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西安市高陵區民政局對區政協十屆三次會議第112號提案的復函
馬斌委員:
您提出的關于加強我區地名文化遺產宣傳和展示的建議(第112號)已收悉。現答復如下:
自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工作結束后,習近平總書記先后4次對區劃地名工作發表重要講話,提出工作要求。區劃地名工作要把歷史文化和傳承保護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近幾年,區民政局區劃地名工作也將傳承和保護地名歷史文化放在了工作的重中之重。2022年,經過實地勘察和多次專家論證,確定了我區第一批市級地名文化遺產目錄88條,通過政府官網、融媒體以及微信平臺對我區地名文化遺產目錄進行宣傳和公示。2023年我區申請并認被定市級地名文化遺產4條,包含高陵縣(千年古縣)、涇渭分明、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通遠鎮(百年古鎮),同年我區申請省級地名文化遺產3條待認定,包含高陵縣(千年古縣)、涇渭分明、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舊址。為了更好的傳承和發展地名歷史文化,我們正在開展“鄉村著名行動”專題工作,通過深入推進地名命名管理服務、地名標志設置維護、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地名信息采集上圖等工作,著力在保護傳承地名文化、賡續城市歷史文脈上形成特色。未來,我們地名文化遺產保護和宣傳工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一)開展鄉村地名命名專項工作
1.加強鄉村地名管理。深入貫徹落實《地名管理條例》,研究制定符合鄉村特點的地名管理制度、規范和程序,打牢鄉村地名管理制度基礎。發揮我區地名委員會成員單位工作協調作用,科學編制區級地名方案,強化地名方案對命名更名標志設置、地名文化保護等工作的引導約束作用。注重地名方案與相應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配套,同步更新,并行實施。
2.加大鄉村地名命名力度。系統梳理排查有地無名、多地重名、地名不規范等問題。加大鄉村地名的命名力度,做好自然地理實體、自然保護地、鄉村道路、具有重要地理方位意義的農業產業、公共服務設施的命名更名工作。按規定做好鄉村地名的備案、公告,全面提升鄉村地名精細度和規范化程度,有效服務鄉村治理精細化、網格化需要。
3.起好新時代鄉村地名。提高新生鄉村地名文化內涵,在命名、更名中注重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打造融鄉土氣、時代感、文化性于一體的現代鄉村地名景觀。堅決杜絕“大、洋、怪”等不規范地名在鄉村地區滋生蔓延,用新時代西安特色的鄉村好地名展示和提振美麗鄉村精氣神。
(二)開展鄉村地名設標專項工作
4.規范設置鄉村地名標志。依據《地名標志》國家標準和其他有關規定,系統謀劃、規范設置村牌、街路巷牌、樓門牌等標志,健全鄉村地名標志導向體系。結合鄉村建設,設置具有各地特色的地名標志,同一街道新設置的地名標志力求統一。加強地名標志管理,及時維護、更新,排查清理私自設置的不規范地名標志,更好發揮地名標志導向作用。
5.打造鄉村特色地名標志。適應鄉村建設、旅游發展等需要,探索創新地名標志形式,擦亮美麗鄉村的地名“名片”。加強信息技術、數字技術運用,推廣將地名標志與便民服務相結合的“智慧門牌”,豐富地名標志功能作用,打造信息窗口,服務生產生活,提升鄉村人居環境。
(三)開展地名文化進村入戶專項工作
6.講好群眾身邊的地名故事。廣泛開展鄉村地名故事尋訪活動,組織采編鄉村地名故事,開展多種形式的鄉村地名故事征集、宣講、展演活動,用地名所承載的歷史文脈滋潤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推進地名文化進村居,利用好村史館、鄉村文化墻電子顯示屏、宣傳欄、公告板等陣地,融合文化旅游、特色田園建設開展地名文化宣傳活動,因地制宜建設地名文化展示設施,提升地名文化可見度。
7.保護傳承優秀地名文化。開展地名文化遺產審核認定工作,挖掘整理鄉村地區地名文化遺產,將歷史悠久、內涵豐富、特色鮮明、具有重要傳承價值的鄉村地名納入保護范圍,不隨意更改老地名,守護好精神家園。充分認識鄉村地區行政區劃建制在傳承保護歷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做好相關專項論證評估工作。對村綜合改革中撤并的,結合實際活化、移植利用,設置歷史地名標志,標明原地名、含義、沿革等內容。
8.提升鄉村地名文化。盤活現有資源,注重融合結合,充分發揮現有地名文化宣傳模式與途徑,開展“大地有名”“山水有名”“家鄉有名”等系列宣介活動,開發鄉村地名文化產品,推動地名文化數字化、形象化,推動與文化旅游等項目深度融合,打造有影響力的鄉村地名文化項目品牌,讓地名成為鄉愁鄉憶的特色文化符號。
(四)開展地名信息服務專項工作
9.做好鄉村地名信息采集上圖。依托國家地名信息庫和互聯網地圖,加大鄉村地名信息采集力度,對鄉村地區自然地理實體、居民點、道路街巷、交通水利、公共服務、文化旅游、農業產業等地名信息實現應收盡收、常態更新、規范上圖。積極發動群眾依托圖上地名自主上傳村級寄遞物流綜合服務站、村郵站、農家樂、采摘園等興趣點,提高圖上地名感知度和活躍度。
10.規范使用鄉村標準地名。用好我區地名圖錄志等成果,加強鄉村標準地名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推動在各類標志標識、涉農法律文書、身份證明、不動產權屬證書等公文證件以及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規范使用鄉村標準地名信息。
11.創新城鄉區劃地名“一張圖”服務。整合行政區劃設置、已勘定的行政區域界線數據、各類型鄉村地名數據、鄉村標準地址數據等,以“一張圖”模式為農業農村、自然資源、社會治理、文化旅游等領域提供標準、規范、詳實的區劃地名信息服務,切實發揮好數據底座作用。
(五)開展地名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專項工作
12.創新鄉村地名應用場景。搭建“互聯網+地名服務”平臺借助民政系統信息化建設,推動地名服務與寄遞物流下鄉、工業品下鄉、農村電商建設、在線旅游、智慧農業、鄉村平臺經濟等深度融合,便利城鄉資源要素雙向流動。
13.推動地名標識品牌建設。發揮地名的地理標識功能,支持鼓勵在鄉村產業品牌宣傳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培育打造一批“鄉字號”“土字號”公共品牌,助力本地各類優質農副產品、旅游服務資源等推介推廣。
14.提升群眾地名建設參與度。積極發動和引導群眾參與命名設標、地名文化挖掘、地名采集上圖等鄉村地名建設,大力發展鄉村地名志愿者,因地制宜開展地名志愿服務活動,鼓勵社會組織參與地名文化挖掘保護利用等工作。鼓勵將鄉村地名建設有關事項納入村級議事協商內容,切實把地名工作建設成為聯誼鄉情、熱絡感情、暢通民情的大舞臺。
地名文化遺產的傳承和發展是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再次感謝您提出的寶貴的意見,讓我們共同發揚和傳承家鄉文化遺產。
聯系人及電話:汪 洋 02986916570
西安市高陵區民政局
2024年4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