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雨后穿行:共同踐行 “456” 之約
午后細雨淅瀝,我們的社區工作者撐著傘,踩著濕潤的路面,開始了下午的入戶走訪。雨水沖刷過的社區顯得格外清新,工作人員帶著登記表和工作證,穿梭在樓棟之間,踐行著我們的“456”之約。

機制解碼:一把精準服務的 “金鑰匙”
“今天按照‘456 ’入戶走訪機制,重點核對 3 棟、5 棟的居民信息,還要找找那幾戶長期聯系不上的‘失聯戶’。”帶隊的邢書記一邊用紙巾擦了擦被雨水打濕的走訪清單,一邊細細叮囑同事。
所謂 “456 ”入戶走訪機制,是社區深耕基層的 “金鑰匙”:就是每名社區工作者根據包聯居民戶數不同,每天走訪居民4戶、5戶或6戶,具體通過4個步驟,重點圍繞5項內容,確保進院落小區、走訪入戶、排查矛盾不少于工作時間的60%。在此基礎上涇康園社區建立了自己的“1234”工作法,讓服務靶向更準、落點更實。

叩門問暖:雨中藏著 “貼心答卷”
"您好,我們是社區工作人員,今天來核對一下基本信息。"敲開一扇扇門,工作人員認真核對戶籍信息,做到"人口底數清、居住情況清"。
走訪中,工作人員親切詢問:"最近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幫助的嗎?"通過了解居民需求,實現"困難訴求清",對需要特殊關懷的家庭做到"危難隱患清"。
轉至 長安門附近的樓棟,幾戶長期 “查無此人” 的住戶成了重點。敲開 502 室的門,開門的是年過八旬的劉師傅。老人稱“平時會在周圍散步,兒女也會經常回來探望,一直沒來得及去社區登記。” 工作人員立刻拿出新的居民信息表,逐項登記,同時遞上社區聯系卡:“以后不管是需要開證明,還是有生活上的難題,隨時打這個電話,我們幫您處理。”

雨歇展望:讓溫暖浸潤每寸民心
一次次敲門,一句句問候,是涇康園社區對"456"入戶走訪機制的踐行。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涇康園社區工作方法,使服務更加精準化、精細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