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過去一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我單位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實國家省市關于法治政府建設的決策部署,圍繞法治政府建設目標任務,扎實推進數據和行政審批工作,為全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法治保障。現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報告如下:
一、本年度工作情況
(一)依法全面履行職能。全區新登記市場主體5429戶,市場主體總量達到 60507戶,同比增加9.85%;區政務服務大廳累計辦理各類政務服務事項 132298件,為辦事群眾和企業免費郵寄資料1672件,為新設立企業免費刻章 1728 套;收到辦事企業群眾評價27745條,其中滿意評價27740 條,滿意率始終在99.8%以上。
(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全面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改革。制定《進一步優化政務服務提升行政效能推動“高效辦成一件事”實施方案》,對全區“高效辦成一件事”工作提出細化落實舉措,截至目前,國辦第一批13個和市級“為民實事”10個事項任務已全部實現線上線下無差別受理,共服務企業群眾20024次。建立“審批+勘驗+代辦”集成服務保障機制,為106
個在建市區兩級重點項目解決問題36個;開發“云審批”微信小程序,創新推行視頻幫辦代辦,打造“智慧審批”;持續優化“勘驗即發證”服務模式,勘驗一次性通過率由53.4%提升至95%;打造“小陵代辦”服務品牌,為39家規上企業代辦事項72件,節省企業辦理時間266個工作日,《高陵區優化營商環境助力規上企業發展》經驗做法被省職轉辦刊發,在全省推廣復制。
(三)扎實落實“三項制度”。按照《西安市高陵區數據和行政審批服務局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治審核制度工作實施方案》, 在陜西政務服務網將我局審批事項的基本信息、受理條件、辦理流程、申請材料、設定依據等予以公開,并進行動態調整。按照省市相關文件要求加強行政執法證件管理。在工作過程中亮明身份,政務服務窗口設置人員崗位信息公示牌。按照“誰執法、誰公示”的原則,將審批信息在政府門戶網站和信用(陜西)網站予以公開,今年以來,在區政府門戶網站發布公示報告559條,實時接受行政相對人的監督。制定《西安市高陵區數據和行政審批服務局行政審批事項辦理流轉單》,明確各環節責任,形成了閉環管理。
(四)建立完善相關制度體系。積極踐行“法定職權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基本原則,按照《西安市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3年版)》及《西安市行政備案事項清單(2023年版)》,我局牽頭啟動許可事項及備案事項的全面梳理工作,印發《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公布行政許可事項清單(2023年版)的通知》(高政辦發〔2024〕6號),實現258項行政許可事項、266項行政備案事項全部納入清單化管理。出臺《西安市高陵區全面推行告知承諾制和容缺受理服務實施方案》,推出告知承諾事項29項、容缺受理材料200余項,實現以“以承諾代替現場核查”、“以承諾代替證明”,企業群眾“即來即辦”,滿意感、獲得感持續增強,今年以來累計告知承諾服務企業群眾657件。
(五)認真開展行政執法委托及執法證件監督清理工作。一是按照機構改革要求,我局原執法委托協議所涉及的主體發生了相應變化,為確保執法工作的合法性、連續性和有效性,對原執法委托協議進行更換,并對委托職責、執法范圍及依據等方面進行了優化完善。二是按照《西安高陵區司法局關于開展全區性執法人員資格證件專項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嚴格按照時間節點,依照工作要求,認真開展專項清理工作,我局現持有執法證人數10人,男持證人6人,女持證人4人,7人為新申領,3人為換證,證件到期日期均為2026年6月。我局不存在勞務派遣人員、合同制人員、執法輔助人員、工勤人員等非正式在編工作人員申領執法證件情形;不存在超機構編制數、超執法崗位數申領證件情形;不存在已作廢的舊版陜西省行政執法證件未完成換發、注銷、收回,進而繼續持證執法等情形。3人應注銷執法證件,2人證件已收回,1人以情況說明方式進行報備。
(六)完善法律顧問參與機制。今年以來,我局共產生法律顧問服務34次,其中法律咨詢7次、合同審查23次、行政復議0次、行政訴訟4次,將法律顧問的意見建議作為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確保行政執法工作依法依規開展。
(七)深入推進法治數字政府建設。以“一網統管”“一網通辦”“一網協同”為目標,按照“補齊城市基礎設施短板,突出功能引領,推進各區域競相有序特色發展”理念,由區數據和行政審批服務局負責,組織相關行業專家團隊,結合高陵區產業特色和實際情況,對高陵區城市大腦及智慧城市建設進行進一步規劃。目前,規劃初稿已形成,擬以“一套底座、四類專題”為總體框架,通過數據匯聚、AI識別分析、數字孿生等技術,打通橫向各部門、縱向各層級業務壁壘,破除數據條塊管理模式,展示各行業基本情況及動態感知,利用大數據模型計算進行分析研判,助力服務領導決策。
二、存在的問題
我局作為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市場主體和群眾的前沿陣地,法治工作至關重要。雖然2024年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然而,也不能忽視存在的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工作人員法治意識還不夠強,對新出臺或修訂的相關法律法規掌握不及時、不深入,在處理一些邊緣性、復雜性審批業務時,法律適用準確性及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對于一些新興行業或業態的審批標準設定,法治前瞻性還不足。二是法治建設工作制度及監督機制還需更進一步完善,執法隊伍的人員融合、業務協同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針對這些問題,我局一是要充實隊伍,建立多渠道人員調配機制,進一步加強工作人員法治培訓的系統性和及時性,建立常態化的法規學習機制,深入研究新興領域發展趨勢,提前謀劃,為行政審批工作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二是通過聚焦行政審批、政務服務、數字政府建設等核心任務與工作內容,對工作流程的各個環節進行剖析,打破固有方式、慣性思維,從優化方法、改進技術、拓展思路等方面入手,挖掘其中可優化的節點,精準發力,不斷探索,進一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持續提升企業群眾辦事效率和服務體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