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23年3月3日是第二十四個“全國愛耳日”。

聽覺,在生命的各個階段都是至關重要的功能。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聽覺軌跡,這主要是由遺傳特征所塑造,并受到一生中所經歷的生物、行為和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從產前至老年,全生命周期我們都要重視聽力健康問題。
什么是聽力損失?
正常聽力者雙耳聽閾一般不高于25dB,如果雙耳聽閾高于25dB,那么就存在了聽力損失。聽力損失程度從輕度到中度、重度或極重度不等。它可以影響一只耳朵,也可能影響雙耳,導致聽對話或大聲的聲音有了一些困難。

如何預防聽力損失?
許多導致聽力損失的原因是可以通過公共衛生策略和貫穿一生的臨床干預措施來避免的。
預防聽力損失在從產前到圍產期乃至老年的整個生命過程中都是至關重要的。近60%的兒童聽力損失可以通過實施公共衛生措施來預防。同樣,成年人最常見的聽力損失原因,如暴露于巨大的聲音和耳毒性藥物,也可以預防。

在生命不同階段,減少聽力損失的有效策略包括:
免疫接種、良好的母嬰保健、遺傳咨詢、識別和管理常見耳病、針對噪音及化學品暴露的職業性聽力保護計劃、減少在娛樂場所接觸巨大噪音的安全聆聽策略、合理使用藥物以預防耳毒性聽力喪失。
影響聽力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影響聽力的主要因素包括與出生有關的不良事件、耳部感染、病毒感染、噪音暴露、耳毒性藥物和生活方式的選擇等。盡管人在一生不同時期都有可能遇到這些因素,但對于個人而言,人生的某些關鍵階段聽力最容易受到這些因素影響。

產前:遺傳因素(包括遺傳性和非遺傳性聽力損失)、宮內感染(例如風疹和巨細胞病毒感染等)。
圍產期:出生窒息(出生時缺氧)、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嚴重黃疸)、低出生體重、其他圍產期疾病及其管理。
童年和青春期:慢性耳感染(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耳內積液(慢性非化膿性中耳炎)、腦膜炎和其他感染、巨大的噪聲/聲音。
成年和老年:慢性病、吸煙、耳硬化癥、年齡相關性感覺神經變性、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力損失、跨越生命歷程的因素、耵聹阻塞、耳部或頭部受傷、巨大的噪音/聲音、耳毒性藥物、工作相關的耳毒性化學物質、營養不良、病毒感染和其他耳部疾病、遲發性或進行性遺傳性聽力損失。
來源:醫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