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高陵縣商會
縣商會始建于清宣統二年(1910)。商民為維護群體利益,協調處理商務關系等,推舉縣城魁盛粟店掌柜劉璞為會長。民國二年(1913),聚生蘭(錢業)掌柜王禮庭接任會長。九年(1920),在駐軍挾持下,改由錢鋪掌柜馮承翼(又名星垣)繼任會長,劉學美(誠齋)為副會長。在二十一~二十二年(1932~1933)間,馮承翼兩次改組縣商會設置,專權謀利。二十五年(1936)八月,把持商會要職15年之久的馮承翼,被中共關中東部聯絡站外圍武裝人員張保賢(又名水娃)擊斃于西安新筑,李香甫繼任會長。是年,據國民黨政府《修正商會法》,受理私人開店申請和發放營業執照。二十八年(1939),郭盡臣任會長。二十九年(1940),陳志英任會長。三十三年(1944),楊世祥任會長。三十四年(1945),安瑞生任會長。三十五年(1946),楊象輝任會長。時有商號287家,會員232人。三十七年(1948),吳令德任會長,侯振藩為副會長。1949年高陵解放前夕,縣商會自行解散。
縣商會在成立不久,被駐軍操縱,成為駐軍斂財擴軍的工具。腐敗的縣政府,也以抗戰之名和所謂“戡亂”之需,巧立名目,勒索商民,軍費雜款攤派有增無減。二十一年(1932),涇惠渠建成,棉花業風起云涌。終因商民受駐軍和腐敗政府的欺詐,加之錢幣貶值,局勢動蕩,致使商號相繼歇業。至1949年本縣解放前夕,商戶倒閉近百家。
同業公會
民國三十年(1941)后,縣商號按行業相繼建立糧食業、藥材業、棉花業、雜貨業、飲食業、棉布業、印染業等同業公會。宗旨是“調查同業狀況;矯正會員營業之弊;協理政府和商會飭辦事項”。一般按會員多寡設理事長1人,常務理事、理事、監事、候補理事人數不等。至三十八年(1949),全縣有粟花、百貨、棉布、雜貨、藥材、飲食、蔬菜、面粉、印染、皮麻、理發、木器、鐵器等10多個同業公會。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同業會有12個,1953年調整為5個。1956年初,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撤銷。
高陵縣科學技術協會
根據中共中央〔1979〕97號文件精神和省、地委指示,1980年9月,舉行高陵縣科協第一次代表大會,選舉第一屆委員會、主席、副主席,王培溪當選主席,王守江、劉廷立當選副主席。1984年1月,舉行高陵縣科協第二次代表大會,選舉第二屆委員會,任仲科當選為主席。1985年5月,譚業儒為名譽主席。至1989年,縣科協協助組建縣級學會(組)11個,鄉(鎮)科協10個,村級科協66個。全縣工學、農學、醫學、理學、畜牧獸醫學、教育學、種子學、水電學、城建學、氣象學、園林學會(組),有會員2207人,鄉(鎮)協會會員1815人,村級協會會員5000余人。
高陵縣養雞協會
1984年10月,為推廣籠養雞飼養技術,縣農林局與省農辦、畜牧獸醫研究所合作,以日本農協模式,由全縣97戶百只以上養雞大戶代表組建民辦為主的經濟技術組織——高陵縣養雞協會。監事會監事長由主管副縣長王培溪兼任。監事為張海潮、吳應謙等4人。理事長由縣畜牧獸醫站長曾民權兼任。理事為趙光榮、桑振、邱天舉、王重陽、刁根生、王懷禮等。技術顧問胡柏年。理事會下設股份制養雞聯合公司。養雞協會成立后,先后引進湖北公安、北京等地區飼養管理與綜合配套技術,辦起配合飼料廠、藥械服務部、良種雞推廣場等。1986年,承擔了國家科委《農村現代化籠養雞技術推廣和綜合利用》“星火計劃”項目。1989年,農村現代化蛋雞飼養管理與綜合利用技術完成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