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韓新橋代表:
您提出的關于做好農民農業科技服務工作的建議(第7號)收悉。現答復如下: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近年來,高陵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和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精神,以滿足農民的需求為出發點,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效能,推動良田良種、良機良法集成配套,加快高產優質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促進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有力支撐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助力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一、創新服務機制,優化服務體系
(一)組建農業科技工作服務隊。在農林系統抽調“精兵強將”100余人組建“小蜜蜂”工作服務隊,按照產業類別分布、劃定服務區域、混合技術編組、全產全域覆蓋的工作思路,構建單點作業、多點協同、以點連線的網格化服務包抓圖,建立精準高效、多方協同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形成“人人有責任、人人有任務、人人抓服務”的工作格局。
(二)深化校地合作。與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專家團隊緊密合作,成立專家組、技術聯包組,精準對接農業示范主體,形成傳、幫、帶、推的農業科技服務路徑。持續開展農業科技包抓村組活動,強化“宣傳發動、技術培訓、現場指導”三個到位,確保良種良法入戶到田,輻射帶動周年糧食產能持續提升。
(三)做好應急服務。建立高陵區農業氣象災害預警“叫應服務”機制,采取“線上+線下”的模式,開展農業生產社會化托管服務、撂荒地政策、秸稈綜合利用、防災減災等科技宣傳培訓工作,增強社會化服務組織和群眾的安全生產意識、應急管理能力,為農民群眾提供“全天候、保姆式”技術服務,指導農戶開展農業生產,確保關鍵技術及配套措施落實到田間地頭。目前,累計發布信息10萬余條,累計出動農技人員4300余人次,發放宣傳頁5萬余張,接受群眾咨詢3500余次,發布日志16375篇,上報農情3217條,發布指導服務動態1200余條。
二、加強技術保障,推進產業發展
(一)共享科技成果。組建由院校教授、省市專家、區級業務骨干、種植能手為成員的“高陵全季西紅柿”種植專家庫,聚焦農業關鍵核心進行技術攻關,為“高陵全季西紅柿”產業發展提供全面、深入、專業的指導和支持。目前,已建成5個全季西紅柿示范園,全面示范推廣農業關鍵核心技術。
(二)強化宣傳培訓。通過“高陵全季西紅柿大講堂”活動,以“理論教學+基地實訓”的方式,開展現場講解、示范、操作、解答,實現培訓與生產全過程對接。累計開展西紅柿技術講座12期、培訓群眾1200余人次。
(三)升級服務模式。組建農技服務“大篷車”,構建起“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農業科技推廣服務模式。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邀請院校教授、省市專家、種植能手與農技人員一起每天進駐一個街村、一個種植基地、對西紅柿種植戶進行標準化種植、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等技術培訓指導,做到“科技人員到地、工作措施到點、良種良法到田、技術要領到人”。目前已開展服務100余次,服務群眾800余人次,全力護航“高陵全季西紅柿”產業高質量發展。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今年4月份,農業農村部、科技部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提升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整體效能的實施意見》,為我們做好新時代農業科技工作提供了遵循,我局將堅持科技賦能,持續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大農業科技宣傳培訓和現場指導工作,提升糧食單產水平,輻射帶動全區糧食生產。二是積極做好果蔬新品種新技術推廣應用,落實各項技術措施,擴大示范效應。緊盯“糧袋子”“菜籃子”“果盤子”安全、農業綠色生產、防災減災等重點方向,開展技術協同攻關研究,積極探索創新,加快形成一批叫得響、立得住、可復制的綠色高效配套技術體系。三是開展全程技術服務,因時因地分類施策,指導農民群眾加強田間管理,提高關鍵技術的到位率,努力做到專家直接入戶、技術直接到人、良法直接到田,保障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感謝對我區農業農村工作的關心,希望繼續對“三農”工作給予支持。
(聯系人:劉守超,電話:029-86922492)
西安市高陵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
2025年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