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類別:B
簽發人:劉林
高民函〔2022〕110號
黨冬梅委員:
首先感謝您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關心與支持,您提出的《關于健全完善老年人關愛服務體系的建議》(第40號)已收悉。您的提案非常中肯,貼合當前我區老人關愛服務工作實際,對下一步推進全區養老服務工作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現答復如下:
一、我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我區養老服務工作得到不斷加強,全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一是政府主導,城鄉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建成。先后制定政策文件,加大對養老服務業的扶持力度,區、街道、社區(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初步建成。截至2021年底,全區8家養老機構,其中公辦1家,企辦民營1家,民建民營6家;5個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覆蓋率71.4%;61家農村幸福院,覆蓋率80%;8家日間照料中心,15個社區養老服務站,覆蓋率71.9%。二是鼓勵社會參與,城鄉養老服務建設不斷加強。通過吸引鼓勵集體、企業、社會組織和私人等投資創辦養老服務機構,引導和鼓勵社會中介組織、家政服務公司等積極參與居家養老服務,探索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租賃經營等養老設施建設模式,提升了城鄉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水平。三是創新養老服務模式,養老服務多元化體系初步構成。根據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我區積極整合資源,逐漸建立了居家養老服務為基礎,社區養老服務為依托,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協調發展,多種養老方式相互補充的養老服務體系,較好地滿足了全區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務需求。在農村養老服務方面,2021年投資51.7萬元,完成全區374戶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發放農村喪失勞動能力和貧困老年人生活補貼1368人次、6.79萬元;開展福彩助老活動,為全區48名困難失能老人上門提供助老服務;依托農村幸福院,累計年服務農村老年人2萬余人次;在“重陽節”和“敬老月”等傳統節日,開展農村留守、空巢、特困等老人慰問活動,宣傳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較好的營造了全社會養老、孝老愛親的良好氛圍。
二、存在問題
雖然近年來我區加大了各類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力度,取得了較大的發展,但與日益增長的社會養老需求還存在較大差距。一是養老服務設施少、規模小、檔次低、功能單一,運營管理水平不高,難以滿足多元化社會養老的需求,加之老年人思想觀念保守、消費能力不足,導致養老機構入住率不高,機構養老作用發揮有限。二是社會力量參與還不夠。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財政實力等因素影響,養老服務工作財政支持力度不大,加之我區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多元化等因素,相關鼓勵、扶持、優惠政策滯后等問題,民間資本不能有效引導到養老服務機構建設上,約束了覆蓋面的擴大和服務水平的提高。三是養老服務設施還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現象,特別是居家養老服務站和農村幸福院,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作用發揮不充分的現象。
三、下一步措施
(一)提高認識,增強主動。2022年我們將立足實際,克服客觀困難,利用市上大力推進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這個時機,圍繞2022年養老建設任務和質量提升任務,積極和業務部門對接,宣傳政策、細化任務,主動靠上去做工作,特別是街道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建設工作,督促街道強化主體意識,主動參與、主動對接,積極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和業務部門形成合力推動轄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
(二)整合資源,完善服務。鼓勵并支持社會組織、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充分整合各種資源,為老年人服務。同時,督促指導社區為養老服務組織提供綠色通道和必要的設施、條件,支持養老服務組織進社區,指導養老服務組織合理調配養老服務資源,做好服務供給,促進養老資源有效利用。
(三)典型示范,拓展功能。針對我區農村人口基數較大的實際,以張卜街道東關村農村幸福院為試點,推動全區農村幸福院提高運營管理水平,豐富服務內容,探索建立符合農村養老特點,不僅方便留守、空巢老人就近托養,又助推農村剩余勞動力及失地農民創業就業,創新非常接地氣的養老新模式,促進農村幸福院在農村養老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再次感謝您對我區養老工作的支持與關心,并懇請您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和幫助我們的工作,對我區養老服務工作多提寶貴意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們將以此提案為契機,不斷加強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工作,積極創新工作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認真落實各項惠老政策,充分發揮養老服務設施的作用,竭力搞好養老服務。
(聯系人:王甲一;電話:86926887,13659200255)
西安市高陵民政局
2022年5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