.21 ┃ 27.72 ┃ ┣━━━━━╋━━━━━━╋━━━━━━╋━━━━━━━━╋━━━━━━╋━━━━━╋━━━━━━━━┫ ┃ 1975 ┃ 3 ┃ 0.73 ┃ 41.78 ┃ 3 ┃ 1.63 ┃ 38.34 ┃ ┣━━━━━╋━━━━━━╋━━━━━━╋━━━━━━━━╋━━━━━━╋━━━━━╋━━━━━━━━┫ ┃ 1978 ┃ 3 ┃ 12.80 ┃ 259.70 ┃ 16 ┃ 7.42 ┃ 156.07 ┃ ┣━━━━━╋━━━━━━╋━━━━━━╋━━━━━━━━╋━━━━━━╋━━━━━╋━━━━━━━━┫ ┃ 1980 ┃ 48 ┃ 211.84 ┃ 5382.08 ┃ 157 ┃ 52.37 ┃ 2267.08 ┃ ┣━━━━━╋━━━━━━╋━━━━━━╋━━━━━━━━╋━━━━━━╋━━━━━╋━━━━━━━━┫ ┃ 1981 ┃ 65 ┃ 262.28 ┃ 7447.38 ┃ 163 ┃ 19.65 ┃ 1486.56 ┃ ┣━━━━━╋━━━━━━╋━━━━━━╋━━━━━━━━╋━━━━━━╋━━━━━╋━━━━━━━━┫ ┃ 1982 ┃ 73 ┃ 236.76 ┃ 7335.77 ┃ 194 ┃ 28.90 ┃ 1881.80 ┃ ┣━━━━━╋━━━━━━╋━━━━━━╋━━━━━━━━╋━━━━━━╋━━━━━╋━━━━━━━━┫ ┃ 1983 ┃ 88 ┃ 232.91 ┃ 7112.36 ┃ 210 ┃ 32.55 ┃ 2095.80 ┃ ┣━━━━━╋━━━━━━╋━━━━━━╋━━━━━━━━╋━━━━━━╋━━━━━╋━━━━━━━━┫ ┃ 1984 ┃ 116 ┃ 364.24 ┃ 12464.20 ┃ 246 ┃ 45.26 ┃ 2821.62 ┃ ┣━━━━━╋━━━━━━╋━━━━━━╋━━━━━━━━╋━━━━━━╋━━━━━╋━━━━━━━━┫ ┃ 1985 ┃ 138 ┃ 425.50 ┃ 13277.90 ┃ 309 ┃ 19.57 ┃ 1248.36 ┃ ┣━━━━━╋━━━━━━╋━━━━━━╋━━━━━━━━╋━━━━━━╋━━━━━╋━━━━━━━━┫ ┃ 1986 ┃ 143 ┃ 557.89 ┃ 17180.97 ┃ 320 ┃ 37.60 ┃ 2912.00 ┃ ┗━━━━━┻━━━━━━┻━━━━━━┻━━━━━━━━┻━━━━━━┻━━━━━┻━━━━━━━━┛
鐵路運輸
1965年,涇河車站建成。1989年,卸車2012輛,到站貨物10050噸,運送旅客63345人次。入境貨物主要是石油、煤、木材、化肥、農業機械等,出境貨物主要是糧食、雞蛋、肉類等。
第二節 水路運輸
水路運輸主要是渭河運輸。唐時,東渭橋有轉輸倉,存儲從關東漕運來的糧食,供給京師,最多時可達600多萬石。清末民初,由山西每年向本縣運鹽12萬斤,煤20萬多斤,鐵2萬多斤。新中國成立后,公路、鐵路事業發展,水路運輸遂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