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民國初期,縣政府(縣署)奉行新政,倡導科學,引進美棉;興新學,倡導國民義務教育;進行土地產權查驗、估價、發證;實行獎懲,禁止婦女纏足等。因頻頻更替的駐軍左右縣政,軍賦雜費異常繁苛。十年(1921),駐軍石象儀挾持縣政,慫恿農民種植鴉片,收取煙畝稅,征兵擴軍。學校嚴重破損,國民義務教育束之高閣。唯禁止纏足成效顯著。
十六年(1927)四月至七月,蔣介石和汪精衛先后發動反革命政變,革命形勢逆轉。十七年(1928)六月,在縣黨務指導處開展的“清黨”活動中,縣政府逮捕了一批中共黨人和革命人士,使中共高陵地下組織遭到破壞。十九年(1930)年后,楊虎城將軍主持陜政,縣政府采取以工代賑的辦法,組織饑民參與涇惠渠水利工程建設,至二十三年(1934)大功告竣。縣設計受益面積21萬畝,使經歷災荒的農業逐步恢復。是年,還征工修筑三原至渭南公路縣內路段,次年竣工。二十五年(1936),引種改良蘭芒麥良種和斯字4號美棉原種,使糧食、棉花生產隨良種的不斷推廣而發展。
二十六年(1937),全面抗戰爆發,國共兩黨再次實現合作。是年八月,縣政府成立抗戰動員委員會,各界亦紛紛組建抗戰后援會,廣泛宣傳抗日,開展獻金、勞軍和查禁日貨活動。是年,組建太華棉業生產運銷合作社,推廣植棉和生產管理新技術,鼓勵農民種植棉花,推動棉業生產。三十年(1941),組建高陵改良作物繁殖場,推廣繁殖糧棉優良品種。三十一年(1942),施行“以裕民而盡地利”政策,號召農民、機關單位利用墳地、道旁、路邊和機關空地種植糧食,開展糧食增產工作競賽,獎勵小麥畝產200公斤以上農戶;開展農村四項生產(1人1株樹,1家1群雞,1女1紡車,1戶1織機)活動;創建縣立中學,創辦高陵縣農業推廣所,獎勵推廣冬耕和小麥、棉花高產品種。三十二年(1943),籌措資金100萬元,組建縣銀行,向農民發放貸款,扶持棉業生產。是年,試鑿深井和自流井。三十三年(1944),組建縣合作聯合社,發展鄉村合作社49個,辦理棉花貸款,鼓勵農民打井,發展棉花生產。是年,全縣棉田擴至22萬余畝,約占耕地面積60%以上。三十四年(1945),組織煙毒檢查總隊,查禁吸毒(鴉片)。是年,合作社分別向打井和棉業農戶放貸,全縣鑿井千余眼,灌田3萬余畝,棉花種植面積增至25萬余畝。在國共合作一致抗日期間,縣政府奉命組織糧食征購和其它軍用物資運輸,支援抗日前線。與此同時,政府官員又趁抗戰之機橫征暴斂,隨意加大苛繁賦稅,大發國難財。從民國二十八年(1939)國民黨政府發動第一次反共高潮起,縣政府秉承上司旨意,加緊反共組織準備,大肆搜捕共產黨人;開展“小教審查”和對人民團體進行清查,逮捕迫害中共黨員和革命進步人士。三十一年(1942),成立以縣長為首的監視隊。三十二年(1943),推行戶籍法,對共產黨人實施監控。組織查禁陳伯達評《中國之命運》小冊子和延安“解放日報”等。三十三年(1944),下令黨團組織和各群眾團體,審查機構內共產黨人。三十四年(1945)初,奉命組建高陵調查組(中統)、復興社(軍統)等特務組織網絡。
抗日戰爭勝利后,縣政府政事重心轉為所謂的“剿匪”和“戡亂建國”。三十五年(1946)四月,組建地方行政干部訓練所,以所謂蔣總裁言行、抗建綱領、黨史概要精神為內容,調訓保甲、地方行政干部;實施“刑供、反激、感動、誘供、對質、幽禁法”和“交通經濟封鎖實施草案”等;圍繞所謂“剿匪戡亂”,發布“反共”訓令,執行第十八綏靖區《戰時征用物資辦法》、《戰時搶購物資辦法》等;令18周歲以上公民填發“國民身份證”,加緊戶口抽查、監視查禁地下共產黨人的活動;“辦理鄉鎮、保甲縱橫聯保連坐切結”。是年冬,召開“國民代表大會”,王德崇當選高陵選區“國大代表”。以縣長為核心成立“政黨團秘密小組”。翌年三月,配合胡宗南攻打延安,成立“政黨團執行小組”,培植特務、親信,偵察中共地下黨活動情報;“設置黑板報、壁報”進行“反共”宣傳;取締集會,加強聯防會哨;制止“罷工、罷課、罷市”和“知識青年北上延安”。三十七年(1948),成立戡建會,收繳民間槍支,充實地方武裝;成立三網(情報、通訊、突擊)、三哨(盤查、遞步、巡查)等特務網絡組織;不擇手段搜刮民脂民膏,擴充地方武裝,強化“反共”通訊設施和防御工事;加大攤籌國民黨軍隊打內戰所需糧賦等;訓令縣、局長堅守反共崗位,對抗人民解放軍解放本縣。
三十八年(1949)四月十六日(5月13日),國民黨縣地方國家機構被摧毀,本縣解放。
高陵縣民國政府(1924~1949)縣長(知事)更迭統計表
表14-2
┏━━━━━━━━━━━━━┳━━━━┳━━━━━━━┳━━━━━━━━━┳━━━━━┓ ┃ 任職時間 ┃ 姓名 ┃ 學 歷 ┃ 籍 貫 ┃ 職務 ┃ ┣━━━━━━━━━━━━━╋━━━━╋━━━━━━━╋━━━━━━━━━╋━━━━━┫ ┃民國十三年(1924)十一月 ┃李官春 ┃ ┃ ┃ 知事 ┃ ┣━━━━━━━━━━━━━╋━━━━╋━━━━━━━╋━━━━━━━━━╋━━━━━┫ ┃民國十四年(1925)十二月 ┃毛樹骨 ┃ ┃三原橋頭 ┃ 縣長 ┃ ┣━━━━━━━━━━━━━╋━━━━╋━━━━━━━╋━━━━━━━━━╋━━━━━┫ ┃民國十五年(1926)十二月 ┃朱惕人 ┃ ┃ ┃ 縣長 ┃ ┣━━━━━━━━━━━━━╋━━━━╋━━━━━━━╋━━━━━━━━━╋━━━━━┫ ┃民國十六年(1927)三月 ┃寇襄陽 ┃ ┃陜西銅川 ┃ 縣長 ┃ ┣━━━━━━━━━━━━━╋━━━━╋━━━━━━━╋━━━━━━━━━╋━━━━━┫ ┃民國十六年(1927)五月 ┃宋雨村 ┃ ┃貴 州 ┃ 縣長 ┃ ┣━━━━━━━━━━━━━╋━━━━╋━━━━━━━╋━━━━━━━━━╋━━━━━┫ ┃民國十七年(1928)七月 ┃陶有伯 ┃ ┃江蘇連水縣 ┃ 縣長 ┃ ┣━━━━━━━━━━━━━╋━━━━╋━━━━━━━╋━━━━━━━━━╋━━━━━┫ ┃民國十八年(1929)十月 ┃孫繼選 ┃ ┃河 北 ┃ 縣長 ┃ ┣━━━━━━━━━━━━━╋━━━━╋━━━━━━━╋━━━━━━━━━╋━━━━━┫ ┃民國十九年(1930)九月 ┃師守命 ┃上海大學 ┃陜西富平縣 ┃ 縣長 ┃ ┣━━━━━━━━━━━━━╋━━━━╋━━━━━━━╋━━━━━━━━━╋━━━━━┫ ┃民國十九年(1930)十月 ┃雷振東 ┃ ┃ ┃ 縣長 ┃ ┣━━━━━━━━━━━━━╋━━━━╋━━━━━━━╋━━━━━━━━━╋━━━━━┫ ┃民國十九年(1930)十一月 ┃李銘山 ┃ ┃陜西藍田縣 ┃ 縣長 ┃ ┣━━━━━━━━━━━━━╋━━━━╋━━━━━━━╋━━━━━━━━━╋━━━━━┫ ┃民國二十年(1931)十月 ┃陳景耀 ┃ ┃山 西 ┃ 縣長 ┃ ┣━━━━━━━━━━━━━╋━━━━╋━━━━━━━╋━━━━━━━━━╋━━━━━┫ ┃民國二十二年(1933)六月 ┃李銘山 ┃ ┃陜西藍田縣 ┃復任縣長 ┃ ┣━━━━━━━━━━━━━╋━━━━╋━━━━━━━╋━━━━━━━━━╋━━━━━┫ ┃民國二十三年(1934)十二月 ┃陳家珍 ┃法國留學 ┃四川德陽縣 ┃ 縣長 ┃ ┣━━━━━━━━━━━━━╋━━━━╋━━━━━━━╋━━━━━━━━━╋━━━━━┫ ┃民國二十五年(1936)十一月 ┃袁仲玉 ┃北京大學肄業 ┃陜西南鄭縣 ┃ 縣長 ┃ ┣━━━━━━━━━━━━━╋━━━━╋━━━━━━━╋━━━━━━━━━╋━━━━━┫ ┃民國二十六年(1937)六月 ┃楊季成 ┃ ┃陜西朝邑縣 ┃ 縣長 ┃ ┣━━━━━━━━━━━━━╋━━━━╋━━━━━━━╋━━━━━━━━━╋━━━━━┫ ┃民國二十六年(1937)十二月 ┃王敦復 ┃山東工業專校 ┃山東安丘 ┃ 縣長 ┃ ┣━━━━━━━━━━━━━╋━━━━╋━━━━━━━╋━━━━━━━━━╋━━━━━┫ ┃民國二十八年(1939)一月 ┃史憲章 ┃北平朝陽大學 ┃陜西興平馬勘村 ┃ 縣長 ┃ ┣━━━━━━━━━━━━━╋━━━━╋━━━━━━━╋━━━━━━━━━╋━━━━━┫ ┃民國三十三年(1944)九月 ┃邊翼藩 ┃西安中山大學 ┃陜西興平大有粟店 ┃ 縣長 ┃ ┣━━━━━━━━━━━━━╋━━━━╋━━━━━━━╋━━━━━━━━━╋━━━━━┫ ┃民國三十五年(1946)四月 ┃林耀光 ┃四川大學 ┃四川華陽縣 ┃ 縣長 ┃ ┣━━━━━━━━━━━━━╋━━━━╋━━━━━━━╋━━━━━━━━━╋━━━━━┫ ┃民國三十六年(1947)九月 ┃王岳東 ┃北平國際大學 ┃陜西臨潼北田 ┃ 縣長 ┃ ┣━━━━━━━━━━━━━╋━━━━╋━━━━━━━╋━━━━━━━━━╋━━━━━┫ ┃民國三十七年(1948)十一月 ┃王悅 ┃湖北教育學院 ┃湖北天門縣 ┃ 縣長 ┃ ┣━━━━━━━━━━━━━╋━━━━╋━━━━━━━╋━━━━━━━━━╋━━━━━┫ ┃民國三十八年(1949)四月 ┃張俊豪 ┃北平中國大學 ┃陜西渭南零口 ┃ 縣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