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監測對象是什么?
以農村家庭為單位,監測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以及突發嚴重困難戶(即因病因災因意外事故等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導致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農戶)。重點關注有大病重病和負擔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殘疾人、失能老年人口等特殊群體的家庭。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人員間互不包含、不交叉,統計時不重復。納入突發嚴重困難戶需注意:一是突發事件已經實際發生;二是已經產生了較大的剛性支出或收入大幅縮減;三是導致生活出現困難。
2.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的概念是什么?
脫貧不穩定戶是指人均純收入在我省防止返貧監測范圍收入標準內,且受各種原因影響存在返貧風險,被納入監測對象開展幫扶的脫貧戶。
邊緣易致貧戶是指人均純收入在我省防止返貧監測范圍收入標準內,且受各種原因影響存在致貧風險,被納入監測對象開展幫扶的一般農戶。
突發嚴重困難戶是指人均純收入超出我省監測范圍收入標準,但因受突發事件等各類因素影響致家庭剛性支出較大或收入大幅縮減,使其基本生活出現嚴重困難并存在返貧致貧風險,被納入監測對象開展幫扶的農戶。突發嚴重困難戶可以是脫貧戶,也可以是一般農戶。
3.監測范圍是什么?
以脫貧攻堅期國家扶貧標準的1.5倍為底線,綜合監測易返貧致貧因素。2022年陜西省為6700元,省級每年實行動態調整。監測覆蓋所有農村人口。不是所有人均收入低于監測底線的農戶都納入,出現致貧返貧風險或突發嚴重困難才能按程序納入。
4.返貧致貧風險和規模性返貧風險指什么?
返貧致貧風險,包括收入支出、“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等方面存在風險。一是“兩不愁三保障”一項或幾項已出現問題,造成農戶生產生活出現困難。二是“兩不愁三保障”可能會出現問題,如經濟基礎比較薄弱農戶家庭,但近期家庭成員有可能上大學,或者家庭生產經營失敗、收入下降,可能會造成農戶生產生活出現困難等情況。規模性返貧風險,包括自然災害方面的風險,如水旱災害、氣象災害、地震災害、地質災害、生物災害、火災,以及疫情等各類重大突發公共事件對農戶的影響;產業就業方面的風險,如大宗農副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下跌、農村勞動力未轉移就業或失業明顯增多、鄉村產業項目失敗等方面的風險隱患。
5.監測方式及程序是什么?
通過農戶自主申報、街村干部排查、行業部門篩查預警、各類監督渠道反饋和平臺監測分析五種監測方式進行監測。嚴格按照風險預警、入戶核查、承諾授權、信息比對、民主評議、村級公示、街道審核、縣級審定等監測程序步驟,據實納入監測對象。對因災因疫符合納入監測對象條件的農戶可簡化認定程序,特別嚴重的可先納入后履行程序。
6.關于監測對象認定的具體要求是什么?
(1)通過各種渠道收集的有風險的農戶,基層工作人員必須入戶核查;(2)入戶核查時,凡確定的疑似風險戶必須采集相關信息,并在平臺上錄入或更新;(3)能夠比對的信息必須比對;(4)所有擬納入監測對象必須進行民主評議;(5)評議結果無論是否納入均需公示,結果應反饋農戶;(6)擬納入的監測對象,街道必須復核;(7)街道審核后由區級審定和公告,并由街道集中錄入信息系統。
7.什么是精準幫扶?
幫扶工作要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根據監測對象的家庭勞動力狀況、風險類別、發展需求等,采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實行分類幫扶。對風險單一的,實施單項措施,防止陷入福利陷阱;對風險復雜多樣的,因戶施策落實綜合性幫扶措施。
8.農村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是否需要納入防止返貧監測范圍?
識別監測對象不僅要看農戶收入支出狀況,還要考慮農戶“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狀況。對于新識別為農村低保和分散供養特困人員的農戶,要逐戶甄別排查收入支出、“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狀況,以及返貧致貧風險,符合條件的要識別認定為監測對象,防止對有勞動能力的監測對象通過低保等政策“一兜了之”。
9.怎樣算是風險消除?
一是風險消除的標準為,收入持續穩定、“兩不愁三保障”及飲水安全持續鞏固、返貧致貧風險已經穩定消除。穩定消除是指不再進行幫扶后,幫扶對象不存在致貧返貧風險,收入持續穩定。二是對于收入來源不穩定,剛性支出不可控的,要持續給予幫扶,達到穩定消除后,再履行風險消除程序。三是對于整戶無勞動能力的要持續監測幫扶,暫不標注“風險消除”。四是監測對象標注風險消除程序包括村級入戶核實、民主評議和公示,區級部門審核批準和公告等環節。五是風險消除必須在全國信息系統中標記。六是過渡期內,除風險自然消除外,收入持續穩定原則上不少于半年。
聯系人:潘瑞 聯系電話:8691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