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涇渭交匯處,沃野流金。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
位于關中“白菜心”的高陵區,在鄉村振興的東風里,富民產業“遍地開花”,百姓收入“道寬路廣”,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田疇沃野繪制出一幅鄉村振興美好畫卷,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
村里有“數” 解鎖種植“新玩法”
2022年12月29日,時值寒冬。走進“西北大棚第一村”——西安市高陵區通遠街道何村,一片盎然生機,這里種植大棚蔬菜已有30年歷史。
靠近田邊,一排排日光溫室大棚,猶如牢固的營帳駐扎在肥沃的土地上,甚是壯觀。棚內芹菜生機盎然長勢喜人,同時還注意到了,大棚里處處暗藏著“玄機”。
村民馬五喜劃開手機上的小程序,通過各種“機關”“監督”,自己蔬菜大棚的空氣溫度、空氣濕度及光照等實時信息全部顯示在小程序上。
“這是我們溫室大棚內安裝的物聯網設備,這些設備都連在居民手機上,讓村民在家就可以對大棚情況一目了然。”高陵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農機中心分管蔬菜技術副主任柏全介紹,這些設備將通過“設施農業智慧綜合監測平臺”的內部環境感知終端——“小喇叭”給村民發出提醒。“小喇叭”根據農戶設置的告警溫度,實時監測棚內環境,幫助農戶看管大棚。發現異常時,“小喇叭”會第一時間告警,方便農戶知悉操作,從而降低農作物種植風險,提高農產品品質。
這樣的“玄機”設置,在保證溫室大棚內的環境適宜作物生長,實現精細化的管理,為作物的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創造條件,幫助客戶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并且減少人力勞動。目前,整個高陵區設施農業智慧綜合監測平臺,已輻射帶動通遠、鹿苑街辦600畝、400個溫室大棚。
除了大棚內的“玄機”,在棚外,偌大的顯示大屏上面顯示著設施農業智慧綜合監測平臺,實時展示大棚內的生長情況,以及高陵及全國各地蔬菜信息和蔬菜價格,這對于客商和種植戶具有很好的參考作用。
為拓寬大棚蔬菜銷路,何村建立了蔬菜銷售直播中心。組織“兩委”班子成員、電商人才充分利用網絡營銷優勢,用短平快的直播方式,幫助村民在網上推銷農產品,直播間建立以來,何村直播賬號已發布短視頻173條,累計瀏覽量180萬人次,直播間成立以來,銷售各類果蔬20余萬噸,有效拓寬了產品銷路。
在何村數字鄉村展示大廳還注意到,村民不僅可以來辦理具體事務,也可以通過直接關注公眾號,足不出戶就能暢享各類信息服務。何村數字鄉村平臺通過讓群眾少跑路、讓數據多跑路,真正實現了黨建為民、服務便民、產業惠民。
數字鄉村既是鄉村振興戰略方向,也是建設數字中國的重要內容。何村的有力探索,是高陵區在數字鄉村建設的一個縮影。
作為數字鄉村建設的探索者和排頭兵,高陵區以省級數字鄉村試點工作為契機,通過緊盯“產業數字化”“管理數字化”“經營數字化”“服務數字化”,建設完成“數字鹿苑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努力打造數字鄉村“高陵樣板”,全面賦能鄉村振興。
據了解,結合基層實際,高陵區自主研發“數字鹿苑智慧管理服務平臺”。平臺依托街道及村(社區)兩級綜網中心搭建運行,將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民生保障等各項工作,納入網格化管理,為群眾幸福生活增添“平安注腳”。目前,平臺已完成6大板塊的功能開發,錄入數據9萬余條,安卓、蘋果手機版應用已上架,上線推廣使用后,街道將實現無紙化辦公,群眾辦事將更加便捷。
2021年7月,全省首批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公布,高陵區作為西安市唯一區縣名列其中。未來,高陵區將繼續結合本地實際,積極探索數字鄉村發展路徑,推動一批凸顯效益的數字鄉村發展項目盡快落地見效,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中的引擎作用,繪好數字鄉村新圖景,帶動更多群眾樂享智慧生活,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源泉。
豐收“莓”景 映紅好日子
“一株紅艷青壟上,滿面桃花笑春風。”時值寒冬,走進高陵區通遠街道東張市村農業觀光采摘園,連片的溫室大棚格外引人注目,大棚里,一簇簇綠油油的秧苗間,結滿紅艷艷的飽滿果實,溫暖濕潤的空氣夾雜著馥郁的草莓香味撲面而來,第一茬優質草莓“搶鮮”上市,大棚內采摘草莓的游客絡繹不絕。
“當下正值草莓采摘熱銷時節,每天來我們這里采摘草莓的顧客絡繹不絕,到了冬天,卻也是正忙的時候。”東張市村黨支部書記岳敏介紹,該村利用中組部扶持壯大村級集體經濟50萬元啟動資金,采取“黨支部+村股經濟合作聯合社+公司”運行模式,由集體經濟合作社作為建設經營主體,建設東張市村觀光采摘園,同步成立了規劃面積30.66畝的西安沃土空間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6月,東張市村投入105萬元的項目一期正式啟動,共計建設日光溫室大棚3棟,種植超高壟草莓3.5萬余株,產出高質量商品草莓6000余公斤,2021年年底,實現經營性收入近30萬元。目前已建成3棟現代溫室大棚,占地4000余平方米,采用空間利用率高、草莓容易吸收養分,且便于采摘管理的國內最新超高壟草莓種植技術,引進栽植“鳳冠”“隋株”“白雪公主”等優質草莓35000株。
除草莓外,園區還種植了菠菜、薺菜等當季綠色無公害蔬菜可供采摘。緊鄰園區的“高·幸食堂”,也能滿足市民采摘農家果的同時品味農家飯的需求。
目前,東張市村觀光采摘園直接解決村內剩余勞動力40余人的就業問題、帶動就業100余人,支付村民勞務費20余萬元。岳敏說:“為了調動廣大村民群眾共同關心集體產業發展的積極性,我們村‘兩委’班子研究決定,東張市村民購買觀光園的產品一律打折銷售。”
草莓雖小,但是為東張市村鄉村振興貢獻了“大力量”。為實現“果蔬巧搭配、四季有產品”的產業目標,東張市村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建二期8個大棚,重點培育發展草莓、葡萄等高效綠色高端產品。園區功能將集農業新技術展示推廣、觀光采摘、種植銷售、智能農業管理等于一體,吸引更多外來客源,帶動村集體經濟做大做強,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干部人才“全覆蓋” 奔赴一線促振興
“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
2022年7月,西安市高陵區成功舉辦干部人才下鄉村請戰出征暨村企共建簽約儀式,58名長期駐村干部和215名各類人才奔赴鄉村振興一線,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流動匯集,共同推進鄉村振興局面初步形成。
近年來,高陵區對標新時代黨的組織工作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持續探索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前期,高陵區專門制定印發了《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六位一體”工作方案》,圍繞“五大振興”目標,按照“示范帶動、重點推進、以點帶線、以線擴面”思路,以選派街道組織振興指導員、聯建企業、第一書記、科技特派員、金融人才顧問、法律顧問等“六位一體”要素為抓手,重點打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試點村10個,以點帶線,以線促面,加速推進全區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步伐。
在新機制引領下,農村黨組織組織力明顯提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合力初步形成。楊爾榮是高陵區農業農村和林業局下派駐村第一書記,他著力推進虎家村產業結構調整,依托專業知識和資源優勢,累計向市農業農村局申請大棚項目建設資金85萬元,建設村集體經濟產業園,改變虎家村產業結構單一局面,促進群眾致富增收。
作為高陵區鄉村振興局干部、市級科技特派員,李斌深入農戶,圍繞大棚西紅柿、草莓、辣椒、芹菜栽培等開展技術指導,直接帶動17戶村民致富增收。他還積極為通遠街道東張市村爭取連棟溫室大棚建設項目獎補資金200萬元,聯系楊凌雨露公司設施大棚建設專家現場指導,幫助該村快速形成村集體產業多元化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高陵區33名金融顧問深入一線,為村集體經濟組織、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專業服務指導。高陵陽光村鎮銀行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為質押,向楊官寨村村民發放全省首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權質押貸款30萬元。長安銀行高陵支行向釣北村發放以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為主體的貸款200萬元,用于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下一步,高陵區將以“萬千行動”為契機,不斷促進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流動,激活農村各類資源,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如今,在高陵廣袤的基層大地,數字賦能鄉村振興,黨建引領激活“紅色引擎”,富民產業“遍地開花”,百姓收入“道寬路廣”,農村面貌煥然一新,煥發出勃勃生機與活力,一幅多姿多彩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在關中大地徐徐鋪開……