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高陵縣2009年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高陵縣統計局
2010年3月28日
2009年,是高陵發展亮點紛呈,成績輝煌的一年,面對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高陵縣委、縣政府全力落實中央提出“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諧”的大方針,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全力落實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保強爭優十不退為百進位 又好又快守住底線盤上線”的目標,全縣經濟高速發展,民生顯著改善,各項社會事業取得新的成績。
一、 綜 合
初步核算,2009年,全縣GDP達到117.68億元,比上年增長27.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9.2億元,增長6.5%;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93.03億元,增長28.4%;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5.45億元,增長21.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縣人均GDP達到39603元,比上年增加7775元,增長24.43%,按平均匯率折算人均GDP達到5798美元。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4:78.6:11.0變化為7.8:79.1:13.1。其中,第一產業比重較上年下降2.6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分別提高0.5和2.1個百分點。
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分別是:第一產業貢獻0.33億元,貢獻率為1.03%;第二產業貢獻28.61億元,貢獻率為89.83%,其中工業貢獻27.65億元,貢獻率為86.81%;第三產業貢獻2.91億元,貢獻率為9.14%。工業對全縣經濟增長的貢獻仍處于主導地位。
|
2009年全縣生 產 總 值構成 |
||||
|
單位:億元 |
||||
|
2009年 |
2008年 |
增速% |
||
|
生產總值 |
1 |
117.68 |
85.83 |
27.1 |
|
第一產業 |
2 |
9.20 |
8.87 |
6.5 |
|
第二產業 |
3 |
93.03 |
64.42 |
30.4 |
|
工業 |
4 |
85.74 |
58.09 |
30.7 |
|
規模以上 |
5 |
83.41 |
55.69 |
31.9 |
|
規模以下 |
6 |
2.33 |
2.40 |
2.4 |
|
建筑業 |
7 |
7.29 |
6.33 |
26.6 |
|
第三產業 |
8 |
15.45 |
12.54 |
21.9 |
|
交通運輸、倉儲及郵政業 |
9 |
2.09 |
1.84 |
12.9 |
|
批發和零售業 |
10 |
2.57 |
2.24 |
13.8 |
|
住宿和餐飲業 |
11 |
1.51 |
1.28 |
13.0 |
|
金融業 |
14 |
1.84 |
1.49 |
21.4 |
|
房地產業 |
15 |
1.74 |
1.23 |
53.0 |
|
其它服務業 |
18 |
5.70 |
4.47 |
24.3 |
|
營利性服務業 |
19 |
0.86 |
0.76 |
10.5 |
|
非營利性服務業 |
22 |
4.84 |
3.70 |
27.4 |
二、 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84億元,比上年增長6.6%,實現增加值9.2億元,增長6.5%。
糧食及主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全年糧食播種面積29693.13公頃,比上年增加125.2公頃;蔬菜播種面積3983.53公頃,增加258.53公頃;西瓜種植面積86.47公頃,減少161.53公頃;水果種植面積32304.53公頃,增加22.53公頃。
種植業產品產量:全年糧食產量210622噸,比上年增加3044噸,增長1.46%,其中夏糧96556噸,增長0.84%,秋糧114066噸,增長2.0%;蔬菜產量171261噸,增加16900噸,增長6.94%;水果產量48705噸,增加4427噸,增長10.0%。
畜牧業產品產量:肉類產量21007.97噸,減少1625.03噸,下降7.18%;蛋類產量20552噸,減少3808噸,下降15.63%;奶類產量84118.2噸,增加469噸,增長0.56%;水產品產量900噸,增加80噸,增長9.76%。
農業機械:全縣農用機械總動力220140千瓦時,比上年增長9.15%;農田有效灌溉面積15050公頃;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實物量)25469噸,增長4.96 %。
2009年高陵縣農業主要產品產量
|
產品名稱 |
計量單位 |
產量 |
比上年增長 (%) |
|
糧食 |
噸 |
210622 |
0.05 |
|
蔬菜 |
噸 |
171261 |
11.0 |
|
水果 |
噸 |
48705 |
10.0 |
|
肉類 |
噸 |
21007.97 |
-7.18 |
|
奶類 |
噸 |
84118.2 |
0.56 |
|
禽蛋 |
噸 |
20552 |
-15.63 |
|
水產品 |
噸 |
900 |
9.76 |
|
大牲畜年末存欄 |
頭 |
19834 |
4.54 |
|
豬年末存欄 |
頭 |
173653 |
3.04 |
|
羊年末存欄 |
只 |
80011 |
0.03 |
|
家禽年末存欄數 |
萬只 |
207 |
1.98 |
三、工業和建筑業
工業: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64.3億元,比上年增長30%。全年完成工業增加值85.74億元,增長28.3%,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83.41億元,增長29.6%。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98.10%。
2009年我縣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9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93家。
2009年高陵縣工業總產值情況
|
單位 |
2008年 |
2009年 |
|
|
工業現價總產值 |
億元 |
203.32 |
264.3 |
|
其中:中央企業 |
億元 |
158.92 |
176.86 |
|
其中:規模以上工業 |
億元 |
193.59 |
253.22 |
|
其中:輕工業 |
億元 |
14.37 |
13.58 |
|
重工業 |
億元 |
182.22 |
239.64 |
|
規模以下工業 |
億元 |
9.73 |
11.08 |
|
高陵縣工業企業主要產品產量 |
||
|
產品名稱 |
單位 |
數量 |
|
客車 |
輛 |
1507 |
|
貨車 |
輛 |
77519 |
|
中成藥 |
噸 |
140 |
|
小麥粉 |
噸 |
62247 |
|
植物油 |
噸 |
1191 |
|
餅干 |
噸 |
1666 |
|
飼料 |
噸 |
208788 |
|
化學藥品原藥 |
噸 |
81 |
|
化學藥品農藥 |
噸 |
1525 |
|
粗鋼 |
噸 |
9233 |
|
金屬冶煉設備 |
噸 |
14317 |
|
金屬軋制設備 |
噸 |
2654 |
|
金屬切削機床 |
臺 |
133 |
|
人造板 |
立方米 |
310978 |
建筑業:全年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29億元,比上年增長26.6%。
全年資質內建筑企業6家,房屋建筑施工面積157.20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8.26%,竣工面積152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7.83%。建筑業總產值28.59億元,其中建筑工程產值27.13億元,安裝工程產值1.45億元。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全員勞動生產率21.86萬元/人。
四、固定資產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34.37億元,比上年增長34.1%。其中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1.98億元,增長35.3%。 城鎮投資(不含房地產)在建項目312個,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84 個,增長69.56%。非公有制單位投資68.22億元,比上年增長64.7 %。
全縣重點建設項目累計完成投資130.01億元,完成當年計劃投資的128.72%,占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的96.75%。市級三項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4億元,完成當年計劃投資的100.63 %。
2009年,全縣房地產開發企業共有 13家。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6.7億元,同比增長17.94%;商品房銷售面積14.9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6.0%;商品房銷售額3.25億元,比上年增長190%。
五、商貿流通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74億元, 比上年增長20.4%,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1%。
分城鄉看,城區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5億元,增長19.4%,農村實現消費品零售額3.99億元,增長22%。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7.61億元,比上年增長16%;餐飲業實現1.73億,增長51.1%;其他行業實現0.4億元,增長2.2%。
按企業規???,限額以上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1.80億元,比上年增長16.3%;住宿餐飲業完成4911萬元,增長52.1%;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業完成零售額5.81億元,增長16.0%;住宿餐飲業完成1.24億元,增長50.6%。
六、交通運輸、郵電
全年交通運輸、倉儲、郵電通信業實現增加值2.09億元,比上年增長12.9%。
交通運輸業:年末民用汽車擁有量7889輛,比上年增加2839輛,增長56.22%。其中:個人擁有汽車5675輛,增長178.19%。
年末客運車輛111輛。全年完成客運周轉量39059千人/公里。年末貨運車輛1212輛,運輸能力2015萬噸。
全縣公路里程701.85公里。
郵電業:年末電話用戶達46000戶。其中,住宅電話用戶39000戶,增長15.76%;移動電話用戶229900戶,增長46.72%;國際互聯網用戶達到14632戶,增長156.16%。
全年郵電業務總收入12055萬元,增長10.54%。其中,郵政業務收入736萬元,下降46.70%;電信業務收入11391萬元,增長19.59%。
電力:全年用電總量達到46235萬千瓦時,增長13.47%.
七、財政、金融
財政:全年財政總收入為148795萬元,比上年增長29.8%。其中一般預算收入40138萬元,增長30.1%。
從收入結構看:稅收收入完成34422萬元,較上年增長27.92%;非稅收入完成5716萬元,較上年增長44.20%.
從分部門情況看:國稅部門完成5630萬元,較上年增長40.12%;地稅部門完成20162萬元,較上年增長10.50%;財政部門完成14346萬元,較上年增長66.62%.
金融:年末全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達到606675萬元,較年初增加116068萬元,比上年增長23.66%;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到458081萬元,較年初增加93178萬元,比上年增長25.54%。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達到130101萬元,較年初增加33953萬元,比上年增長35.31%。
八、招商引資
全縣堅持把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作為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優勢產業,大力度開展多層次的招商活動。成功舉辦了中國西部汽車產業發展論壇、統籌城鄉發展項目招商推介會、經濟社會發展延安推介會等專項招商推介活動。加強與發達地區溝通聯系,先后組團赴廈門、浙江、天津、杭州等地上門招商,與延安寶塔區、河南許昌縣、福建陜西商會建立了友好關系。全年實際利用內資194250萬元,同比下降2.95%;外商直接投資660萬美元,同比下降25.88%;共簽定43個項目,合同投資86.68億元,連續三年榮獲西安市招商引資優秀獎。
九、教育和科學技術
教育:全年轄區內共有各類學校103所,在校學生31700人。其中:高級中學2所,教職工464人,在校生5532人;初級中學13所,教職工797人,在校生9881人;職業高中1所,教職工65人,在校生2188人;小學87 所,教職工1465人,在校生14099人;幼兒園78所,教職工538人,在園幼兒4874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升學率76.1%;各種院校錄取學生1107人,其中一、二本445人。
科技:全年共申報立項實施國家、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10項,獲科技經費398.5萬元;安排縣級科技計劃項目8項,投資科技經費580萬元。
十、文化、體育和衛生
文化體育:全縣藝術表演團體35個,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0個;完成了6個鄉鎮文化站建設;公共圖書館圖書總藏量2.9萬冊。全民健身廣場15個,體育場館 1 個;全年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110多項。廣播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達到100%?;謴土烁吡耆嗣駨V播電臺,開播了“涇渭影視”頻道,新增了現場直播功能。全年舉辦各類群眾體育展示表演和競賽活動 19次,參與群眾達到5000人次。
衛生:年末共有各類衛生機構144個,其中:綜合醫院5個,中醫醫院1個。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229人,其中執業醫師(助理)238人,衛生機構床位數 822張。全縣參加新型合作醫療的農民為208232人。
醫療衛生體系不斷完善,按照“縣提升、鄉升級、村提高”的原則,啟動了縣醫院遷建、中醫院改造、疾控中心擴建工程,中醫院晉升為二級甲等醫院,縣醫院、婦保院晉升二甲工作已通過初審,10個鄉鎮衛生院醫療服務水平全面提升,完成了88個行政村甲級衛生室建設。免費為全縣65歲以上老人進行了體檢。榮獲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先進縣。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為287967人,其中:農業人口220273人,非農業人口67694人。全縣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0 。全年出生人口3312人,出生率為11.5‰;死亡人口為1545人,死亡率為5.3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13‰。依據2009年人口抽樣調查顯示,年末常住人口數為30.8萬人,比上年凈增2.17萬人,增長7.58%。
人民生活:全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27元,比上年凈增 2937元,增長24.7%;全年農民人均純收入5735元,比上年凈增 1027元,增長21.8%。
就業:全縣年末單位從業人員21758人。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886人;開發公益性崗位1852個;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074人,其中“4050”人員實現再就業679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
全縣鄉村從業人員116122人。全年農村勞動力轉移59460人。
社會保障:年末全縣城鎮參加醫療、養老、失業、生育、工傷保險人數分別為25439人、18181人、8939人、8527人和8833人,城鎮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76.5%。
全縣農村參加養老保險104426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民為9441人,農村社會保障覆蓋率達到83.6%。
十二、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產
城市功能不斷提升。城市運動公園體育場、鹿鳴廣場等休閑娛樂廣場建成投用。縣城供黑河水擴網工程不斷推進,新增供水管網24.2公里??h城污水處理廠、園區污水處理廠全面建成。供天然氣工程不斷延伸,用戶發展到21000戶??h城垃圾處理廠奠基開工。開通了4條與西安城區連接的公交線路,新修出村公路72公里、村中路55公里,全縣90%的村中路、100%的出村路實現了水泥硬化。積極實施了涇河綜合治理、渭河北岸景觀城墻建設、桑軍大道圓盤綠化等改造提升工程,城園面貌煥然一新。
環境:全年城市空氣質量良好天數為304天,占全年天數的 83.29%。全縣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1093噸、1734噸,消減率分別為10.36%和13.33%。
創建省級環境優美鄉鎮2個,市級1個;創建省級生態村1個,市級6個,區級11個。
安全:安全生產責任制進一步落實,全縣安全生產態勢平穩。全縣共發生各類安全事故142起,死亡22人,受傷62人,直接經濟損失79.56萬元。其中交通事故89起,死亡20人,受傷61人。
注釋:1、本公報數據為初步統計數。
2、本公報主要經濟指標依據高陵縣統計局最終評估確認。
3、常住人口數依照2009年人口抽樣調查數推算。
4、本公報中增加值為現價,除注明外,增加值增長速度均按可比價格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