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食源性疾病
西安10月份,秋高氣爽,氣溫較夏季降低,平均氣溫約在15~20℃。但此溫度下儲存食物,仍然適宜微生物生長繁殖。加之10月氣溫逐漸轉涼,晝夜溫差大,容易發生胃腸道疾病。建議謹防熟制食物,比如涼菜冷葷、熟肉制品,家庭隔夜飯菜,剩飯剩菜等食物儲存不當從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PART.01 做熟的食物如果儲存不當仍存在風險
熟食物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水分活度較高、常溫下容易腐敗變質。比如含蛋白質豐富的熟制肉類的成品或半成品,淀粉含量較高的涼皮、剩余米飯等及家庭隔夜飯菜,剩飯剩菜,這些食物如果食物儲存不當,細菌容易生長繁殖,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PART.02 做熟的食物盡快食用
熟的食物盡量在2小時內食用。這樣可以保持食物的顏色、味道、口感和營養價值。如果放置時間過長,微生物會在食物中生長繁殖,導致食物變質。
PART.03 需要儲存的熟制食品要注意以下幾點
1.需要冷凍(藏)的高危易腐食品要及時冷卻
需要冷凍(藏)熟制半成品或成品,應在熟制后立即冷卻。冷卻時,可采用將食品切成小塊、攪拌、冷水浴等措施或者使用專用速冷設備,使食品中心溫度在2小時內從60℃降至21℃,再經2小時或更短時間降至8℃。
2.熟制后至食用的間隔時間
熟制食品儲存有兩種方式:一種是60℃以上(熱藏),另一種是8℃以下(冷藏)。如若熱藏,熟制后2小時,食品的中心溫度保持在60℃以上的,其食用時限為燒熟后4小時。如若冷藏,按照熟后高危易腐食品的冷卻要求,將食品的中心溫度降至8℃并冷藏保存的,其食用時限為燒熟后24小時。
3.食品再加熱
高危易腐食品熟制后,在8℃~60℃條件下存放2小時以上且未發生感官性狀變化的,食用前應進行再加熱。再加熱時,食品的中心溫度應達到7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