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一、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情況
一是強化依法治區組織實施。黨政主要負責人認真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定期聽取有關匯報,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重大問題,將普法依法治理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著力提升衛生健康治理能力和服務能力。全年開展“一把手”跟執法活動24次,不斷推進習近平法治思想、法治社會建設重點工作走深走實、取得新成效。
二是領導班子成員帶頭學法用法。采用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學習強國平臺、陜西干部網絡學院等多種途徑,實現領導干部定期學法制度化。安排組織開展黨內相關法律法規和推動高質量發展法規學習宣傳。將憲法、民法典、行政法律和衛生健康法律法規等納入黨委中心組學習內容。組織召開監督業務能力提升培訓會12次;國家衛生健康綜合監督網絡培訓平臺、公衛繼續教育平臺參加專業線上培訓,人均完成95學時,線下參加省市各類監督執法業務培訓35人次,通過多種形式實現培訓進一步提升了監督員的綜合業務水平,增強了監督員監督執法服務能力。
三是“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普法責任制不斷強化。制定印發《西安市高陵區衛生健康系統2024年普法責任清單》。“健康高陵”微信公眾號開設“普法宣傳”專題欄目進行普法宣傳,在衛生健康行政執法單位、區級4家醫院、10家街道衛生院等單位共設立15個重點宣傳點位,利用LED電子屏和普法宣傳欄等開展普法宣傳。“高陵衛監”發布工作動態、以案釋法及各類宣傳稿件286篇,“高陵融媒”采用4篇閱讀量約1.2萬人次。年內,衛健系統各單位采取觀看視頻,LED屏滾動字幕,張貼海報、懸掛橫幅等多種形式,深入開展國家憲法宣傳周及民法典宣傳月系列宣傳活動,為建設“六個高陵”,推動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法治環境。
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重要舉措和成效
一是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對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工作領導小組進行調整,進一步細化重大行政執法事項法制審核材料移交及審核意見書有關事項內容。在行政執法過程中,認真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堅持做到了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制定了行政處罰包容審慎“三張清單”(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事項清單、應當從輕或減輕處罰清單、可以從輕或減輕處罰清單),在區政府“法治政府-行政執法”欄目進行公示。按照教育與處罰相結合原則,推行告知、提醒、勸導等包容審慎監管和柔性執法方式,對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的,依法不予行政處罰。
二是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以落實國家“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抽檢任務為主線,強化監督檢查力度,深入推進日常監管。轄區各類被監督單位1599戶,完成監督戶數1348戶次,整體監督覆蓋率84%。國家“雙隨機”任務共抽取131戶,完成任務130家,關閉1家,完結率100%,完成率99.24%。依托陜西省“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工作平臺,組織本部門隨機抽查20批次,部門間聯合隨機抽查3批次,累計檢查監管對象182戶。檢查結果全部在區政府門戶網站和信用陜西西安平臺進行了公示。
三是開展迎國衛復審重點場所衛生集中整治。召開迎國衛復審培訓暨推進會共4期,公共場所、職業衛生、生活飲用水、學校等共計839家單位參訓。完成公共場所“四小”行業檢查667家、中小學85家、幼兒園86家(含托育2家)、用人單位130家、生活飲用水單位75家。建成公共場所示范街5條,建成示范店61家。
四是深入開展衛生健康各類專項監督執法。在公共衛生、醫療衛生、消毒產品等領域開展各類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打擊非法行醫和非法采供血專項整治,在各街辦召開打擊非法行醫專項行動推進會11場次,發放宣傳資料等2500余份,累計巡查440余戶次,取締非法游醫攤點5處,處理群眾投訴8例,其中立案3起,罰款11.5萬元、沒收違法所得0.92萬元。開展學校幼兒園和托育機構春秋季重點傳染病防控及飲用水衛生專項檢查,下發監督文書258份,督促整改82戶,立案查處3件,罰款1.4萬元。同時,對公共場所經營單位、餐飲具集中消毒服務單位、抗(抑)菌制劑生產經營單位、用人單位以及職業病危害因素等開展專項監督和治理行動。全年立案查處78件,其中簡易程序54件、普通程序24件,對68份案卷進行評查,優秀52件、良好16件。
三、存在問題和不足
一是衛生健康相關法律法規宣傳教育力度仍需加大加強。二是行政執法全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推行陜西省“三項制度”工作指標體系落實上仍需努力。三是在“互聯網+監管”、信用分類監管方面仍需不斷探索推進。
四、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入腦入心。堅持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和重大行政執法事項法制審核工作,充分發揮法律顧問作用,積極做好行政處罰與非訴執行、各類調解銜接,在推動法治建設上出實招、做實功,不斷推進法治政府建設。
二是抓好問題整改。學習借鑒先進經驗,探索推進“互聯網+監管”、社會信用分類監管工作模式,依法加強行業監管。建立健全各項工作機制,充分調動各方資源優勢,堅持柔性執法和“一把手”跟執法,不斷提升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推進行政執法工作取得新成效。
三是提升治理成效。不斷提高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厚植和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推動法治建設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傾,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努力為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建設貢獻衛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