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六個打造”和九個方面重點工作,是市委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一項重大戰略性部署,向全市發起了高質量發展的動員令。高陵區作為西安“北跨”戰略的橋頭堡,將著眼西安所需、高陵所能,找準定位、服務全局,做到“六個堅持”、建設“六個高陵”,努力成為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西安建設國家中心城市貢獻力量!
堅持產業立區
建設基礎堅實、引領發展的實力高陵

西安絲路融豪科技創業創新產業園三期項目:項目總投資10.5億元,總建筑面積19.7萬平方米,園區規劃以綠色、生態、和諧、創新為亮點,該項目的實施將為陜汽、吉利等汽車制造產業鏈提供配件服務,從源頭上緩解汽車配件輸入壓力。
按照“服務開發區,就是建設行政區”的理念,與經開區深化合作共建,主動融入秦創原“一總兩帶”總格局,圍繞固鏈、補鏈、延鏈、強鏈,加快陜西萬方、陜西華臻等6個市級重點項目建設,延伸汽車裝備制造產業鏈條,有效提高陜重汽、吉利等龍頭企業本地配套率,不斷助推支柱產業壯大和產業鏈水平提升。全力助企紓困,精準打好“降、免、退、緩、貸”組合拳,力保產業鏈供應鏈暢通,切實讓全區經濟大盤穩中有進、穩中向好。
堅持改革活區
建設生機勃發、未來可期的活力高陵
搶抓多項國家級改革試點機遇,立足大西安“菜籃子”功能定位,以農產品物流城及配套設施為主陣地,著力培育一批新產業、新農民。因地制宜發展“菜、果、花”等特色農產品,打造一批“高”字號農業品牌、創建 “國”字號綠色農業發展先行區,為新時代西安鄉村振興提供高陵方案。深入實施新一輪優化營商環境三年行動,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秒批秒辦,打造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
堅持生態興區
建設天藍水清、綠意盎然的大美高陵

涇河高陵段綜合治理工程項目:項目總投資11.8億元,治理河段堤防工程防洪標準采用100年一遇洪水設防,主要包括防洪安全保障、水生態修復、低碳交通管理和附屬工程4部分。建成后,不僅能構建起完整的涇河防洪體系,筑牢防洪安瀾的堅實屏障;還能以此為基礎,打造季節性涇河景觀帶,形成“涇渭分明”景觀常在、涇渭兩河生態常新的亮麗風景線。
緊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機遇,按照“重在保護,要在治理”的要求,以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城中河”的標準,全面提升涇渭河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水平,在嚴守生態紅線、城市綠線的前提下,適當嵌入體育休閑、觀光體驗、文旅文化等功能,既凸顯綠水青山的顏值,更發揮、挖掘未來“城中河”的價值。
堅持品質強區
建設宜居宜業、共同富裕的幸福高陵
與國際港務區深度融合,主動打破各類壁壘界限,在承接好社會事務管理、產業鏈延伸、城市功能疏解等工作的同時,遵循“五個統籌”,按照大西安未來主城區的水準,加強對城市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等方面的規劃和管控,打造特色、提升品質、留住鄉愁。針對現有的城鄉特點和形態,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按照“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拿出“繡花”功夫,抓好城市的有機更新、擴容提質、環境建設等。立足鄉村現有基礎,大力實施一批配套提升項目,常態化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打造一批美麗村莊和鄉村振興的示范村,建設一座人民滿意的城市。
堅持文化潤區
建設春風化雨、向善致美的文化高陵

高陵區文體中心建設項目:項目總投資21.8億元,總建筑面積19.4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文化館(文化活動中心)等設施。建成后的文體中心,集旅游、休閑、健身、娛樂等功能于一體,將成為全區最重要的群眾健身場所之一。
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緊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講好高陵故事,塑造高陵形象。依托新時代黨性教育基地,提供全方位的紅色教育培訓。圍繞“涇渭分明”自然歷史資源、楊官寨遺址、漢陽陵博物館等,深入挖掘高陵廉政文化、風俗文化、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渭河文化、鄉土文化,培育壯大高陵剪紙、刺繡、面花雕刻等獨特民俗文化藝術,全面提升傳統文化傳承和文物保護水平。
堅持平安護區
建設治理高效、安全穩定的和諧高陵
深入開展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深化網格化服務管理,推進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鞏固拓展疫情防控“敲門行動”成果,創建一批“楓橋式”派出所和人民法庭。探索常態化疫情防控條件下的社會生活新模式、人員往來新路徑,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暢通,構建高質量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快推進以農產品物流城、市公衛中心、循環經濟產業園為重點的全市保供基地,為全市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防疫安全、城市運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走好新時代新征程的“趕考路”,答好讓高陵人民更加幸福美好的時代考卷,是初心所在、使命所系。高陵區將全面落實省、市黨代會精神,加快大西安“北跨”戰略落地落實落細,奮力譜寫高陵高質量發展新篇章,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