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十二月正值冬季,天氣日漸寒冷,人們戶外活動減少,開窗通風頻率也有所下降,各種呼吸道傳染病逐漸進入流行季,高陵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提醒廣大群眾注意防寒保暖,做好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腎綜合征出血熱、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等當前季節高發傳染病的預防。此外,老年人還應注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群眾使用煤爐做飯、取暖應謹防一氧化碳中毒。
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當前新冠病毒感染已平穩進入“乙類乙管”新階段,建議群眾朋友繼續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做好個人健康管理。
健康提示
01繼續做好個人防護。科學佩戴口罩,注意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居家和工作場所定時開窗通風,做好居室日常衛生。
02加強個人健康管理。日常要密切留意家人和自己的健康狀況,出現發熱、咳嗽、乏力、咽痛、嗅覺味覺減退等新冠病毒感染癥狀時,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避免帶病上學或上班,視情況及時到附近醫院發熱門診就診。
03增強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免疫力是預防各種疾病的重要手段,請廣大群眾保持規律作息,適當鍛煉身體,合理膳食,多喝水,保持良好心態,堅持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預防冬季各類呼吸道傳染病
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引起的癥狀相似,多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學生、兒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應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感染。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建議居家休息,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他人。如癥狀較重,應做好個人防護,盡早前往醫院就診,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健康提示
01冬季是呼吸道疾病高發季節,流感病毒、肺炎支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等是冬季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原體,引起的癥狀相似,多有發熱、咳嗽等癥狀。學生、兒童和免疫力低下者應注意個人防護,避免感染。一旦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癥狀,建議居家休息,避免將疾病傳染給他人。如癥狀較重,應做好個人防護,盡早前往醫院就診,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0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打噴嚏、咳嗽時注意用紙巾遮掩口鼻,避免飛沫傳播。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環境清潔,在保證室內溫度的情況下,每日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清新,通風期間要做好自身保暖。
03流行高峰季盡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場所,必須前往時要科學佩戴口罩做好防護,且避免與有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親密接觸,避免發生交叉感染。老年人、兒童、孕婦等免疫力低下人群盡量不要前往空氣流通不暢的密閉區域,如必須外出時建議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護。
04學校及托幼機構要嚴格做好晨午檢、因病缺勤登記追蹤、通風消毒和病例報告等工作,密切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狀況,及時發現患病學生,避免造成聚集性發病或暴發疫情。
05提高自我健康監測意識,若出現發熱、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癥狀時,患者應居家休息,并注意個人及家人的防護,避免把病原傳染給其他家庭成員,尤其要避免與老人、兒童親密接觸。居家時要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如果癥狀較重或加重時,在做好個人防護的情況下,盡早前往醫院就診,不要盲目用藥、跟風用藥。
預防腎綜合征出血熱
腎綜合征出血熱是由漢坦病毒引起的、以鼠類(黑線姬鼠和褐家鼠)為主要傳染源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通過鼠的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咬人等途徑,直接或間接傳染給人,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出血和腎功能損害癥狀為主。
健康提示
01接種疫苗是預防腎綜合征出血熱的有效措施,高發地區16-60歲的適齡人群,尤其是接近60歲的農民和年滿16歲的學生,應積極主動接種疫苗。
02加強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流行高峰期盡量不去野外老鼠有可能生存的地方游玩,不在野外荒草地上坐臥、露營;避免與老鼠排泄物(尿、糞)或分泌物接觸,不吃生冷特別是容易被老鼠污染的食物、水和飲料等;野外工作人員盡量穿長褲長衫、不露腳趾的戶外鞋,以防被鼠類咬傷,同時要避免皮膚粘膜破損,如有破損,應用碘酒消毒處理。
03出血熱發病急、進展快,市民一旦出現發熱、肌肉酸痛、皮膚出血點等癥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避免病情延誤。
預防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常見癥狀主要為惡心、嘔吐、發熱、腹痛和腹瀉,部分患者有頭痛、畏寒和肌肉酸痛等。兒童以嘔吐為主,成人則腹瀉居多,糞便為稀水便或水樣便。主要通過食入被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或者接觸患者糞便或嘔吐物、吸入含有諾如病毒的氣溶膠、甚至還可能通過間接接觸被糞便或嘔吐物污染的物品等途徑感染,其傳染性較強,學校、托幼機構等集體單位應加強防范。
健康提示
01預防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關鍵在于防止“病從口入”。養成飯前便后洗手的習慣,常剪指甲、勤換衣服。平時多進行體育活動,增強體質。
02注意飲食衛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生冷不潔食物,生熟食品要分開。生吃蔬菜、瓜果一定要洗凈,剩飯剩菜要加熱后再吃,食具要經常消毒。
03搞好飲水衛生。飲用水用具要定期消毒,保證飲水衛生,不喝生水。
04及時清理患者嘔吐物及排泄物,并做好環境消毒。
05托幼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應加強食品及飲用水安全管理,食品從業人員出現腹瀉、嘔吐等胃腸不適者應暫時脫離崗位。做好班級晨午檢及因病缺勤登記工作,一旦發現兒童、學生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應及時將患者送到醫院診治并報告相關部門。
預防非職業性一氧化碳中毒
冬季是一氧化碳中毒事件的高發季節,在寒冷的冬季部分群眾會使用煤爐做飯、取暖,或使用燃氣熱水器洗澡,若冬季門窗緊閉,通風不良,極易發生一氧化碳中毒。
健康提示
01做好自我安全防范。如有條件盡量使用集中供暖;室內使用煤爐、炭火取暖時,應經常開窗通風換氣;不要將燃氣熱水器安裝在浴室內,使用燃氣熱水器時注意通風換氣。
02定期對燃氣、煤氣熱水器減壓閥和皮管進行檢修,如發現有破損、銹蝕、漏氣等問題時應及時更換。
03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器。一氧化碳無色、無味,早期泄露難以發現,建議安裝一氧化碳報警器,及早發現一氧化碳泄露,避免發生中毒。
04增強一氧化碳中毒緊急處理能力。若發生一氧化碳中毒情況,應立即開窗通風,關閉煤氣/燃氣灶具、管道煤氣等設施設備,并迅速將中毒者轉移到空氣充足的地方,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老年人注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冬季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季節,而老年人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寒冷天氣易引起血管收縮痙攣,血流不暢,腦、心肌、內臟血液灌流減少,心腦血管供血不足,容易突發心絞痛、心腦梗塞等。因此,老年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及高危人群需注意做好相關防護。
健康提示
01注意保暖。老年人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多喝溫水。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尤其應做好保暖措施,天氣寒冷時減少外出,避免感冒和感染其他疾病。
02適量鍛煉。冬季氣溫較低,但仍然要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寒冷季節應避免晨練,建議白天溫度上升后出門鍛煉,或者選擇在家適度運動,根據自己身體狀況合理安排運動項目。
03均衡膳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牛奶、深海魚類、堅果類、禽類、豆制品,少吃豬羊牛等紅肉。減少動物油、不健康油的攝入量和糖類的攝入量。
04遵醫囑按時用藥。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切不可擅自減藥或停藥,同時還應加強血壓、血脂與血糖的監測。一旦出現胸悶氣短、胸痛、頭暈、氣喘等不適癥狀,及時就醫治療。
05避免情緒激動。遇事不怒、心胸開闊,避免過度興奮與悲傷,防止腦卒中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