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網友、各位觀眾:大家好!
“在線訪談”是加強政府與公眾互動交流、建立健全網上溝通機制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按照區委、區政府安排部署,“陜西高陵”門戶網站將定期開展“在線訪談”欄目。
通過公開征集訪談主題、關注輿論熱點、收集匯總互動信件等渠道,聚焦群眾關心的熱點和焦點問題,組織相關專業人員進行解答,為公眾提供權威性的政策解讀,引導公眾參與政府公共管理,保證合理化建議及時處理和反饋。
訪談內容將在陜西高陵門戶網站和高陵電視臺同時公開。
主持人:您好!
嘉賓:主持人好,大家好!
主持人:未來五年高陵經濟社會發展定位是什么?
嘉賓:“十三五”期間,圍繞“大西安”發展戰略,加快融入大都市步伐,高陵將立足區位優勢,有力承接好西安“一軸雙城”城市北跨渭河發展戰略,以渭北工業區建設為引領,新型城鎮化建設為主線,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第三產業發展,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產業承接區、國家先進制造業基地、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北部新城區、涇渭明珠的發展目標。這四大定位,既對高陵開放創新發展提出較高的要求,也對高陵現狀產業的深化發展提出較明確的目標,更對高陵區域協調、綠色發展做出了部署。
主持人:未來五年高陵經濟社會發展目標是什么?
嘉賓:1.地方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速設定為10%,略高于省市增速2個百分點左右。未來幾年,隨著與經開區合作的深入,中小工業園的快速發展壯大,以華南城為代表的三產服務業蓬勃發展,10%的增速是有信心的;加之從區域發展態勢看,西安北跨渭河發展漸行漸近,高陵具有成為渭北新城中心的區位、產業優勢,有力承接西安北跨渭河發展成為必然趨勢。GDP10%增速的確定也是科學研判預期。
2.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到2020年地方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2億元,年均增速11%。“十三五”期間,隨著合作共建區一大批項目建成投產、三產服務業的突破發展及新型城鎮化深入推進,優質稅源持續增加,工商稅收下將實現穩定增長。
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十三五”期間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預計年均增速11%。“十三五”期間,高陵承擔著國家新型城鎮化試點、渭北工業區建設及三產服務業突破發展的重要任務,沒有一定體量的投資這些任務是無法完成的,投資仍然是拉動高陵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
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十三五”期間,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60億元,年均增長15%。大力發展三產服務業是我區未來五年的工作要求,我區將進一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努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有效激活城鄉消費市場,釋放消費潛能,提高消費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十三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增速分別為11%、12%。“十三五”期間,我區要保持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并努力促進農民收入實現更快增長。
主持人:“十三五”時期的重點發展任務是什么?
嘉賓:1.深化工業強區戰略,建設渭北工業核心區。以構建“服務經開、配套發展,深化合作、共享共贏”的工業體系為基本思路,加快推進渭北工業區高陵裝備工業組團建設,構筑高端裝備集群的產業配套體系,促進工業信息化發展和智能化提升,打造高陵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引擎。
2.培育現代服務業集群,建設北部中心城區。按照“經濟服務化、市場全球化”的發展思路,遵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理念,全力培育第三產業,豐富城市經濟體系,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提升經濟發展的活力和效益,打造渭北產業發展服務區和西安城市北部新區。
3.發展都市農業,打造特色農業示范區。以深化“農工融合、農旅融合、農商融合、農信融合”為內容,擴展農業經營模式;以“設施農業、科技農業、精品農業、休閑農業、都市農業”為重點,擴展農業生產模式;推進現代農業的“經營產業化、功能多元化、設施現代化、發展科技化、生態優良化”,提高農業發展的穩定性和效益,進而實現農民增收、農業提效、農村美麗,打造西安市精品名牌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區域性農產品加工集散基地。
4.優化城市生態廊道,增強城市魅力和吸引力。以打造“城在林中、道在綠中、房在田中、人在景中”的北部新城為目標,加快全區生態體系建設,實現點、線、面城市綠化有機統一,將高陵建設成生態穩定、環境優美、產城融合、安居樂業的西安市森林城區。
5.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創新城市活力和動力。按照“以人為本、五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新型城鎮化發展要求,立足高陵實際和特色,以規劃為引領,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重點區域示范建設為承載,創新體制機制,提升城鎮化質量和內涵,優先發展產業,加快新型社區建設,促進產城融合、城鄉一體發展。
6.著力改善民生條件,增強百姓幸福感。以“公平普惠、全面小康”為原則,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為目標,加強民生保障體系建設,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在教育、醫療、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等基礎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到2020年,全區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安全幸福”,常住人口城鎮化水平達到75%,城鎮吸收轉移12萬農村剩余勞動力,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實現全域城鎮化。
7.完善城鄉基礎設施,提升發展承載能力。按照“服務經濟、改善民生,區域協調、適度超前”的原則,對道路、給排水、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進行城鄉統籌規劃建設,提升發展的保障能力,為大西安北部新城生產生活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