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族 規
清 秦氏族譜
民為幫本,本固邦寧。國家為人民集合而成。國之強弱勝衰,視乎人民之有無智識輿能力為定率。余念及近年來國家多故,匪災遍地,外患侵襲,民不聊生。考其原因,均以人民不能受相當教育,以養成其智識能力,又無完善之規則,以禁戒其惡劣行為,有以致之也。欲思補救,非由下層工作訓練民眾入手不為功。欲養完善之民族,必自個人始。由個人而全家,由全家推至于合族,集族而鄉,集鄉而國,則輕而易舉矣。夫智愚不齊,險詐叢生,無所適從。雖個人之學識能力,固由于父兄之督促,師友之教訓。茍無家規族規之引導,或及戒,由則不肖之子,暴戾之徒,不聽父母之命。而為父兄者亦不能教其子孫,或競逞其妄為,他人不能干涉,勢必至大亂而后止。余深憂之。印譜伊始,招集族人合議數則,以為后之子孫者有所遵循,有所儆戒。是亦為國家少盡一分之責任,后世子孫其勉之。謹將族規十條例后。
普及教育
人非有相當學識不能自立及生活,欲求學識非入學讀書不可。本村設有小學,凡男女幼童,至入學年齡(以5歲為入學年齡),必須入學讀書。如不入學,罪其家長。
正當職業
人無職業,百弊叢生。吃喝嫖賭,嗜好隨焉。人有嗜好,必至身敗名裂。衣食無著,鋌而走險,流為匪類。凡成年男子,以家境限制不能讀書,必須謀正當職業。如家長不設法于其謀職業者,以家長事問。自不顧工作而浪蕩逍遙者,族長懲處。
力勉勤儉
聚則盈馀,散則缺乏。勤為開源,儉以節流。則財自能聚,而有盈馀。如遇荒年,可恃而無恐。反之,承祖先之遺業,荒棄職業,任意揮零家產,蕩盡必受饑寒。饑寒交迫,流為匪類。凡吾族人,可不以勤儉二字共勉哉!
親愛互助
泛愛眾而親仁,孔子之對眾人也,如此。而族人同是祖先裔孫,同氣連枝,可不親愛乎!不惟親愛,而互相協助,勸善規過,朋友當然,況宗人乎!凡吾族人均勉之。
止爭息訟
宗人愛親互助,自無爭訟之可言。然偶因細故意見分馳,以至于爭或訟者,實族之羞。兩俱不利,宜各捐私見,雙方讓步。族長支長善為處理,勿傷和氣為要。
提倡公益
凡公共有利益之事,獨力難成,則合族之人合力提倡。眾力易舉,則事半而功倍矣。如有因不利于己,固意阻止或頑抗,族長規勸或懲罰。
保護公產
族中所有公產及公物,均先人勞力之經營。后人當知來之不易加意保護,不使損壞或減少。如有自私自利,損及公產公物,除如數賠償外,加倍酌罰。如能增加或擴充,是余之望于后人者。
崇尚道德
四維八德,為我國國粹。如道德不講,任意妄為,不獨敗壞名譽,而必致有害于人眾。互相效尤,勢必混亂不可收拾。越理犯法,自取罪戾。凡吾族人,謹志勿忘。
尊敬長上
父子兄弟伯叔姊妹均有應盡之義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不易之理也。而近世人或因財勢,或因性情,或誤談自由,目無尊長,趾高氣揚,或進而凌辱尊長,忤逆父母,不獨名教之罪人,亦天理之所不容。后人其戒之。
珍藏族譜
族譜為族中最要之文件,世遠年深,同族不識,如有族譜,則一目了然,裨益非淺。凡吾族人,均善為珍藏,勿使損壞或遺失。
書趙氏族譜后
清 趙曰睿
余述族譜方卒,事客有過予者,見之笑而謂予曰:“吾閱人家譜多矣,皆遠稽廣引,以著華胄之遙,而示閥閱之盛。今子之譜,郡望不書,同宗不緣。朔其始,斷自洪洞遷徙之后,志其世,止及聚族廬墓之人。毋乃僅僅與!其何以焜耀當時,而昭示后世乎”。予聞之惕然曰:“君固愛我者,是何言與!是何言與!古者世族之家,祭有廟,而族無譜。上自諸侯以始封為始祖,大夫士則以始遷及初有封爵者為始祖,祭于廟。有大宗小宗之分,有左昭右穆之序,世世相承,無所用譜也。即下及庶人之家,亦莫不服先疇,食舊德。同里共并死徒無出。歲時洽比環廬而處者,皆雍然世守之族,一本之親也,亦無用譜為己。后世封建變而井田廢,士大夫始有出仕四方,以官為家者。庶民始有逐業遷居,輕去其鄉者。時移地異,有一家之人而名字不相識,同族之裔,而世次不復辨者矣。識者慮之。事緣義生,禮因時變。于民氏族之辨嚴,而族譜之文起。揆其始,上以著尊親宗祖之誼,下以謹世代族姓之傳,如是而已,豈曰耀當時跨后世乎!厥后世風不古,譜牒之中有市心焉。舊姓之裔,競以販貿為尋常。崛起之家,亦以攀搖為能事。著郡望,則李必隴西,劉必彭城,崔必博陵,王必瑯玡、太原,而見在之里居渺矣無聞也。矜門第,則崇韜拜子儀之墓,狄斐奏仁杰之裔。而本身之祖父不得而知也。恣援附,則李揆呼輔國以五父,蔡嶷拜蔡京為叔祖。甚至戴鈴元老見誚于詩人,豐邑相公致譏于士類。而本屬之昆從,視若路人也。鳴呼!以上誣其祖宗,下以欺其孫子,而止以供識者之一笑。習俗波靡,江河日下,方自愧維挽之無力,而忍抉流揚波,效尤滋咨哉。昔狄武襄不以一時遭際祭自附梁公,識者謂較之拜墓者,所得多矣。徽州朱典史不祖文公,明祖嘆美,遂定玉牒之式。論者謂視唐之遠祖老子,識度超越千古,蓋誠見夫邁跡自身。光前惟德故侂胄之惡,不得援忠獻之后以從寬。溫公之賢,亦無庸承典午之派以取重也。而況晚近冒譜聯宗,市儈之用心者乎。錢受之云:今之世,吾惑焉。族屬之不問,而貿販譜牒,胥路人而祖禰之也,亦將胥祖禰而路人之矣,其亦深痛。夫近日族譜,求耀當時,而跨后世者之流弊,而為是言與?今予之述斯譜也,志遷居之始,序世次之傳,寧慎毋茍,寧實毋夸。方懼不足以追古人之本意。而子固愛我者,期以古道相砥也,而何乃言若是,亦異乎吾所聞矣。”客無以應,默然而去。予以語族人,族人曰:“盍志之,以為我趙氏后人之鑒戒”。予從之,遂書于譜末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