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西安市應對惡劣天氣影響推動交通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方案》已經中國氣象局和陜西省氣象局批復,并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5年2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西安市應對惡劣天氣影響推動交通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方案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和交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歷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落實《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要求和中國氣象局關于高質量發展試點的相關部署,圍繞西安市智慧交通建設需求,構建惡劣天氣交通預警管控智慧平臺,打造多路段多場景交通氣象服務新模式,建立以氣象預警為先導的交通管理多方協同處置長效機制,加快推進氣象科技能力現代化和社會服務現代化,為加快城市交通治理數字化轉型、助力西安市智慧交通建設、保障公眾全天候安全便捷出行提供高水平氣象服務,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目標
通過開展應對惡劣天氣影響推動交通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構建西安惡劣天氣交通預警管控智慧平臺,規范氣象信息監測顯示、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流轉、惡劣天氣交通管控措施共享發布等工作流程,提升災害性天氣應對能力,有力推動西安道路交通氣象服務高質量發展,力爭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成果:一是打造多路段多場景西安交通氣象服務新模式;二是建立以氣象預報預警為先導的交通管理多方協同處置長效機制;三是推動交通氣象標準化體系建設。
二、試點任務
(一)開展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調研。采集道路設施基礎屬性信息,針對易發生自然災害的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市政公路、涉河橋梁、隧道等,進行災害風險點信息采集,結合氣象資料,劃定濃霧、道路結冰等風險等級和潛在影響范圍,繪制交通氣象災害風險地圖。(2025年5月31日前完成)
(二)統籌建設標準化交通氣象觀測站網。按照《西安市氣象監測設施統籌規劃建設和資源共享管理辦法》,結合氣象觀測標準體系建設要求,綜合交通氣象風險普查成果,科學布局交通氣象監測站網,增設氣象監測設備,推動氣象數據與交通數據資源共享和融合應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三)提高交通氣象數字化預報預警服務能力。研發人工智能能見度監測分級報警、路面低溫結冰監測預警,以及多源交通氣象數據融合應用等關鍵技術,搭建道路交通短臨天氣人工智能預警模型、高速公路大霧識別預警模型,依托西安市智慧交通重點項目建設,推動交通氣象預報預警服務能力提升,助力交通指揮調度精準化。(2026年5月31日前完成)
(四)建設惡劣天氣交通預警信息扁平化呼叫應答平臺。優化完善以氣象預報預警為先導的扁平化自動呼叫應答機制和交通線網分區、分級、分類天氣預報預警應急指揮調度體系,充分發揮氣象觀測站網、西安軌道氣象臺作用,強化臨災精準預警業務,提高突發氣象災害預報預警信息發布時效性,加快氣象數據與交通數據資源共享和融合應用,依托呼叫應答平臺實現軌道、道路交通多部門聯動調度精準化、可視化。(2026年12月31日前完成)
(五)建立常態化互動聯絡機制。建立“氣象吹哨,公安、應急管理、交通運輸部門聯動處置”的工作聯動機制,根據惡劣天氣預報預警等級和危害程度,及時會商研判,啟動相應等級的交通應急處置方案,落實交通管制措施,部署應急裝備和力量,做好監測預警信息發布和交通安全管理工作。(2027年4月30日前完成)
(六)健全交通氣象科技人才培育機制。組建包含交通、氣象、公安等領域的氣象科學技術創新研發專家團隊,培養一批交通氣象人才和專業隊伍。依托“西安智慧交通氣象服務臺”“西安市復雜氣象交通韌性研究實驗室”兩個創新平臺,推動交通氣象服務領域的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2027年4月30日前完成)
(七)加強交通氣象標準建設與效益聯動評估。依據國家、我省、我市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編制西安市交通自動氣象站建設規范、西安市軌道交通氣象預警等級處置標準、西安市山區干線公路氣象預警等級處置標準等。規范交通氣象觀測標準,加強以交通氣象綜合觀測、氣象儀器設備和氣象服務技術為重點的交通氣象標準建設。實現交通氣象業務工作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組織氣象、公安、交通、應急管理等部門聯合開展交通氣象標準化建設驗收和效益評估。(2027年7月31日前完成)
三、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障。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及各開發區管委會及相關責任單位要高度重視,依據方案要求,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高質量完成試點目標任務。
(二)實施保障。各責任單位要根據工作任務和職責分工,進一步細化落實措施,加強協作配合,制定路線圖,明確時間表,分步驟推進實施,確保按時限、按標準完成試點任務。
(三)技術保障。聯合西安市智慧交通建設技術聯盟,依托國家和省級業務單位指導和支持,組建試點工作專家團隊,負責技術指引制定和開發建設全過程技術指導、技術咨詢等。通過試點工作提升專家團隊本地化能力。
附件:西安市開展應對惡劣天氣影響推動交通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方案任務表
附件
西安市開展應對惡劣天氣影響推動交通氣象高質量發展試點方案任務表
| 主要任務 | 具體工作舉措 | 責任單位 | 配合單位 | 完成時限 |
1.開展惡劣天氣高影響路段調研 | (1)采集高速公路、國省道、市政公路、涉河橋梁、隧道等災害風險點信息。包括災害類型、歷史災害情況、潛在風險等級等。 (2)基于采集的風險信息和氣象資料,運用專業評估方法劃定濃霧、道路結冰等風險等級和潛在影響范圍。 (3)繪制交通氣象災害風險地圖。 | 市交通局 市氣象局 |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市數據局 市城管執法局 市資源規劃局 市水務局 市軌道集團 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及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5年 5月31日 |
2.統籌建設標準化交通氣象觀測站網 | (1)開展氣象站選址及建設工作,編制西安交通氣象綜合監測網建設方案。 (2)以西安境內高速公路、國省道和市區環線及主要城市道路為重點,結合事故多發點、擁堵點、內澇積水點、道路易結冰點、暴雨易發點等情況,科學合理選擇交通氣象觀測站點位置。 (3)推動氣象數據與交通數據資源共享和融合應用。 | 市交通局 市氣象局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 市數據局 市資源規劃局 市水務局 市城管執法局 市應急管理局 市住建局 市軌道集團 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及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5年 12月31日 |
3.提高交通氣象數字化預報預警服務能力 | (1)組建惡劣天氣預警技術研發應用團隊。 (2)開展西安交通氣象災害調研,分析歸納氣象災害致災機理。 (3)研發人工智能能見度監測分級報警、路面低溫結冰監測預警,以及多源交通氣象數據融合應用等關鍵技術。 (4)對預報預警等技術進行檢驗評估。 (5)開展道路災害風險預報技術研發及預報預警服務。 (6)實現城市交通氣象要素定時、定點和定量精細預報。 | 市氣象局 | 市數據局 市交通局 市水務局 市資源規劃局 市軌道集團 | 2026年 5月31日 |
4.建設惡劣天氣交通預警信息扁平化呼叫應答平臺 | (1)優化以氣象預報預警為先導的扁平化自動呼叫應答機制。 (2)完善交通線網分區、分級、分類天氣預報預警應急指揮調度體系。 (3)依托呼叫應答平臺實現惡劣天氣交通氣象服務信息互聯互通以及軌道、道路交通多部門聯動調度精準化、可視化。 (4)聯合制作發布惡劣天氣交通氣象服務產品、路況信息等。 | 市氣象局 |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市交通局 市數據局 市應急管理局 市水務局 市軌道集團 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及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6年 12月31日 |
5.建立常態化互動聯絡機制 | (1)建立“氣象吹哨,公安、應急管理、交通運輸部門聯動處置”的工作聯動機制。 (2)建立氣象、公安、應急管理、交通等部門常態化聯合會商及信息共享機制。 (3)將氣象預警數據與公安、交通、應急管理等部門的路網、應急處突等數據互通共享,推動多部門信息高效流轉,提升協同聯動和處置效率。 | 市應急管理局 | 市住建局 市交通局 市數據局 市城管執法局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市資源規劃局 市水務局 市氣象局 市軌道集團 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及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7年 4月30日 |
6.健全交通氣象科技人才培育機制 | (1)組建專業交通氣象服務技術創新研發團隊,培養一批交通氣象人才和專業隊伍。 (2)依托“西安智慧交通氣象服務臺”“西安市復雜氣象交通韌性研究實驗室”兩個創新平臺,推動交通氣象服務領域的技術創新和人才培養。 | 市氣象局 | 市交通局 市數據局 市城管執法局 市應急管理局 市資源規劃局 市住建局 市水務局 市軌道集團 各區縣政府,西咸新區及各開發區管委會 | 2027年 4月30日 |
7.加強交通氣象標準建設與效益聯動評估 | (1)編制西安市交通自動氣象站建設規范、西安市軌道交通氣象預警等級處置標準、西安市山區干線公路氣象預警等級處置標準等。 (2)氣象、公安交管、交通、應急管理等部門協同開展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產品質量檢驗和效益評估。 (3)分析氣象服務現狀,測算氣象服務貢獻率和效益值,完成《惡劣天氣交通預警處置效益評估報告》。 | 市氣象局 | 市應急管理局 市交通局 市公安局交警支隊 市數據局 市軌道集團 | 2027年 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