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主筆 程 勇
高陵科技,主要為農業科技。
歷史上,在自給自足自然經濟的制約下,農業科技發展緩慢。實用科技,多為師授徒承和相互學習。
民國時期,倡導科學。在極不穩定的社會條件下,科技機構脆弱,專業技術人員少。農業新技術推廣主要為簡單農具的改進、化肥試驗、小面積藥物治蟲和作物良種的自發利用。
新中國成立后,科普宣傳和實用技術指導廣泛展開,科技推廣單位相繼建立,科技隊伍不斷壯大。至1973年,縣、社、大隊、小隊“四級農科網”和養殖“三級防疫”體系基本健全。科學試驗、良種推廣和種植新技術普遍開展。1982年后,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把農業科技物化型硬技術應用轉變為新技術、新工藝等知識型軟技術應用,同時從簡單、單項技術應用轉變為多項組合配套技術應用。1984年8月,縣委、縣政府為振興本縣科技,就科技成果和科技人員獎勵作出規定,鼓勵科技人員到農業生產第一線承包和指導,使作物輪作、間作套種、良種更換、科學用水、合理密植、測土施肥、藥劑防治、半精量播種及農技、農機綜合利用等,逐漸成為農民的自覺行為。農業科技的普及推廣,把農民從傳統農業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促進了全縣農業經濟的發展。
本縣地方工業在引進工業科研成果,進行新技術、新工藝技術改造中,開發了機制紙、包裝箱、農機具、電子電器、清香劑等新品種40多種。
據不完全統計,1979~1989年,榮獲國家部委、省、地(市)獎勵的科技成果18項。其中,獲國家部級獎勵成果4項、省級4項、地(市)級10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