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鹿苑街道堅持以黨的建設為引領,統籌推進綜網中心建設、鄉村振興、疫情防控、環境保護、安全生產、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榮獲了省愛國擁軍模范單位、全市消防工作先進單位、區重點項目征遷工作先進集體、區黨管武裝先進單位、區12345市民熱線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經濟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
一是黨建活力多點迸發。秉承“民有所呼、我有所行”服務理念,全面推進“紅色領航”四大聯動體系建設,打造紅色家園8個,紅色港灣24個,紅色物業15個,紅色管家216人,在小區設置黨小組36個,紅色議事亭12個。打造高效化、多元化、常態化、標準化、品牌化社區黨組織,鹿苑社區、鹿祥社區、昭慧社區、水景社區先后通過市級“五化標桿”社區驗收,形成特色基層黨建品牌;同時以實施“五大行動”為抓手,扎實開展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創建工作,東樊村、藥惠村黨支部先后獲得“全省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范村”榮譽稱號,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二是基層治理亮點紛呈。依托市委平安辦社會治理綜合指揮信息平臺和“長安E格”APP,建立縱向貫通的綜合治理和網格化服務體系,率先高標準建設街道及村(社區)兩級綜合治理和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現有網格體系網格員總數708人,其中一級網格員70人,二級網格員638人(村上156人,社區482(包含紅色管家216人),并將信訪維穩、安全生產、疫情防控等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初步實現“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區村、難事不出街道,平安不出事”的目標。
同時,在街道和8個社區成立“陵聽陵動430”辦公室,并開通為民服務專線,以“紅色領航”為統領、通過“三方協同微治理”,將“物業、居委會、業委會”三方矛盾體聚攏起來,解決群眾困難和訴求,實現服務居民“零距離”。目前,共幫助群眾解決各類“急難愁盼”問題515件,其中物業矛盾310件,行業部門116件,市政設施14件,小區基礎設施5例,反映社區管理61例,消除業主之間矛盾9例,轄區群眾矛盾和糾紛同比下降了30.1%,熱線投訴總體呈下降趨勢,有效破解了基層治理難題。
三是民生基礎愈發堅實。堅決落實城鄉低保、特困供養、低收入認定等惠民政策,超額完成年度各項目標任務。同時,按照“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要求,充分發揮村(社區)網格和黨員模范帶頭作用,與下沉黨員干部攜手筑起了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組建臨時黨支部135個、黨員突擊隊34個、黨員服務隊41個,黨員先鋒崗234個,從嚴執行疫情防控最新政策,實現了“零感染”的目標,也在各項重點工作中起到了引領示范帶動作用。
高標準建設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率先在水景社區打造精品五星級退役軍人服務站,初步完成省級示范退役服務站創建任務。
四是生態環境日益優化。堅持把環境保護和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做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做在日常,抓在長久。以村黨組織為單位,開展常態化網格監管,落實散亂污企業整治、煤改潔、揚塵治理、黑臭水體整治等工作任務,并以幸福新農村示范村、美麗村村莊、美麗人家建設為契機,建立環境衛生整治長效機制,落實“周通報、月考評排名”工作制度,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
五是經濟運行穩中向好。選優配強村級班子,選出一批信念堅定、忠誠可靠、能力過硬的村兩委干部,為村集體經濟建設夯實組織力量,先后在江流村、張家村、麥張村、東樊村、東街村分別探索出土地托管型、資產租賃型、整合資源型、土地入股型、發展產業型5種發展模式,初步實現30%的村年底分紅。同時,組建“黨員突擊隊”,由街道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駐扎,超前完成了地鐵十號線車輛段、西環南延、京昆高速等項目征遷工作,持續做好萬科、大悅城、大明宮、污水處理廠、北樊社區等項目保障工作,確保了項目順利推進。重點項目城西社區二期項目正在有序建設,計劃2023年2月完成回遷。
下一步,鹿苑街道將主動對標“一二三六”發展思路,創新發展、真抓實干,以優異的工作成績助力“六個高陵”建設,共同繪就高陵發展美好藍圖。
一是堅持黨的建設為綱。以黨支部為單位,有序推動區第二次黨代會精神學習貫徹工作,確保學深悟透、執行到位;深入推進“民有所呼、我有所行”工作,全面推進“紅色領航”工程建設,打造“紅色家園”、“紅色港灣”、“紅色物業”、“紅色管家”黨建引領體系,提升黨建服務水平,為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實現服務居民“零距離”。
二是狠抓經濟發展主線。做好萬科、大悅城、大明宮、區污水處理廠、地鐵十號線、京昆高速等項目保障工作,配合做好矛盾糾紛化解,完成項目圍墻建設工作。借助“義烏”經驗,以三產服務業為突破口,搭建電子商務服務平臺,構建一體化的市場服務體系,做大做強產業鏈,擴大市場空間,增強發展韌性,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是突出環境保護重點。把環境保護工作做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做在日常,抓在長久,落實網格化監管,建立環境保護工作臺賬,將重點企業、易反彈問題納入,開展常態化監管,督促提升改造類“散亂污”企業完善手續,并加快推進煤改潔工作,攻克黑臭水體治理難關,落實大氣污染防治各項任務,不斷優化生態環境。
四是打造鄉村振興亮點。持續做好耕地保護工作,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大力發展優勢設施冬棗、櫻桃等果業產業,借助“互聯網+農業電商”,打造集種植、生產、交易、電商等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叫響鹿苑農產品品牌,鞏固農業發展基礎;以幸福新農村示范村、美麗鄉村、美麗人家建設為契機,結合特色優勢,落實村莊規劃,以人居環境整治為突破口,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現美化、綠化、亮化的目標。
五是激發農村改革活力。堅持和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以支部引領為抓手,以黨員示范帶動為先導,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發揮好江流村等5個區級試點村引領作用,帶動剩余19個村級組織同步發展,確保至少30%的村年底實現分紅。
六是推動社會治理創新。加強和改進社會管理與服務工作,依托街道和村(社區)兩級綜網中心及“陵聽陵動430”辦公室,不斷優化服務職能,將鐵腕治霾、安全生產、信訪維穩、人居環境整治、宗教、疫情防控、民生保障等工作均納入網格化管理,構建多方位社會治理體系,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節約行政資源,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