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金秋十月,丹桂飄香。十月逐漸進入晚秋,天氣不斷轉涼,晝夜溫差大,呼吸道傳染病開始進入流行季。西安市疾控中心提醒廣大群眾注意個人防護,做好對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腎綜合征出血熱、手足口病及其他感染性腹瀉等當前季節高發傳染病的預防。十月初正值國慶長假,大家外出旅游、探親訪友、休閑娛樂等各項活動增多,外出旅行要做好旅途衛生,注意出游安全。
一、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當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平穩進入“乙類乙管”新階段,十月呼吸道傳染病開始進入流行季,建議大家繼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健康提示
1.繼續做好個人防護。科學佩戴口罩,注意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場所定時開窗通風,做好居室日常衛生。
2.加強個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狀況,出現發熱、咳嗽、乏力、咽痛、嗅覺味覺減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癥狀時,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避免帶病上學或上班,視情況及時到附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3.積極接種新冠疫苗。建議在沒有接種禁忌癥的情況下,符合條件者盡早接種新冠病毒疫苗。符合接種條件的60歲以上人群,應盡快完成全程接種并接種加強針。
4.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重要手段,請廣大群眾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態,堅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二、預防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通過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人群普遍易感。秋季氣溫下降,晝夜溫差加大,流感病毒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增強,人體免疫力下降,應注意防護。
健康提示
1.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勤洗手,注意室內通風和清潔,多喝白開水,加強戶外體育鍛煉,提高身體抗病能力。
2.流行高峰期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出門戴口罩,減少疾病交叉感染,避免過度疲勞和受涼。咳嗽、打噴嚏時應使用手帕、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傳播。如出現相關癥狀應及時就醫,并減少接觸他人,盡量居家休息。
3.學校和托幼機構做好環境衛生,認真落實晨午檢、病因追蹤、病愈返校、通風消毒和病例報告等措施,關注學生身體健康。
4.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及其并發癥最有效的手段,9月和10月正是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的最佳時期,建議老年人、學生、兒童等人群到相應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等機構接種流感疫苗。
三、做好防鼠滅鼠,警惕腎綜合征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鼠類攜帶漢坦病毒,并通過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徑,直接或間接傳染給人,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出血和腎功能損害癥狀為主。
健康提示
1.接種疫苗是預防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有效措施,高發地區16-60歲的適齡人群,尤其是接近60歲的農民和剛滿16歲的學生,應積極主動接種疫苗。
2.加強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盡量避免在水邊、草地、田野等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活動,在野外活動盡量做好個人防護,如穿長褲長衫;盡量避免接觸鼠類及其排泄物污染物,不要夜宿在果園等戶外場所;不吃生冷特別是鼠類污染過的食物、水等;清理臟亂雜物和廢棄物(如稻草、玉米秸稈等)時,要戴口罩、帽子和手套。
3.一旦出現發熱、肌肉酸痛、皮膚出血點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病情延誤。
四、兒童注意預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種人腸道病毒引起的常見傳染病,多見于5歲以下兒童。多數以發熱、口腔粘膜散在皰疹、手足和臀部出現斑丘疹、皰疹為主要表現,可伴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癥狀,部分病例僅表現為皮疹或皰疹性咽峽炎。
健康提示
1.預防手足口病應遵循“洗凈手、勤通風、喝開水、吃熟食、曬衣被”的“十五字”方針,保持良好衛生習慣,科學預防手足口病。
2.在手足口病的高發季節盡量不要帶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氣流通差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患病兒童。
3.接種EV71疫苗能預防EV71型病毒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可減少重癥和死亡病例的發生。建議6月齡以上兒童接種EV71疫苗,越早接種越好,鼓勵在12月齡前完成接種程序。
4.家長應注意觀察兒童身體狀況,孩子出現發熱、出疹等相關癥狀要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如果孩子發病,應及時治療,避免與其他兒童接觸,減少交叉感染。
五、預防秋季其他呼吸道傳染病
十月進入深秋,天氣轉涼,晝夜溫差增大,逐漸進入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紅熱、百日咳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學生、兒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應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感染。
健康提示
1.疫苗接種是預防傳染病發生的最佳手段,對有疫苗預防的傳染病如流行性腮腺炎、百日咳等,按相關要求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打噴嚏、咳嗽時注意用紙巾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播。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3.流行高峰期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特別是癥狀較輕的病人應及早到社區醫院就診,避免發生交叉感染,待痊愈后再返學返工。
4.學校及托幼機構應保持環境整潔和空氣流通,認真開展晨午檢、因病缺課缺勤追蹤和病例報告等工作,密切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狀況。
六、預防其他感染性腹瀉
十月國慶小長假期間,群眾探親訪友、外出聚餐的活動明顯增多,同時秋季是輪狀病毒、諾如病毒等引起的感染性腹瀉的高發季節,發生感染性腹瀉的風險也進一步增大,因此群眾應注意把好“病從口入”關。
健康提示
1.預防感染性腹瀉,關鍵在于防止“病從口入”。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平時多進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2.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潔食物,生熟食品要分開。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燙,剩飯剩菜要加熱后再吃,食具要經常消毒。
3.搞好飲水衛生。飲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證飲水衛生,不喝生水。
4.及時清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環境消毒。
5.托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應加強食品及飲用水安全管理,食品從業人員出現腹瀉、嘔吐等胃腸不適者應暫時脫離崗位。做好班級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登記工作,一旦發現兒童、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應及時將患者送到醫院診治并報告相關部門。
七、假期出游注意安全
十月正值國慶假期,大家外出旅游、探親訪友、休閑娛樂等各項活動增多,應注意個人防護和旅途安全,避免交通事故及自然災害等因素引起的意外傷害,平安健康度過假期。
健康提示
1.出行前應提前了解目的地氣象信息,依氣候變化增減衣服,惡劣天氣應避免出行,同時提高個人安全意識,注意交通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
2.戶外旅游時不要采摘、購買、加工和食用不熟悉或來歷不明的山野菜、野果及菌類,建議穿長衣長褲,裸露的皮膚涂抹驅蟲劑,以防蚊蟲叮咬。
3.根據個人體質狀況,隨身攜帶一些必需或應急藥品(如創可貼、抗過敏藥、止瀉藥等),以便發生意外傷害時進行應急處理。
4.假期不外出旅游的市民朋友也應保持正常的作息規律,防止過勞和熬夜,堅持日常鍛煉,適宜戶外運動。同時注意飲食規律,勿暴飲暴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