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推動各類創投機構在我市落戶投資,提高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業的直接融資比重,以打造西部投資高地為目標,推動全市創投行業高質量發展。結合我市實際,制定以下政策措施。
一、吸引創投機構落戶西安。對于在我市新設或新遷入的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機構,給予落戶獎勵和房屋租金補助;對于在我市新設的股權投資基金,按照基金實際募資規模給予落戶獎勵;對于在我市新落戶的國家級股權投資基金、獲得國家級母基金出資的基金及大型股權投資基金,給予超額落戶獎勵。打造基金聚集區,在絲路科創基金產業園試點優化基金注冊審批流程,打造環節少、效率高、環境優的“一站式”生態服務體系。
二、鼓勵“鏈主”企業參與創業投資。推動股權投資機構聚焦秦創原、重點產業鏈企業,與“鏈主”“鏈上”企業合作設立基金。鼓勵全市產業引導基金、產業投資基金與各類創投機構合作,提高政府基金的投資和管理水平。依托我市千億基金集群,構建聚焦全產業鏈、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基金投資體系,帶動我市創投機構發展壯大。
三、引導創投機構支持科技創新。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在我市設立種子基金、天使基金等創投基金,聚焦高科技領域發展,重點支持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創新創業型企業加快成長。對投資我市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創新企業的基金管理機構按照投資規模給予投資獎勵。
四、打造項目資源供給平臺。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成果跟蹤對接機制,推動資本與科研成果耦合。通過絲路創投聯盟,向創投機構推送西安市“未來之星TOP100”和“龍門榜TOP20”等優質企業項目。依托秦創原國際路演中心,建立機構與項目常態化對接機制,引導創投機構投資上市后備企業。支持我市上市公司圍繞其產業鏈上下游開展橫向兼并、縱向一體化收購、全球產業鏈整合。
五、推進創投行業創新開放。落實全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工作,引進境外優質股權投資基金,特別是“一帶一路”共建國家基金,拓展創投企業海外中長線資金來源。支持全市優質創投機構圍繞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業對外開展產業并購。
六、豐富創投基金退出渠道。重點支持陜西股權交易中心開展基金份額托管、份額轉讓等業務,引導社會資本設立并購基金、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投資基金(S基金),幫助創投機構拓寬退出渠道。探索建立西安市已投企業項目庫,將符合條件的創投機構已投企業納入全市上市后備資源庫,加強配套服務和賦能,依托陜西資本市場服務中心,對被投企業提供上市輔導培訓服務,同時在融資、市場拓展等方面提供支持。
七、暢通金融服務渠道,賦能西安“雙中心”建設。探索建立創投機構重點支持企業白名單,鼓勵金融機構對白名單企業融資開辟綠色通道,與創投機構開展投貸聯動、投債聯動,推廣投、貸、擔聯動等多種創新模式。鼓勵創投機構建立覆蓋產業鏈和創新鏈全流程的資金鏈,緩解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科創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八、打造創投人才發展新生態。支持行業協會、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資信評估機構、專業市場調查機構等與創業投資相關的中介服務機構發展,為創業投資機構提供財務及法律咨詢、市場預測、資產評估、人才培養等多元化服務。推薦在我市股權投資機構任職且在知名創投機構中擔任過高管、投資業績優秀的創投人才進入西安市地方級領軍人才庫,在安居、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給予優待。推動我市高校與創投機構合作,培育本土高端創投人才。
九、對創投機構投資業績進行評價。鼓勵投資機構加大在我市的投資力度,對基金管理機構在管基金投資我市企業的金額和數量情況進行排名、表彰,按照投資我市企業資金規模和成效給予獎勵。對基金管理機構及其高級管理人才,按照其對地方經濟貢獻給予獎勵。
十、支持用資本賦能產業發展壯大。建立和完善社會資本投融資合作對接機制,通過項目融資對接會等多種方式,搭建有利于民間投資項目與金融機構溝通銜接的平臺。依托西安創投聯盟,定期舉辦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和制造業投融資沙龍活動,鏈接全國創新要素資源,打造有全國影響力的創投大會品牌。鼓勵相關機構或組織舉辦國際級、國家級等具有重大影響力的股權投資活動,給予活動組織方相應獎勵。
本政策措施自發布之日起執行,由市財政局、市金融工作局商有關部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有效期至2026年12月31日。(來源:西安市人民政府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