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主筆 程勇
高陵城鄉建設,從周人筑高陵邑始。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聚邑為縣。歷代縣城為保障安全的封閉式建筑。土筑高大城垣,城周開挖城壕,設四門為進出通道。縣衙、商賈和農戶等聚為一城。新中國成立后,縣城建設為開放式,無城垣壕溝,城區道路向四面八方輻射,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古村鎮亦為封閉式城堡建筑,集鎮建設依交通和經濟發展需要由官府建置。村堡由群眾本著生產、生活自便原則,自選地點,自行建設,自成布局。隨人口不斷增加和生產的發展,宋元以后出現堡外村(屯、莊)等。新中國成立后,村鎮建設為開放式。在人民政府管理下,按批準規劃實施。民居院落多保留封閉式習俗。隨經濟發展和新型建筑材料的增多,傳統建筑四合院土木結構房屋,逐步被現代實用、寬敞、美觀型磚混結構建筑房舍所代替。治理環境污染,已成為政府城鄉建設綜合治理的一項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