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省委、市委關于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部署,扎實踐行區委“涇渭紅·陵聚力”五大行動各項要求,著力構建“組織全覆蓋、管理精細化、服務全方位”的城市社區基層治理工作格局,6月24日,姬家街道組織召開“深化‘六個在一線’、打造‘六個平臺’,不斷推進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工作安排部署會,為進一步創新基層治理工作舉措、激發各類服務和治理資源、打造城市社區黨建高質量發展“姬家亮點”夯基蓄力、立柱壘臺。

“六個在一線”工作法
深入踐行“四下基層”工作制度,堅持“問題在一線解決、工作在一線落實、思路在一線理清、責任在一線夯實、督導在一線增效、作風在一線淬煉”工作方法,以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為著力點,深入一線問計于民、問需于民,當好民聲“采集員”、矛盾糾紛“化解員”,變“群眾呼聲”為“政策哨聲”,變“群眾上訪”為“干部下訪”,變“端坐會場”為“現場辦公”,做到急事難事見干部、化解矛盾見干部、項目推進見干部,助推基層治理能力顯著提升。
打造“六個平臺”
“管理平臺”:持續優化“多網合一”工作機制,整合黨員干部“雙報到”工作力量,構建“街道黨工委-社區黨支部-樓棟長-黨員中心戶”四級網格,充分發動退休黨員、預備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志愿者參與網格化社會治理,有針對性地將企業、物業、樓宇管家、民警、醫護等黨員骨干吸納進網格內,提升城市管理專業化、精細化水平,推動“全科網格”高效運行,提升社區黨組織服務效率和居民滿意度。
“宣傳平臺”:強化“黨員活動室”、涇渭騎手“紅色驛站”、協商議事、文體康養、老年助餐陣地建設,以多項便民服務向轄區居民、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積極宣傳講解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利用各類媒體和信息渠道,提升群眾對醫保繳納、禁毒反詐、平安創建等工作的知曉率和參與意識,舉辦“聊聊社區那些事”、“小區居民板凳會”等活動,暢通居民建言獻策渠道。定期圍繞網格化管理、物業黨建聯建、社區場地換服務等,加大社區工作經驗及亮點宣傳總結力度,使社區工作得到共建單位和居民群眾的支持、參與和認同。
“服務平臺”:壯大社區志愿服務力量,深入實施“社區吹哨、干部報到”和機關黨員干部包抓制度,發動“兩代表一委員”、新就業群體、老黨員、志愿者等,在社區服務、矛盾調處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社區工作日”等為民服務實踐活動走深走實。整合第三方社會組織、草根社團、日間照料中心、老年公寓、嵌入式服務等資源共同參與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和為民服務,改善弱勢群體、留守老人等特殊群體生活狀況,提供更加細致的關懷和服務。
“協商平臺”:用好用活“議事會”、“居民議事廳”、“關哥說事”工作室、“黨建聯席會議”等協商議事平臺,促進社區治理民主化、透明化和高效化。按照“黨建引領、多元共議”工作思路,有效整合社區黨組織、居委會、高延工業服務處、物業公司、居民代表、轄區單位各方力量,建立“紅色議事機制”,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組織引導開發商、業委會、物業企業和駐地單位等共同參與基層黨建、基層治理和為民服務,研究解決群眾急難愁盼難題。
“貼心平臺”:聚焦“一老一小”需求(“一老”的養老照護和“一小”的托育需求),建立街道老幼服務體系。整合日間照料中心、老年公寓、嵌入式服務等資源,以上門服務和定點服務的形式,為轄區老年群體提供全天候起居、生活照料、專業護理、康復理療、心理疏導、公益健康講座、精神文化等服務;針對居家養老對象,提供助餐、助潔、助浴、助醫、助急、助行、助娛“七助”上門服務。整合未成年保護、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工作,打造社區兒童活動區、兒童閱覽區、托幼工作室等功能區,探索成立“兒童社團”,開設多種文體娛樂活動,滿足“上班族”居民托幼需求。
“綜治平臺”:深入實施警社(村)共治工作,積極創建“警社聯盟”,推動民警在社區(村)“兩委”班子掛職,實現警力下沉,提高社區治安管理水平,營造安全和諧的居住環境。常態化開展社(村)、警、志愿團體、居民等多方聯動活動,社區(村)志愿服務隊與網格員、轄區民警定期開展治安巡邏、隱患排查、幫扶教育、矛盾糾紛調解等工作,深耕社區(村)安全責任田,共同做好治安防范和群防群治工作,全面提升基層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