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深入貫徹落實《西安市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推進方案》以及區委、區政府關于鄉村建設重要部署,扎實推進我區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提高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特制定本推進方案。
一、組織領導
成立由區衛生健康局主要負責同志為組長,分管負責同志為副組長,局各相關科室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的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衛生工作領導小組,統籌做好鄉村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提升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醫政醫管科。
二、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認真落實省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的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統籌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和鄉村振興戰略,鞏固和強化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在農村地區的基礎性地位。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聚焦提升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改革完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布局,從注重機構行政區域全覆蓋轉向注重基本醫療衛生服務人群全覆蓋,推動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均衡健康發展,到2025年,全區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健康基礎。
三、重點任務
(一)推進街道衛生院建設提檔升級。深入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加強街道衛生院服務能力建設,持續改善基礎設施條件,配備開展業務工作必須的設施設備和執業(助理)醫師等專技人員,重點提升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醫藥、兒科、全科等服務能力,力爭“十四五”期末全區街道衛生院普遍達到《街道衛生院服務能力標準(2022版)》基本標準,部分達到推薦標準。加強街道衛生院中醫館服務內涵建設,配備中醫醫師,能夠規范開展6類10項以上中醫適宜技術。選建一批中心衛生院,優先支持轄區常住人口較多的中心衛生院或較大衛生院建設區域醫療副中心,重點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使其逐步達到二級醫院服務能力。
(二)提升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和健康管理水平。適應區域人口流動和鄉村形態變化趨勢,優化村衛生室建設布局,持續推進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支持村集體新建公有產權衛生室,改善設施設備條件,配齊鄉村醫生,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實現村級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使全區村衛生室95%以上達到《村衛生室服務能力標準(2022版)》基本標準。對于人口較少或面積較小的行政村可與相鄰行政村聯合設置村衛生室。暫不具備鄉村醫生配備條件的村衛生室,由街道衛生院選派醫師或指定相鄰鄉村醫生通過巡診、派駐等方式提供服務。做好全區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醫療衛生工作,確保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全覆蓋。加強村衛生室醫務人員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和適宜技術推廣,探索村衛生室設置“中醫閣”,豐富村衛生室服務內涵,提高服務質量,提高防治結合和健康管理服務水平,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數字化、智能化水平。
(三)支持緊密型區域醫共體建設。充分發揮區醫院、區中醫醫院、區婦幼保健院作用,推進緊密型區域醫共體建設,實行縣鎮一體化管理,在醫共體內實行行政后勤、人員隊伍、績效考核、藥品器械、財務審計、醫療業務、醫保政策、信息系統等“八統一”管理,統籌推進縣鎮村衛生健康服務一體化,提高區域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整體水平。規范區域醫共體內疾病診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加強雙向轉診,促進分級診療。推動醫共體總額付費,強化監督考核,結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擔。探索“互聯網+醫共體”的實現形式,優化完善基層衛生健康信息系統,開展遠程會診,推進影像、心電、超聲診斷等基層檢查、上級診斷服務,提升基層服務能力。優化區域醫療衛生服務供給,加強區域巡回醫療服務工作,鞏固鄉村派駐服務,規范村級巡診服務,推動服務重心下移、優質資源下沉,提高農村居民享受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
(四)加快補齊公共衛生服務短板。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大鄉村公共衛生設施設備投入,滿足公共衛生服務需要。加強鄉村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堅持預防為主、醫防協同、中西醫結合,加強重大疾病防治,完善傳染病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地方病病情監測,鞏固傳染病、地方病防治成果。積極實施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以影響群眾健康的突出問題為重點,強化慢性病綜合防治,推動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病等3類重大疾病早診早治適宜技術納入診療常規和高血壓、2型糖尿病2種慢性病健康管理全覆蓋,落實增補葉酸預防神經管缺陷、脫貧地區兒童營養改善,婦女宮頸癌、乳腺癌篩查服務、孕前優生健康檢查、產前篩查和新生兒疾病篩查。加強兒童保健服務和管理,0-6歲兒童眼保健和視力檢查覆蓋率達到90%以上,7歲以下兒童健康管理率達到90%以上。穩步提高0-6歲兒童、孕產婦和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支持有條件的街道衛生院利用現有資源,內部改擴建醫養結合服務設施,重點為半失能、失能(含失智)老年人提供醫養結合服務。擴充家庭醫生隊伍,增加服務供給,豐富服務內涵,在保證有效履約基礎上逐步擴大服務覆蓋面,提供預防保健等公共衛生服務。協助民政等部門,積極推動村(居)民委員會公共衛生委員會建設。
(五)落實區鄉村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責任。加大針對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的公共衛生醫師培養培訓力度,確保每一個街道衛生院有一名合格的公共衛生醫師。完善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系統,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強化公共衛生信息系統與醫療機構信息系統對接協同。推進村級醫療疾控網底建設,提升鄉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健全農村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體系,嚴格落實聯防聯控、群防群控措施;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壓實信息報告責任,按照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等具體要求進行報告,提高潛在隱患早期識別能力。提升村衛生室醫務人員早期識別和應急處置水平,完善首診負責、聯合會診等制度和處置流程,提高規范化處置能力。完善村衛生室重大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機制。
(六)加強街道衛生院發熱診室(門診、哨點)建設。“十四五”期間,街道衛生院設置發熱門診(診室、哨點)比例逐步提升。有條件的街道衛生院建立標準化的發熱門診,一般街道衛生院建立標準化的發熱診室(哨點),設置可轉換的應急物理隔離區和隔離病房(觀察室),配備必要的消毒產品、防護物資并做好儲備,強化傳染病防控知識、技能培訓和應急演練,具備監測、篩查、隔離觀察、轉診和隨訪管理能力。
(七)完善鄉村醫生培養使用、收入待遇和養老保障等政策。綜合考慮農村常住人口數量、地理環境和服務半徑等因素,核定鄉村醫生崗位數量,加強區域醫療衛生人才一體化配備。制定符合鄉村醫生崗位的績效工作制度。深入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和助理全科醫生培訓項目。探索實施“大學生村醫計劃”,通過“鄉聘村用”等措施,引導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到農村服務。加強鄉村醫生在崗培訓。鼓勵符合條件的鄉村醫生向執業(助理)醫師轉化。嚴格落實村醫基本公共衛生補助、基本藥物補助、一般診療費和離崗鄉村醫生養老補助,動態調整村醫各渠道補助標準。加強村衛生室執業人員信息化管理,強化村醫補助撥付監管。推動解決村醫養老等社會保障問題,穩定鄉村醫生隊伍。
四、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將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與《“健康高陵2030”規劃綱要》《高陵區“十四五”衛生健康事業發展規劃》有關部署要求相結合,根據機構醫療衛生資源現狀,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任務。
(二)加強評估考核。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情況納入鞏固脫貧成果后評估、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各醫療衛生單位要明確重點工作,對年度目標任務定期開展指導評估,查找和解決工作中的問題和短板,推動工作落地見效,區衛生健康局將不定期進行督查指導。各醫療衛生單位要于6月、12月報送半年、年度總結(聯系人:馬豫電話:18792592580郵箱:1134053996@qq.com)。
(三)加強宣傳引導。尊重基層首創精神,及時總結推廣地方好經驗好做法,發揮典型示范作用。加強輿論引導,積極宣傳實施鄉村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提升行動相關政策措施,加強正面宣傳和典型報道,營造濃厚的社會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