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城區變遷
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置縣時,城邑無考。兩漢時,高陵縣城和新莽千春縣城在今鹿苑鎮政府駐地西偏北0.35公里千春村處,“城周三里”,已廢圮無跡。三國魏文帝(曹丕)黃初元年(公元220)更名高陸縣后,縣城遷至今縣城西南一里小古城村附近,筑有城郭,周長無載。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神麚四年(公元431),縣城遷至今地,城郭史料無載。明《高陵縣志》載,隋煬帝大業七年(公元611)筑城,“周二里百二十步”;明景泰元年(1450),知縣張錦擴筑城郭,“周四里二百二十步,廣二百七十步,袤一里二百步,崇三丈。四門:東曰距河,南曰迎翠,西曰接蜀,北曰通遠”。天順年間(1457~1464),僉事張紳重筑城樓及16座更房。乾隆十八年(1753),知縣肖大中重修縣城四門。同治元年(1862)回民起義,城樓、更房俱燼。五年(1866)六月,知縣陸堃籌款補修,重建城樓,增置更房33座,磚砌城墻四圍雉堞,工未峻離任。隨后知縣曹琛、洪敬夫先后蒞任,籌款續修。清光緒十年(1884)《高陵縣續志》載,縣城“土筑,周遭共長八百三十丈,計四里六分有奇。城身均高三丈,頂厚七尺,底厚一丈七尺,池深二丈五尺”。民國十七年(1928)亦曾修葺城郭。高陵解放前夕,國民黨縣政府在四城門外筑有明暗碉堡,在城墻四角、城門樓兩側筑有機槍火力槽和步槍射擊眼等工事。至高陵縣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縣城規模無大的變化(舊縣城見高陵縣清光緒十年縣城示意圖)。
本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國民經濟恢復和發展的同時,縣人民政府即把舊縣城改造列入議事日程。從1953年開始,逐步改造街巷道路,拆除城墻,將封閉式縣城改造為開放式。1956年,在基本完成農業、私營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后,根據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需要,開辟新的商貿市場,繼續改造商農雜居街巷道路,在縣城南門外開拓東方紅路,在東門外開拓環城東路。1959年,途徑縣城東部的西禹公路(初稱西韓路)開通。1975年,開通連接環城東路和西禹公路的文衛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縣城建設加快,城區向南發展,建成南新街。1984年,城區用地面積1.49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345畝,倉庫用地108畝,對外交通用地21畝,特殊用地24畝,其它用地45畝,生活居住用地1695畝。生活居住用地中,居民居住用地315畝,農民居住用地825畝,公共建筑用地360畝,公共綠地30畝,道路廣場用地165畝。至1989年,縣城轄域北起高永、高交公路北側100米,南至涇惠渠南二干七支渠南側造紙廠,約2公里;東起西禹公路東側100米,西至西環路西側100米,約1.23公里。轄域內總用地面積約1.69平方公里,比1984年增加約0.2平方公里。其中,工業用地增加24畝,倉庫用地增加7.5畝,生活居住用地增加274.5畝。生活居住用地中,居民居住用地增加60畝,公共建筑用地增加33畝,公共綠地增加22.5畝,道路廣場用地增加34.5畝,農民居住用地減少25.5畝。
縣城規劃
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8月,本縣各界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關于改善縣城交通、拆除城墻和改造主要街道的決議。1953年,改造工作付諸實施。1956年后,隨經濟發展需要,在不斷拓寬改造舊街巷的同時,縣政府制定開拓新街新路和發展用電事業規劃,分期實施。1970年,把縣城給水事業發展列入基本建設項目進行規劃。1974年,對縣城交通道路和排水系統及園林綠化進行了總體規劃。1981年冬,抽調專人以“一次規劃,長期控制,盡量利用,逐步改造;依托舊城,由內向外,由近及遠,填空補齊,布局建設”為原則,以“工農結合,城鄉結合,有利生產,方便生活,節約用地,綠化環境”為目標,經過搜集基礎資料,勘察測驗,多方會審等幾個階段的工作,于1983年9月初步完成了1983~1987年近期目標和1983~2000年遠期建設目標規劃。1984年,西安市總體規劃把高陵縣城列為西安市衛星城。按農工商一體化、種養加一條龍的城郊型衛星城要求,對縣城規劃進行了調整。近期規劃為1985~1990年,遠期規劃為2000年。1990年城區人口約1.6萬人,2000年約3萬人。縣城規模為北起高永、高交公路,南至涇惠南二干七支渠,東起西禹公路,西至上院和鄧家。控制范圍北至高永、高交公路向北200米,東至西韓街以東300米,南至縣氣象站、造紙廠南界,西至縣南北5號公路。1985~1990年縣城總占地1.69平方公里,2000年為3平方公里。縣城建設布局為:工業區沿東方紅西路至南北5號路、高茹公路兩側發展;儲備轉運倉庫在城關糧庫以東,城市民用倉庫保留現狀;設4個居民住宅小區,農民居住在原有居民點上集中發展;增設托兒所和縣辦初中各1所;縣城建設2個環路,環路及城區主干道寬26米,相向單行兩塊板道路寬40米,其它街巷道路寬15~22米;在體育場西和棉絨廠西各開辟1個集市貿易廣場。大型公共建筑分布在東方紅西路和南北大街。設專用市場2個。其中,體育場北邊辟地15畝建商貿綜合市場,北門外辟地12畝建牲口市場;利用池塘現狀,開辟小游園,沿街種植行道樹,與機關、學校專用綠地結合,形成點、線、面綠化系統;城市給水、排水、供電、消防、郵政與通訊等專業規劃,以及文物保護、環境保護在原有基礎上確定擴建改建。至1989年,市政工程項目大多接近完成,有的已經完成。
高陵縣1984~2000年縣城總體規劃用地情況統計表
表12-1
┏━━━━━━━━━━━┳━━━━━━━━━━━━━━━━━┳━━━━━━━━━━━━━━━━━┳━━━━━━━━━━━━━━━━┓
┃ ┃ 現 狀 ┃ 近期(1985~1990年) ┃ 遠期(至2000年) ┃
┃ ┣━━━━━┳━━━━━┳━━━━━╋━━━━━┳━━━━━┳━━━━━╋━━━━━┳━━━━━┳━━━━┫
┃ ┃ 用地 ┃人均面 ┃ 占總 ┃ 用地 ┃人均面 ┃ 占總 ┃ 用地 ┃人均面 ┃ 占總 ┃
┃ 用地名稱 ┃ ┃ ┃ ┃ ┃ ┃ ┃ ┃ ┃ ┃
┃ ┃ 面積 ┃積(平方 ┃ 用地 ┃ 面積 ┃積(平方 ┃ 用地 ┃ 面積 ┃積(平方 ┃ 用地 ┃
┃ ┃(公頃) ┃米/人) ┃ % ┃(公頃) ┃米/人) ┃ % ┃(公頃) ┃米/人) ┃ % ┃
┣━━┳━━━━━━━━╋━━━━━╋━━━━━╋━━━━━╋━━━━━╋━━━━━╋━━━━━╋━━━━━╋━━━━━╋━━━━┫
┃ 1 ┃ 工業用地 ┃ 23 ┃ 17.8 ┃ 15.4 ┃ 24.6 ┃ 15.4 ┃ 14.6 ┃ 51 ┃ 17 ┃ 17 ┃
┣━━╋━━━━━━━━╋━━━━━╋━━━━━╋━━━━━╋━━━━━╋━━━━━╋━━━━━╋━━━━━╋━━━━━╋━━━━┫
┃ 2 ┃ 倉庫用地 ┃ 7.2 ┃ 5.6 ┃ 4.8 ┃ 7.7 ┃ 4.8 ┃ 4.6 ┃ 12 ┃ 4 ┃ 4 ┃
┣━━╋━━━━━━━━╋━━━━━╋━━━━━╋━━━━━╋━━━━━╋━━━━━╋━━━━━╋━━━━━╋━━━━━╋━━━━┫
┃ 3 ┃ 對外交通用地 ┃ 1.4 ┃ 1.1 ┃ 0.9 ┃ 1.4 ┃ 0.9 ┃ 0.8 ┃ 2.7 ┃ 0.9 ┃ 0.9 ┃
┣━━╋━━━━━━━━╋━━━━━╋━━━━━╋━━━━━╋━━━━━╋━━━━━╋━━━━━╋━━━━━╋━━━━━╋━━━━┫
┃ 4 ┃ 特殊用地 ┃ 1.6 ┃ 1.2 ┃ 1.1 ┃ 1.6 ┃ 1 ┃ 0.9 ┃ 2.7 ┃ 0.9 ┃ 0.9 ┃
┣━━╋━━━━━━━━╋━━━━━╋━━━━━╋━━━━━╋━━━━━╋━━━━━╋━━━━━╋━━━━━╋━━━━━╋━━━━┫
┃ 5 ┃ 其它用地 ┃ 3 ┃ 2.5 ┃ 2.0 ┃ 2.5 ┃ 1.5 ┃ 1.5 ┃ 0.6 ┃ 0.2 ┃ 0.2 ┃
┣━━╋━━━━━━━━╋━━━━━╋━━━━━╋━━━━━╋━━━━━╋━━━━━╋━━━━━╋━━━━━╋━━━━━╋━━━━┫
┃ 6 ┃ 生活居住用地 ┃ 113 ┃ 87.2 ┃ 75.8 ┃ 131.3 ┃ 85.2 ┃ 77.6 ┃ 231 ┃ 77 ┃ 77 ┃
┣━━┻━━━━━━━━╋━━━━━╋━━━━━╋━━━━━╋━━━━━╋━━━━━╋━━━━━╋━━━━━╋━━━━━╋━━━━┫
┃ 居民居住 ┃ 21 ┃ 30.4 ┃ ┃ 35 ┃ 27 ┃ ┃ 70.8 ┃ 18 ┃ ┃
┣━━━━━━━━━━━╋━━━━━╋━━━━━╋━━━━━╋━━━━━╋━━━━━╋━━━━━╋━━━━━╋━━━━━╋━━━━┫
┃ 農民居住 ┃ 55 ┃ 85 ┃ ┃ 53.3 ┃ 83 ┃ ┃ 50 ┃ 64 ┃ ┃
┣━━━━━━━━━━━╋━━━━━╋━━━━━╋━━━━━╋━━━━━╋━━━━━╋━━━━━╋━━━━━╋━━━━━╋━━━━┫
┃ 公共建筑 ┃ 24 ┃ 18.7 ┃ ┃ 26.2 ┃ 16.3 ┃ ┃ 54 ┃ 18 ┃ ┃
┣━━━━━━━━━━━╋━━━━━╋━━━━━╋━━━━━╋━━━━━╋━━━━━╋━━━━━╋━━━━━╋━━━━━╋━━━━┫
┃ 公共綠地 ┃ 2 ┃ 1.5 ┃ ┃ 3.5 ┃ 2.1 ┃ ┃ 21 ┃ 7 ┃ ┃
┣━━━━━━━━━━━╋━━━━━╋━━━━━╋━━━━━╋━━━━━╋━━━━━╋━━━━━╋━━━━━╋━━━━━╋━━━━┫
┃ 道路廣場 ┃ 11 ┃ 8.5 ┃ ┃ 13.3 ┃ 8.3 ┃ ┃ 35.4 ┃ 11.8 ┃ ┃
┣━━━━━━━━━━━╋━━━━━╋━━━━━╋━━━━━╋━━━━━╋━━━━━╋━━━━━╋━━━━━╋━━━━━╋━━━━┫
┃ 合 計 ┃ 149.2 ┃ 115.4 ┃ 100 ┃ 169.1 ┃ 108.8 ┃ 100 ┃ 300 ┃ 100 ┃ 1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