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通遠街道火箭村的田埂上,一座座嶄新的日光溫室大棚整齊排列。這場由政策撬動的大棚改造,讓曾經的“土棚子”蛻變為“聚寶盆”,農戶郭安棟的故事便是生動注腳。
走進郭安棟的新棚,無立柱的開闊空間令人眼前一亮——機械臂在軌道上靈活作業,通風口自動調節開合,與記憶中低矮昏暗的老棚截然不同。
新棚的效益在賬本上體現得十分直接。老棚時“冬種芹菜春種豆”,一畝地一年僅掙幾千塊;如今改種西紅柿,收益大幅提升,還能實現一年多茬生產。
站在新棚中央,郭安棟細數著變化,以前怕刮風下雨,現在棚體抗風雪;以前冬天歇棚,現在全年能種;農藥少用一半,果子更安全;機器能進棚,省了人工。更意外的是,開闊空間引來了游客,周末城里人來采摘,一斤能多賣好幾塊。
老舊大棚經過改造后,光照、濕度、通風和溫度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產業發展后勁足了,群眾增收也就有了保障。近年來,我區不斷引進新技術、新品種,優化種植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和產量。隨著一座座嶄新的日光溫室大棚建成改種西紅柿,“高陵全季西紅柿”已成為我區的重要農業產業之一,為農業產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撐起了產業振興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