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shù):次
在高陵博物館室外展陳西南角,矗立著國家一級文物、陜西省重點文保單位——李晟碑。
李晟碑,又名三絕碑。唐大和三年(829年)立。原址于20世紀60年代發(fā)掘于高陵耿鎮(zhèn)馬北村東渭橋北李晟墓西北200米,該碑通高4.35米,寬1.48米,厚度46厘米。碑螭首龜蚨的造型,碑文楷書,共34行,每行61個字,主要記述了唐代中期軍事名相李晟生平傳略及其戰(zhàn)功業(yè)績。
李晟,字良器,洮州臨洮人(今甘肅定西臨洮人),曾任太尉、中書令。李晟出生于尚武之家,從小跟隨父親練習(xí)武功騎射,風(fēng)雨無阻,練就了一身出類拔萃的本領(lǐng)。李晟一生忠君愛國,驍勇善戰(zhàn)、深謀遠慮,具有卓越的軍事才能。18歲時,在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部隊為小將,一位剽悍的吐蕃將領(lǐng)殺死了不少唐兵,嚇得官兵膽戰(zhàn)心驚,李晟一箭將他射死,“三軍歡奮”,故而贏得“萬人敵”美譽。大歷萬年,靈州被圍,他親率千騎大破吐蕃軍,抓獲敵軍主帥,解了靈州之圍,被朝廷封為合川郡王。唐德宗李適時期,涇原兵變,節(jié)度使朱泚作亂,判軍盤據(jù)京城,皇帝出逃到乾縣,唐王朝岌岌可危,李晟得知皇帝蒙難,心急如焚,不畏困難,從代州出發(fā),很快趕到渭北,屯兵在東渭橋畔,浴血殺敵,大破判軍,后來收復(fù)京城,挽救了唐朝的歷史命運。在他67歲去世時,唐德宗親臨吊祭,并廢朝五日,并為其舉行了隆重的葬禮。
李晟碑碑文由唐宰相裴度親自撰寫,裴度是一位中興名相,歷時七朝,有著極高的文學(xué)素養(yǎng);字由著名書法家、楷體四大家之一、柳體的創(chuàng)始人柳公權(quán)書寫,碑額篆刻的“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加之碑主李晟的戰(zhàn)功卓著,三者見絕,被稱為:文絕、書絕、功絕的“三絕碑”。1956年被列為陜西第一批重點文保單位,1998年被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列為國家一級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