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月3日,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網站發布消息,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公安廳、省民政廳、省司法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衛生健康委、省鄉村振興局、省總工會、團省委、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決定于2022年12月至2023年2月在我省聯合開展“春暖農民工”服務行動。
具體行動內容:
做好關懷慰問。要組織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一線,因地制宜開展走訪慰問農民工活動,宣傳宣講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對廣大農民工群體的關心關懷關愛。通過“倡議書”“一封信”等方式開展線上慰問、線上拜年。發揮好農民工務工之家、駐外勞務服務站、工會幫扶(服務)中心、戶外勞動者服務站等作用,結合農民工需求提供便利暖心服務。充分利用各級工人文化宮、工會愛心驛站等服務站點,積極為節日期間堅守崗位的農民工組織開展文藝聯歡、集體過年、走訪慰問等“送溫暖”活動。利用幫扶干部、村“兩委”、駐村工作隊等幫扶力量,精準掌握外出務工脫貧家庭情況,通過送春聯、送祝福等活動,讓脫貧人口尤其是外出務工脫貧人口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做好出行服務。要及時發布疫情防控、交通、天氣等信息,引導返鄉返崗農民工安全出行、錯峰出行。交通、鐵路等部門要開通綠色通道,及早發布相關信息,為農民工集中購買汽車票、火車票提供便利。鐵路部門要在有始發車車站、務工人員集散地車站售票窗口或綜合服務臺設置農民工服務受理處,為農民工購票、問詢、中轉等提供便利,并對購買團體票的農民工提供優先進站服務。鄉村振興部門要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按規定做好交通補助發放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簡化兌付程序,為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落實每年不超過500元/人的一次性交通補助,所需資金從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中列支。扎實開展志愿服務,在農民工集中的交通站場售票廳、進站口、出站口設置“青年志愿服務崗”,為有需要的農民工特別是大齡農民工在購票乘車、出示健康信息、搬運行李等方面提供幫助。交通運輸企業要落實主體責任,主動提示農民工系好安全帶、不坐超員車、不坐非客運車輛,強化車輛和駕駛人安全管理。統籌考慮疫情防控要求,對節前在外地務工集中返鄉的、節后已確定工作崗位集中外出的農民工,根據實際需要視情提供“點對點”包專車、專列(車廂)等運輸服務。
做好就業和培訓服務。強化農民工動態監測分析,有針對性地加強農民工就業服務。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結合春風行動專項活動,組織開展“就業訪民情”活動,以節前提前返鄉、節后延遲返崗的農民工為重點,有針對性提供就業創業項目推介、勞務協作、線上線下招聘等就業創業服務。鄉村振興部門要做好脫貧人口返鄉回流監測,密切關注外出務工脫貧人口流動和就業情況,充分了解脫貧人口就業需求。廣泛收集幫扶車間(社區工廠)等就業載體及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支持的各類產業項目、以工代賑項目崗位需求,動員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用脫貧群眾務工就業。團組織要發動青聯委員募集社會愛心企業舉辦返鄉農民工專場招聘會,通過廣泛發布崗位信息、宣傳優惠政策等幫助更多農民工就近就地就業創業。各類職業培訓機構要利用春節假期摸排農民工技能培訓意愿,鼓勵農民工根據實際需求,通過線上線下等方式參加技能培訓。
做好健康服務。衛生健康部門要廣泛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有針對性地提高農民工健康防護意識,為農民工疫苗接種提供便利,對農民工集中的企業、社區可協調有關機構上門服務。做好返鄉農民工健康監測服務,利用春節期間做好重點地區農民工職業病摸底工作。支持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春節期間開展農民工義診等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和企業為農民工免費發放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
做好文化服務。文化旅游部門要負責組織“村晚”等示范展示活動,宣傳農民工拼搏奮斗、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落實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面向全社會免費開放政策,有針對性地開發、開放一批農民工喜聞樂見的公共文化服務資源,舉辦面向農民工的群眾文化活動。圍繞“啟航新征程 幸福中國年”主題,鼓勵引導具備條件的鄉村在春節期間開展村民自編自導、自演自賞的“村晚”,積極參加“我要上村晚”、“村晚”短視頻征集活動,遴選一批宣傳農民工拼搏奮斗的優秀節目,反映新時代農民工良好的精神風貌。進一步加強農民工公共文化服務力度,舉辦2023年新生活·新風尚·新年畫——我們的小康生活美術作品線上展覽,引導各地積極面向農民工開展群眾文化活動。
做好權益維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指導企業依法合規用工,暢通農民工維權渠道,加大違法懲戒力度,落實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快立、快調、快審、快結”長效機制。對符合立案條件的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做到有案必立,申請材料齊備的,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當場立案;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爭議案件實行全程優先處理,在立案后三個工作日內將仲裁庭組成人員、答辯、舉證、開庭等事項一次性通知當事人;對符合簡易程序的案件,要依法適用簡易程序處理,快速進入庭審程序,確保立案后30日內審結。2023年春節前要持續開展集中整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專項行動,定期公布拖欠農民工工資重大違法行為。積極推行“勞動維權+就業幫扶”工作模式。公安部門要積極配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全面梳理欠薪風險隱患,采取有效措施,及時將風險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嚴防發生個人極端案事件。對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要集中力量,成立專班,全力偵辦,全力追欠免損,盡最大努力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司法部門要深入開展“法援惠民生 助力農民工”“法律援助溫暖我心——情暖農民工”等活動,切實做好農民工維權法律援助工作。同時,以建筑施工和制造業領域為重點,組織開展“送法到工地、到企業、到勞務市場”等活動。
做好關愛幫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要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失業農民工發放失業保險待遇。民政部門要及時將符合條件的生活困難農民工納入社會救助范圍,強化鄉鎮(街道)臨時救助備用金制度,全面推行急難發生地直接實施臨時救助,加強遭遇急難農民工的救助幫扶。開展留守老年人探訪關愛,根據實際情況提供政策宣傳講解、需求轉介和必要救援等服務。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走訪慰問,對有困難的農村留守兒童及其家庭及時提供相應關愛幫扶措施。統籌開展“寒冬送溫暖”社會(慈善)組織聯合行動,鼓勵引導社會(慈善)組織、專業社工、志愿者和各界愛心人士對生活困難農民工等群體給予援助。團組織要積極開展“童心港灣”建設,組織開展“元旦春節慰問”“假期七彩課堂”等主題活動,通過親情陪伴、情感關懷、自護教育、勵志教育等促進農民工子女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