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由高陵區社會工作部、高陵區團委、姬家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姬家派出所、涇渭路社區精心打造的“七彩假期”暑期課堂迎來高光時刻,以“竹編織軍魂 巧韻頌八一”為核心的非遺體驗課,在返鄉大學生志愿者的傾情助力下,為社區青少年編織出一個融匯傳統文化精粹與熾熱愛國情懷的難忘假期,更譜寫了一曲青春力量回歸桑梓、服務基層的動人樂章。

軍旅故事潤童心:軍警風采鑄信念
活動伊始,姬家派出所的社區民警解警官身著筆挺警服,講述著軍旅故事:新兵連時的手忙腳亂、冰天雪地里站崗的刺骨嚴寒、抗洪救災中用血肉之軀搭起的“生命通道”…… “叔叔,您現在還會疊‘豆腐塊’被子嗎?”一個小姑娘仰著小臉問道。解警官朗聲笑答:“當然!守護大家,就得從每件小事做起。”隨后,他結合自身經歷,向孩子們細致講解了暑期安全注意事項。孩子們聽得格外認真,孩子們眼中閃著光,那些帶溫度的故事如種子播撒心間。解警官穿過軍裝又披警服的堅守,讓孩子們懂得:有一種信念,不論何種制服,永遠滾燙如初。

雙師”課堂:青春接力,非遺薪火代代傳
“篾要壓緊,就像戰士握槍的手一樣穩!”大學生志愿者劉嘉琪半蹲在小朋友身旁,輕聲細語地指導著。此次課程創新采用“非遺老師+返鄉大學生”的雙師模式。社區非遺講解人講授竹編歷史與核心技法,而來自西安明德理工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等高校的6名轄區大學生志愿者,則化身“非遺助教”和“紅色講解員”。他們不僅協助孩子們完成復雜的編織步驟,更結合自身知識儲備,用生動的語言講述竹編技藝在革命歲月中制作擔架、籮筐支援前線的故事,將堅韌的竹之品格與不屈的軍魂精神無縫鏈接。

青春“返航”:志愿星光點亮社區“七彩假期”
此次活動的另一抹亮色,正是這群主動“歸巢”的大學生志愿者。他們放棄部分暑期休息時間,積極參與社區“七彩假期”系列活動的策劃、組織與教學。從前期協助布置場地、準備材料,到課堂上耐心輔導、維持秩序,再到課后整理作品、收集反饋,他們的身影活躍在每一個環節,為“七彩假期”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動能,也展現了新時代青年情系家鄉、反哺社會的責任擔當。

“織軍魂”非遺課堂與大學生返鄉志愿服務的結合,是一次“雙翼共振”的成功探索。此次活動不僅讓孩子們在動手實踐中深刻感悟了傳統文化魅力與軍人崇高精神,也為返鄉大學生搭建了認識家鄉、服務社會、實現價值的堅實平臺。社區未來將持續深化“七彩假期”品牌內涵,拓寬校地合作渠道,吸引更多青年力量參與,讓傳統文化的薪火與志愿奉獻的精神在社區沃土上生生不息,共同照亮青少年全面發展的成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