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問:“醫生,為什么我有蛀牙呢?蛀牙是怎么回事?”
答:“蛀牙,醫學上稱為‘齲齒’,牙齒發生了齲病,就成為‘齲齒’。從古代的文字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的人認為,齲齒就是牙齒里鉆進小蟲子了。”
齲齒是由細菌引起
那齲齒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其實,齲病是由細菌引起的,并且是細菌和糖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蛀牙”這個名詞,因為過于生動,就被大家廣泛應用了。
齲齒,是很多人一生都繞不開的話題。
2017年發布的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近4成的12歲兒童恒牙有齲;超過7成的5歲兒童乳牙有齲,十年來,兒童患齲情況呈現上升態勢。
齲齒的形成就像老鼠鉆洞一樣,由淺入深,由小到大,而且經常表面看起來不太明顯,深部的齲壞已經很大了。

齲病會一步一步掏空牙齒
齲病輕重程度的區分,在醫學上分為淺齲、 中齲、深齲。
淺齲:齲壞限于牙釉質,有很小、很淺的洞,沒有自覺癥狀,探查也沒有反應。
中齲:齲壞已經達到牙本質,有明顯的齲洞,對外界的冷熱酸甜刺激有感覺,尤其是對甜的更敏感。
深齲:齲壞已經達到牙本質深層,有較深的齲洞,距離牙髓很近,對外界刺激反應更敏感。
三類兒童易患齲齒
一般來說,有三類兒童最容易被齲齒找上。
1.飲食習慣不良
喜歡食用甜點、飲料等含糖量較高的食物,尤其是每天進食零食超過3次的兒童。

2.口腔衛生欠佳
不刷牙或刷牙效果不好。
3.抗齲能力較差
如唾液分泌較少,牙齒排列不整齊,或牙齒發育不良等。
別等到“殺神經”才重視
齲病嚴重了,神經也會跟著疼,這就得談到“殺神經”了。
人們常說的 “殺神經”,在醫學上被稱為“根管治療術”。
牙齒并不是實心的,中空的位置充滿了牙髓,牙髓中有神經、血管等組織。一旦齲病進展到了牙髓,就會導致牙髓炎,那么醫生只能把感染的牙髓去掉,對已污染的髓腔和根管進行消毒滅菌,并用對人體無害的材料把它嚴密充填,這個過程就是“根管治療”。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
發現牙神經發炎→打開牙髓腔,取出發炎神經→根管清理與消毒→根管充填→封閉牙髓腔→戴牙冠保護。
做完根管治療的牙齒通常需要做牙冠(牙套),因為牙髓沒有了,牙齒失去了營養的支持會變得脆一些,容易折斷,牙冠(牙套)相當于牙齒的防護帽,讓咀嚼過程更加安全。
根管治療后,尤其是根尖周炎的患者可能還需要拍X線片復查,周期一般為三個月、半年、一年、兩年或更長。

一般什么情況下需要根管治療呢?
1.牙髓炎
有的人牙髓發炎會疼到難以忍受的劇烈程度,也有的人牙髓炎云淡風輕,毫無感覺。因為牙髓炎分急性、慢性。一旦醫生確診為牙髓炎,都要進行根管治療。
2.根尖周炎
牙髓感染的時間長了會慢慢壞死,不及時控制,炎癥繼續發展,會侵犯牙根周圍的骨組織,這時候如果再不進行根管治療,那么牙齒慢慢也就土崩瓦解了。
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的牙齒都可能帶來劇烈的疼痛。這個時候,牙齒里類似高壓鍋煮肉,在牙齒這個基本密閉的空間里,牙髓內的液體迅速增多,壓力驟然增大,它的能量無處宣泄,造成人的疼痛無法形容。這種情況必須盡快去醫院接受緊急開髓處理。
預防牙髓炎,做到這六點
既然牙髓發炎這么可怕,治療這么復雜,那么為什么要等到牙齒發炎再治呢?兒童應該保護好自己的牙齒,避免齲病和牙髓炎的發生。

①進行充分的咀嚼訓練。3~6歲兒童不要只吃軟爛精細的食物,可以適當吃高纖維素、有韌性的食物。牙齒多咀嚼,有利于頜骨和面部發育。
②吃完喝完要漱口。每次進食后用溫開水充分漱口,減少食物殘渣的殘留。喝完飲料和牛奶也要漱口。可以用清水或白開水漱口,不建議使用含藥物成分的漱口水。
③控制每天零食的次數。零食最好一次吃完,切記不要“零食一時爽,一直零食一直爽”。吃完零食之后,也要用白開水漱口,學會鼓起腮幫子漱口。不管吃什么,最后要以白開水結束。
④睡前刷牙后杜絕零食。
⑤使用牙線。由于乳牙形態和排列的特點,兒童吃東西非常容易塞牙,牙縫是食物殘渣的主要據點,是兒童發生齲齒最常見的部位,必須用牙線來清除。
⑥3~5歲的兒童會想嘗試自己刷牙,為了保證清潔到位,家長要在兒童自己刷牙后,再幫忙刷一遍。因為兒童手指靈活度差,不太可能完全刷干凈牙齒。
來源:健康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