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暮春時節,走進高陵區通遠街道仁村黨建花園農場,一盆盆花卉盆景正在大棚里爭奇斗艷,姹紫嫣紅的花朵從綠葉間探出頭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村民尹金玲和她的姐妹們正在花棚里緊張忙碌著,大家各司其職、干勁十足, 2500余盆天竺葵等花草經過她們的整理,裝車待運。
“這些花草,將成為西安鐘樓、南大街、北大街等城市繁華路段重要的景觀裝點。”仁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肖鵬說,草本花卉培育周期短,品種豐富,多用于市政美化工程,市場需求量很大。
仁村黨建花園農場是該村集體經濟的首秀,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聯營模式,以草花生產租擺為主營業務和突破口、以花園休閑觀光為拓展、以輻射帶動農業產業轉型為方向,切實起到了深化農村改革、壯大集體經濟的作用。農場總占地62畝, 2018年正式運營,目前已建成智能溫室大棚1棟、拱棚11棟,羽衣甘藍、角堇、萬壽菊、海棠、一串紅等20余個品種草花一直供不應求。
作為農業大村,仁村一直以蔬菜、苗木、花卉生產為主,隨著黨建花園農場的發展,村集體經濟有了一定基礎和發展方向,還讓3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農場建成后我就在這兒打工,既能照顧到家里的活計,還有每月2000多塊相對固定的收入,”尹金玲說。據了解,仁村黨建花園農場每年生產出售各類花草均在100萬盆以上,年均盈利20萬元左右,今年僅春季營銷收入已達150萬元。
肖鵬告訴記者:“區第二次黨代會提出,扎實穩妥推進農村改革發展,實施農村集體經濟“清零削薄”行動。這給我們持續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指明了方向,全村上下都倍感振奮滿懷信心!”據了解,村上已經研究制定了做大花園農場、做強集體經濟的思路舉措,將充分發揮村集體經濟龍頭帶動作用,用活用好村上的人力、土地、環境等資源優勢,聘請專家傳經送寶,普及推廣成熟技術,把村上的蔬菜、苗木、花卉等產業做大規模、做優品質、做強品牌,以產業興旺力促群眾生活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