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沼氣技術推廣應用
1973年,縣成立沼氣推廣辦公室,具體技術業務由縣計委科技組負責。是年,推廣利用人、畜禽糞便和雜草生產沼氣。采取縣上投資的辦法,首先在城關公社東街大隊產院、通遠杜家、香王、縣一中、三中始建5個標準示范沼氣 也。1975年下半年,城關公社東街、耿鎮公社王家灘、張卜公社東關等大隊,采取生產隊補貼的辦法,示范建池25個。1977年,投資1000元,在通遠仁村建成98立方米示范沼氣池。后因使用技術原因,大多不能產氣而報廢。1989年,學習戶縣建池、造氣技術經驗,舉辦技術培訓班,成立專業建池班子,采取縣上補貼辦法,相繼在鹿苑鎮古城村建成畜圈、禽舍、人廁三結合沼氣池20多個。經使用,5口之家點燈、做飯每年可節約費用50~80元。
節柴灶
新中國成立后,70年代初,為解決農村燒柴問題,在推廣沼氣應用技術的同時,本縣推廣省柴節煤灶。最初由咸陽地區計委組織能工巧匠首先在團莊村試點,后赴全縣10個公社為社隊示范點培訓泥瓦匠。節柴灶(群眾稱改良灶、回風灶)大多在舊灶基礎上前后加修瓦筒煙窗,使排煙通暢。80年代,汲取外地經驗,普遍重視了建灶質量,使灶體尺寸、吊火高度、灶膛內欄火回風設置,以及煙窗高低等技術指標符合結構合理、熱能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的原則。多數灶體用磚和石灰修砌,水泥罩面。有的灶面裝砌瓷片,有的灶門安裝可關閉灶門,既干凈又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