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吸煙危害健康是不爭的醫學事實,傳播前沿、科學和可靠的吸煙危害健康知識有助于引導民眾意識到“吸煙為致病之首惡,控煙為防病之首善”。
為進一步促進吸煙危害宣傳工作的開展,尤其提高拒絕二手煙、三手煙意識,北京市控制吸煙協會、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國家呼吸醫學中心(中日友好醫院)聯合發布《“拒絕煙霾 行動起來”核心信息及釋義》。以下是全文:
一、煙霾,指煙草制品燃燒或使用過程中釋放的煙霧及其殘留物,在室內外形成的復合環境污染,包括燃燒和使用過程中形成的“二手煙”和殘留的“三手煙”。
二手煙是指由吸煙者在吸煙過程中吐出的主流煙草煙霧,和煙草制品燃燒時散發出的側流煙草煙霧,所組成的彌散于空氣中的混合物,又稱為“環境煙草煙霧”。
三手煙指吸煙后殘留在衣服、墻壁、家具、地毯、灰塵乃至皮膚、頭發等物體表面的顆粒物,以及這些顆粒被重新釋放到空氣中,與環境中常見的其他污染物發生化學反應后生成的二代污染物。
二、煙霾中有多種包括致癌物在內的有害物質,同時具有二手煙即時吸入暴露與三手煙長期殘留暴露的雙重危害。
二手煙的組成成分以揮發性氣體和超細顆粒物為主,包括至少250種有毒有害成分(如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其中至少含有69種致癌物(如:苯、亞硝胺)。
三手煙的組成成分以半揮發性或非揮發性固態殘留物為主,有研究顯示二手煙中約60%的多環芳烴、70%的尼古丁和80%的煙草特有亞硝胺會沉積在室內物體表面。
二手煙的存留時間相對較短,在吸煙時及停止后數分鐘至數小時內存在,暴露方式主要是吸入空氣中的煙霧顆粒及氣體,或者稱為“即時吸入暴露”;三手煙在吸煙停止后可長期留存數天至數年,暴露方式主要是皮膚接觸、呼吸吸入或經口攝入受污染物,會造成“長期殘留暴露”。
三、煙霾對健康的危害覆蓋從胚胎發育開始的全生命周期。
煙霾的危害涉及呼吸、循環、神經、免疫等多個系統。《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及《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2020》明確指出,有充分證據說明二手煙暴露可以導致肺癌、冠心病,并與乳腺癌、鼻竇癌、結直腸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腦卒中等多種疾病的發生有關。
三手煙可損傷人體重要的遺傳物質,如導致DNA鏈斷裂、堿基氧化損傷及誘導DNA加合物產生,對細胞產生遺傳毒性,并通過參與氧化應激、誘導炎癥反應、影響物質代謝、促進腫瘤發生、抑制細胞周期、損傷免疫系統等多種機制促進機體疾病狀態發生。三手煙還可危害生殖健康,對子代生長發育造成不良影響。即使極低濃度的煙霾暴露(如家庭中偶爾吸煙后的三手煙殘留),也可能通過長期累積造成健康危害。
四、兒童、孕婦、老年人等特殊群體因生理特點,更易受到煙霾危害。
二手煙暴露可導致兒童發生肺功能下降、支氣管哮喘、中耳炎,并增加白血病、淋巴瘤的發生風險。如果嬰兒暴露于二手煙,發生猝死綜合癥的風險增加,且二手煙暴露量越大,發病風險越高。兒童代謝“三手煙”中致癌物的能力約為成人的三分之一,而且免疫系統及呼吸系統尚未成熟、呼吸頻率高、在室內環境中的時間更長、接觸家用物品的機會更多,更容易遭受煙霾的暴露及危害。例如嬰幼兒在地面爬行接觸地毯等含有三手煙物品后,吮吸手指行為較為普遍,唾液中蛋白質可能會增加口腔中毒物的吸收,更需要關注。
孕婦處于特殊生理時期,不僅自身免疫力相對下降、抵抗外界有害物質的能力變弱,煙霾中的有害物質還會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環境,對胎兒造成不良影響。研究顯示,孕婦在妊娠期遭受二手煙暴露可導致嬰兒出生體重降低,并增加早產、新生兒神經管畸形及唇腭裂的發生風險。
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減弱,免疫力和各器官功能下降,如呼吸系統功能減弱,導致對煙霾中的有害物質清除能力降低;心血管系統更脆弱,且多患有慢性疾病,難以承受煙霾引發的不良影響。
五、煙霾的危害具有廣泛性與隱蔽性,不存在對健康無害的“安全”暴露水平,任何形式的暴露都需要避免。
“廣泛性”是煙霾危害的主要特點,室內哪怕僅有1個人吸煙,都會造成室內所有人受到二手煙暴露的危害。三手煙的分布更加廣泛,并且會長期附著在織物、硬表面、顆粒物質等幾乎所有物體表面,在高溫環境下還會加速揮發,造成二次污染。室內環境是煙霾污染的重災區,封閉空間中二手煙污染物濃度很高,還會通過空調、通風系統擴散。三手煙常見于吸煙者的家中、私家車內。研究發現,在暴露于煙霧中的不同材料中,地毯是三手煙的主要蓄積處和長期排放源。
“隱蔽性”是煙霾危害易被忽視的重要原因。二手煙在通風環境中可被稀釋,氣味逐漸消散;三手煙幾乎沒有視覺、嗅覺警示,很難通過感官直接察覺,更加容易使公眾降低警惕。但煙霾不存在對健康無害的“安全”暴露水平,任何形式的暴露都需要避免。在廚房、陽臺、有換氣扇等場所吸煙,同樣會對室內環境造成煙霾污染,“開窗吸煙無害”是錯誤的認知。
六、拒絕煙霾危害應首先聚焦關鍵場所,并支持和倡導在所有室內工作場所、公共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進行全面禁煙。
拒絕煙霾危害應首先聚焦關鍵場所:
①室內居住場所:家具、墻壁、地板等易吸附煙霾污染物。樓道、地下室等封閉場所,煙霾更易留存和積聚。
②室內工作場所:辦公室、會議室、洗手間等工作場所,人員密集且可能有吸煙行為,煙霾易積聚。
③室內公共場所:如餐廳、酒店、地鐵等,人群密度較高,如果有煙霾污染,暴露的人群數量多。
④公共交通工具:如網約車、出租車等車輛內部,空間有限,煙霾濃度高。
⑤室內及室外兒童活動區域:如幼兒園、社區活動中心、家中兒童房等場所,玩具、爬行墊等物品容易吸附煙霾中的有害物質,對兒童健康存在長期威脅。
七、推動全面無煙法規的出臺和實施,以及共創無煙環境、積極戒煙,是拒絕煙霾的有效行動。
從宏觀層面,促進國家和地方出臺全面無煙法規并有效執行,是保護民眾避免煙霾危害的重要措施。
從個體層面,應當積極采取以下行動,實現拒絕煙霾、免受危害的目標:
①共創無煙環境:遵守無煙法規的規定,發現有人在禁煙區域內吸煙的情況,應積極勸說、宣傳煙霾危害。北京市民也可以使用“無煙北京”微信公眾號的“我要投訴”功能,對違反《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的行為進行舉報。
加強無煙家庭創建:室內開窗通風、加裝換氣扇等均無法避免煙霾危害,應當在家中、私家車內完全禁煙。
主動選擇遠離吸煙環境,如前往無煙餐廳、無煙商場等,減少煙霾暴露風險。
②積極戒煙:吸煙者自身會同時受到煙草及煙霾的危害,應積極戒煙,在完全戒煙前應做到不在禁煙區域內吸煙。不吸煙者也應鼓勵周圍人戒煙,推薦使用公益戒煙資源(如:世界衛生組織戒煙與呼吸道疾病預防合作中心研發的“在線戒煙”微信公眾號),戒煙有困難者還可前往專業戒煙門診接受醫務人員的指導,選用科學方法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