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是我國政府針對當前城鄉居民存在的主要健康問題,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城鄉居民可直接受益。
本期為大家講解的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預防接種,預防接種是預防和控制傳染病最直接、最經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什么是預防接種?
預防接種是把疫苗接種在健康人的體內,使人在不發病的情況下產生抵抗能力,得到對這種疾病的免疫。例如,接種卡介苗能預防結核病;接種百白破疫苗可以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等。
為什么要開展預防接種服務?
通過給適宜的對象接種疫苗,使個體及群體獲得并維持高度的免疫水平,逐漸建立一道免疫屏障,可達到預防和控制特定傳染病發生和流行的目的。
預防接種服務的對象是哪些人?
轄區內0~6歲兒童和其他重點人群(包括傳染病人密切接觸者、老年人等)。
預防接種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1)預防接種管理。醫務人員及時為轄區內所有居住滿3個月的0~6歲兒童,建立預防接種證和預防接種卡等兒童預防接種檔案。采取電話預約等多種方式,通知兒童監護人,告知接種疫苗的種類、時間、地點和注意事項。每半年對轄區內兒童的預防接種卡核查和整理1次。
(2)預防接種服務。根據國家免疫規范疫苗免疫程序,對適齡兒童進行常規接種。在部分省份或重點地區,對重點人群進行應急接種或疫苗強化免疫接種。
(3)對有疑似預防接種異常反應的兒童進行處理和報告。
什么是國家免疫規劃?
免疫規劃是指根據國家傳染病防治規劃,使用有效疫苗對易感人群進行預防接種所制定的規劃。按照國家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確定的疫苗品種、免疫程序或者接種方案,在人群中有計劃地進行預防接種,以預防和接種特定傳染病的發生和流行,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衛生文明水平。
目前,國家免疫規劃的疫苗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麻疹疫苗、白破疫苗、麻風腮疫苗、流腦A群疫苗、流腦A+C群疫苗、乙腦疫苗、甲肝疫苗、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這些疫苗可用于預防乙型肝炎、結核病等15種傳染病。其中有的疫苗是在流行區才接種,如:鉤端螺旋體疫苗、流行性出血熱疫苗、炭疽疫苗等。
怎樣建立預防接種證?預防接種證有什么用?
新生兒出生后一個月內家長盡早攜帶《新生兒首次乙肝疫苗和卡介苗接種登記卡》,以及《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到居住地的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申請領取接種證和建立兒童預防接種檔案。
接種證是個人規范接受免疫接種的記錄和憑證。當兒童的基礎免疫與加強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長要長期保管好接種證,以備孩子入托、入學、入伍或將來出入境的查驗,千萬不要丟失。
兒童怎樣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1)家長或監護人按照兒童居住地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接種通知上所指定的時間、地點,帶領兒童并攜帶預防接種證,接受預防接種服務。
(2)接種前,基層醫務人員要核對兒童的預防接種證,詢問兒童的健康狀況,告知接種的疫苗品種和副作用。
(3)在接受規定疫苗的預防接種前,醫務人員會再次核對信息之后才可以給兒童注射。
(4)兒童在注射后要觀察半小時,沒有問題方可離開。
(5)醫務人員與家長或監護人預約下次注射的疫苗種類、時間、地點。
什么是預防接種異常反應?如何發現和處理?
異常反應是指使用合格疫苗在實施規范接種后出現的藥物不良反應。這種反應僅在個別人中發生,需要嚴密觀察。如果出現高熱、全身性皮疹等過敏反應以及其他異常情況,請及時向疫苗注射單位的醫務人員咨詢,必要時需要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