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新編《高陵縣志》即將出版問世,這是高陵縣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也是文化史上的一個壯舉。對此,我表示衷心的祝賀。
編修史志是我國人民優良的文化傳統。高陵修志已有500多年歷史?,F有明代嘉靖二十年(1541)呂楠纂修的《高陵縣志》,屬陜西省八大名志之一。清雍正十年(1732)樊景顏編次的《高陵縣志》和清光緒十年( 1884)白遇道編纂的《高陵縣續志》,都是不可多得的縣情史料。新編《高陵縣志》是高陵縣第一部社會主義新方志。上承舊志精華,下聚各方卓見,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堅持實事求是原則,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全面、系統地記述高陵自然、經濟和社會興衰變化的歷史。不虛美,不隱惡,事真語實,秉筆直書,達到觀點正確,資料翔實,體例得當,體現時代風貌和地方特點,無愧為高陵之信史,地方之百科全書。
新編《高陵縣志》與舊志相比,多有創新。全志統貫古今,詳今略古,志首冠以《總述》,勾廓纂要,提綱挈領,縱然未讀全志,而全縣情況大概脈絡了然?!洞笫掠洝泛蛯V静捎镁幠牦w和記事本末體,既能縱貫古今,又使首尾完備。除建置、環境、政治、軍事、教育、文化等內容外,又增益了經濟、政黨、醫療等眾多豐富內容,特別是高產、優質、高效農業,迅速崛起的畜牧業和鄉鎮企業。科技內容的記述,更為舊志未有。
“經世致用”是修志用志的一條基本原則。新編《高陵縣志》寓褒貶于記事之中,明規律于興衰之內,為各級領導機關進行決策,制定社會經濟發展戰略提供科學的依據和借鑒;為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國情縣情教育提供極好的教材。其保存的資料信息,功在當代,惠及后世。統觀全志,縣情了然。縱向相比,高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橫向相比,縣之優勢弱點顯而易見??h歷史悠久,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氣候適宜,物產豐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農業高產、優質、高效,糧食畝產居西北各縣之首;教育先進,人口文化素質較高,但工業和鄉鎮企業起步遲,規模小,水平底;縣財政財源不足,財力拮據,制約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快速發展。各級領導機關要重視、支持、推動讀史用志活動的開展,教育干部群眾認識高陵、宣傳高陵、振興高陵。過去,我們的先代,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披荊斬棘,辛勤耕耘,創造了巨大的業績。我相信,在今天,23萬高陵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同心同德,振奮精神,發揮優勢,挖掘潛力,擴大開放,銳意改革,一定能創造出更加燦爛的業績,寫出更加輝煌的史篇。
編修志書是一項浩繁的社會文化工程。新編《高陵縣志》,除《總述》、《大事記》和《附錄》外,共26編、125章、359節,約100多萬字,其工程之浩大、工作之艱苦、成效之顯著,自有志在,無須多言。它的完成得力于全縣各部門和各單位的密切配合;得力于省、市、縣方志界專家、學者和同行的熱情指導和大力支持;得力于全體編纂人員殫精竭慮、嘔心瀝血的辛勤耕耘。由于諸多因素的制約,縣志編纂舉步艱難,曠日持久,但全體編纂人員不灰心、不喪氣、忠于職守、持之以恒,其敬業奉獻精神,對保證志書質量和編纂任務的完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志書面世之際,謹對為編纂出版新編《高陵縣志》做出貢獻的同志表示深切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高陵縣縣長 夏仁朝
2000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